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東北農業大學 2017 年博士研究生初試科目考博大綱 科目代碼:3012 科目名稱: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一、考試要求 (一)耕作學部分 主要考察考生對耕作制度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包括作物結構調 整與布局及作物生態適應性之間的關系,間、混、套、復種生產 效應,輪作與連作的基本原理,土壤耕作的技術原理及保護性耕 作的理論與發展,以及耕作制度形成和發展的一般規律。 (二)作物栽培學部分 主要考察考生對作物栽培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 包括作物栽培學、作物、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概念,作物起源與分 類、作物產量品質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玉米、水稻、小麥、大 豆栽培的基本理論、栽培技術和發展趨勢。 二、考試內容 (一)耕作學部分 1.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農業生產的實質、農業生產的特點、農業生產結構三 個車間理論;作物生活因素與作物生產的關系、生活因素的調控 與耕作制度在生活因素調控中的作用;用地、養地的基本概念、 有機質對土壤肥力的決定作用、用地與養地相結合。 2.種植結構與調整 主要包括:中國種植業結構變化特點及存在問題;種植結構調整 的原則、種植結構調整的步驟與內容;生態環境因素與結構調整 的關系、經濟和科學技術因素。 3.種植方式 主要包括:種植方式的概念,種植方式的生產意義;提高光能利 用率,利用邊行優勢,地下因素的互補;間混作技術要點及主要 類型,套作技術要點及主要類型,復種技術要點及主要類型。 4.輪作與連作 主要包括:輪作,連作,迎茬的概念,輪作的作用;連作與作物 種類,連作有害的原因,連作的應用;茬口特性的分析,各類作 物的茬口特性;輪作制的概念與意義,建立輪作制的要點和要求。 5.傳統土壤耕作 主要包括:土壤耕作的目的,土壤耕作的實質,土壤耕作的依據 及宜耕期;壟作耕法,平翻耕法,深松耕法,少免耕技術;水田 土壤耕作技術要點及措施;土壤耕作制的概念、意義作用,土壤 耕作制的建立方法。 6.保護性耕作及耕作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主要包括:保護性耕作的發展趨勢,技術原理及環境效應,保護 性耕作的技術模式;耕作制度的形成及改革與展望。 (二)作物栽培學部分 1.作物栽培學的基本知識 掌握作物栽培學、作物、作物產量、作物品質的概念,作物栽培 學的作用及特點,主要作物起源中心,作物分類方法,明確作物 產量形成特點、各產量構成因素的關系、作物產量潛力及增產途 徑,了解我國作物生產分區。 2.玉米栽培原理與技術 (1)掌握玉米的基本情況。明確發展玉米生產的意義,玉米的 起源,我國及黑龍江省玉米生產情況及發展趨勢,玉米栽培種的 類型。 (2)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學基礎和栽培技術。掌握玉米生育期、 支持根的概念, 明確玉米的生育時期及各生育時期主要特點,器官建成規律,生 長發育對生態條件的要求,玉米栽培技術環節。 3.水稻栽培原理與技術 (1)掌握水稻的基本情況。明確發展水稻生產的意義,我國及 黑龍江省水稻生產情況及發展趨勢,水稻的起源及栽培稻的類型。 (2)掌握水稻栽培的生物學基礎和栽培技術。掌握水稻生育期、 水稻三性、分蘗的概念,明確水稻的生育時期及各生育時期主要 特點,水稻三性及應用,水稻的生育類型,水稻的形態特征,器 官建成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水稻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形成過程, 稻米品質分類,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及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 技術。 4.小麥栽培原理與技術 (1)掌握小麥的基本情況。明確發展小麥生產的意義,我國及 黑龍江省小麥生產情況及發展趨勢,小麥的起源及分類。 (2)掌握小麥栽培的生物學基礎和栽培技術。明確小麥的生育 時期,小麥階段發育理論及在生產中的應用,小麥的形態特征與 器官建成,小麥生長發育要求的環境條件,小麥產量構成因素及 產量形成過程,小麥高產群體結構及實現途徑,小麥栽培技術。 5.大豆栽培原理與技術 (1)掌握大豆的基本情況。明確發展大豆生產的意義,大豆的 起源,我國及黑龍江省大豆生產情況及發展趨勢。 (2)掌握大豆栽培的生物學基礎和栽培技術。明確大豆的器官 形成和形態特征,大豆的生育時期及各生育時期的特點,大豆的 結莢習性及花莢脫落,環境條件對生長發育的影響,大豆的產量 形成,大豆子粒蛋白質和油分積累的影響因素,大豆栽培技術, 機械化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三、考試形式 1.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 2 考試時間為 3 小時,滿分 100 分。 其中,耕作學部分占 50 分、作物栽培學部分占 50 分。 四、試卷結構 1.客觀題(名詞解釋)(10-20 分); 2.簡答題(40-60 分); 3.論述題(30-40 分)。 五、參考書目 1.《耕作學》.龔振平、馬春梅主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 第一版。 2.《寒地作物栽培學》.趙宏偉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第一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