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中央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626 科目名稱:語言學、文學概論 I. 考察目標 本大綱語言學考試內容涵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及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等相關專業本科階段“語言學 概論”課程與“文學概論”的主要內容。語言學概論與文學概論均為上述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語言學 考試內容涉及語言的本質、起源、演變和發展、語言的結構(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語義等)文字、語 用等,初步涉及語言研究的各種理論和方法及其在科學研究體系中的地位等。文學考試內容涵蓋文學理論 性質與形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文學活動、文學創造、文學作品、文學消費 與接受等學科基礎內容。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文學理論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 用所學的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因此,本大綱系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等相關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語言學與文學的 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是進一步學習和深入研究其他專業課程的必要的基礎??疾炷繕藶椋簻y 試學生運用語言學理論與文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并由此判斷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深造的基本素 質和培養潛力??荚囈鬄椋喝嫦到y掌握語言學概論與文學概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等基 礎知識,具有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 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 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 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 試卷內容結構 全部為必答題,分值為 150 分,各部分所占分值為:語言學與文學的性質約 30 分;語言的形成與 文學創造約 30 分;語言結構與文學活動 30 分;語言的發展與文學批評、文字與文學作品 30 分;語言 使用、語言接觸與文學消費、文學接受 30 分 四、 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共 10 題,總計 30 分。其中,語言學名詞解釋共 5 題,每個名詞 3 分,共 15 分;文學名詞 解釋共 5 題,每個名詞 3 分,共 15 分。 簡答題共 4 題,共計 60 分。其中,語言學簡答題共 2 題,每題 15 分,共 30 分;文學簡答題共 2 題, 每題 15 分,共 30 分。 論述題共 2 題,共計 60 分。其中,語言學論述題共 1 題,共 30 分;文學論述題共 1 題,共 30 分。 III. 考查范圍 【考察目標】 1. 準確掌握語言學與文學的基礎知識。 2. 正確理解語言學與文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 能夠運用語言學與文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分析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 2 第一部 語言學概論 一、引論 (一)語言學的性質及作用 (二)語言學的分類和發展趨勢 (三)語言研究和語言實踐的指導思想 二、人類的語言及其特征 (一)世界上的語言 (二)人類語言的特點 (三)人類語言與動物語言的根本區別 (四)語言的起源 (五)語言的功能(職能) 三、語言結構 (一)語言與言語 (二)語言單位 (三)符號與語言符號 (四)語言的結構類型 四、語音原理 (一)語音的性質 (二)語音產生的一般原理 (三)語音的基本概念 (四)發音方法 (五)非音質要素 五、音位 (一)音位的性質 (二)音位的對立原則 (三)音位的劃分原則 (四)音位變體 (五)區別性特征 (六) 音位系統 (七) 語流音變 六、 語義 (一)語義系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二) 詞匯 (三)詞義 (四) 句義 七、 語法 (一)語法的性質 (二)語法手段 (三)語法范疇 3 (四)語法結構 (五)句子分析方法 (六) 語法理論 八、 語言的演變 (一)語言演變的原因和特點 (二)語言的分化與統一 (三)語言的演變 (四)語言關系 (四)語言規劃 (五)語言發展的規律 九、 語言與文字 (一)文字的性質 (二)口語與書面語 (三)文字的起源與演變 (四)文字的創制和改革 十、語言學的應用 (一)語言學的應用問題 (二)語言學和語言教學 (三)語言學和信息處理 第二部分 文學概論 一、文學理論的性質和形態 (一)文學理論的性質 (二)文學理論的形態 二、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 (一)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基石 (二)中國當代的文學理論建設 三、文學作為活動 (一)活動與文學活動 (二)文學活動的構成 (三)文學活動的發生與發展 四、 文學活動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 (一)文學的含義 (二)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 (三)文學的話語蘊藉屬性 五、 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學活動 (一)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基本屬性 4 (二)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價值取向 (三)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文藝的發展和繁榮 六、 文學創造作為特殊的精神生產 (一)文學創造作為特殊的生產 (二)文學創造的客體與主體 (三)文學創造的主客體關系 七、 文學創造過程 (一)文學創造的發生階段 (二)文學創造的構思階段 (三)文學創造的物化階段 八、文學創造的價值追求 (一)文學的真實 (二)文學的倫理與情感 (三)美的創造 九、 文學作品的類型和體裁 (一)文學作品的類型 (二)文學作品的基本體裁 十、 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和文學形象的理想形態 (一)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 (二)文學典型 (三)意境 (四)文學意象 十一、敘事性作品 (一)敘事界定 (二)敘述內容 (三)敘述話語 (四)敘述動作 十二、抒情性作品 (一)抒情界定 (二)抒情性作品的構成 (三)抒情方式 十三、文學風格 (一)風格的諸種觀念和思路 (二)風格的定義和內涵 (三)文學風格的類型與價值 (四)文學風格與文化 十四、文學消費與接受的性質 (一) 文學消費與一般消費 (二) 文學接受的文化屬性 5 十五、文學接受過程 (一)文學接受的發生 (二)文學接受的發展 (三)文學接受的高潮 十六、 文學批評 (一)文學批評的價值取向 (二)文學批評的模式 (三)文學批評的實踐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