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第 1 頁,共 3 頁 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科目 考 試 大 綱 科目代碼、名稱: 575 分析化學 適用專業: 070300 化學(一級學科)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 及 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答題紙一般由考點提供。 (三)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儀器分析 150 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選擇題: 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 簡答題(簡述題):6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90 分 計算題: 3 小題,每小題 5-10 分,共 20 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分析化學科目考試內容為儀器分析課程,要求考生 系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來分析、解 決分析化學中的實際問題。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章 緒論 1.儀器分析的內容和分類;儀器分析方法的特點和應用范圍。 2.儀器分析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儀器分析的發展趨勢。 第二章 光學分析法導論 1.電磁輻射的基本特征。 2.電磁波譜區域;光學光譜概述。 第三章 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 1. 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概述 2.激發光源,直流電??;交流電??;高壓火花;電感耦合等離子炬(ICP)。 3.棱鏡攝譜儀;光柵光譜儀。 4.靈敏線;最后線;分析線;定性分析及半定量方法 5.原子發射光譜定量分析,賽伯—羅馬金公式;譜線強度的影響因素;內標法 第 2 頁,共 3 頁 的基本原理;定量分析方法。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 1.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特點;基態原子數目與激發態原子數目 的關系;積分吸收;譜線輪廓及變寬;峰值吸收定理。 2.原子吸收光譜儀,銳線光源;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爐原子化器;單色儀及檢 測器。 3.光譜干擾;物理及化學干擾;背景干擾及其校正方法(利用氘燈校正背景的 原理和方法)。 靈敏度及檢測限的表示;定量分析方法(標準工作曲線法、間接法等) 第五章 紫外—可見分子吸收光譜法 1.朗伯—比爾定律;吸光度的加和性原理;偏離朗伯—比爾定律的原因;光度 測量誤差及實驗條件選擇。 2.單光束分光光度計;雙光束分光光度計;雙波長分光光度計。 3.未知組分分析;配合物的組成及穩定常數的測定;差示分光光度法。 4.熒光和磷光光譜;分子熒光的影響因素;熒光分析法。 第六章 電化學分析導論 1.基本概念;電極電位與濃度的關系;電動勢的測定。 2.電化學分析分類,特點及其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 第七章 電位分析法 1.基本原理 2. 指示電極;直接電位法的應用;溶液 pH 值測定(玻璃電極;參比電極) 3. 離子選擇性電極的種類;F ? 選擇電極;離子選擇性電極的性能(Nernest 響 應、檢測限、選擇性系數、膜電位、選擇性系數的估測等) 4. 標準工作曲線法,標準加入法;格氏作圖法 5. 電位滴定的特點;指示電極;參比電極;電位滴定終點確定;自動電位滴定。 第八章 電解分析法 1. 基本原理 2. 分解電壓;超電壓的產生及影響因素;電解分析實驗條件。 3. 恒電流電解法;控制電位電解法;控制汞陰極電位電解法。 第九章 庫侖分析法 1. 庫侖分析特點;法拉第定律。 2. 電流效率的影響因素;恒電位庫侖分析;庫侖計;恒電流庫侖分析;自動連 續庫侖分析。 第十章 極譜分析法 1. 極譜分析裝置;極譜分析過程;滴汞電極的優點;固體電極。 2. 極譜擴散電流;擴散電流與擴散電流方程;影響擴散電流的因素。 3. 干擾電流及其消除方法(殘余電流;遷移電流;極譜極大;氧波和氫波); 底液的選擇; 4. 定量方法及其應用。 第 3 頁,共 3 頁 5. 單掃描極譜(示波極譜)法;循環伏安法;方波與脈沖極譜法;溶出伏安法。 第十一章 色譜分析法 1. 色譜分析法分類; 色譜分析法的特點。 2. 色譜分析中的常用術語;色譜分析基本理論(塔板理論;速率理論)。 3. 儀器構造;各部件的作用(氣路、進樣、分離、檢測系統);柱填充物(載 體、固定相)。 4. 色譜條件的選擇;定性分析方法(保留值、純組分加入、保留指數);定量 分析方法(峰面積測量、校正因子、歸一化法、內標法、外標法)。 5. 高效液相色譜法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1.華中師范大學等:《分析化學》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第四版 2.武漢大學主編:《分析化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五版 3.朱明華主編,《儀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第四版 4. 曾泳淮 林樹昌主編《分析化學》(儀器分析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2004.7) 四、樣卷 (略)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