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 ]考試科目名稱:《運動訓練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㈠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㈡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㈢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運動訓練原則 約 20% 運動訓練內容 約 25% 運動訓練方法 約 20% 運動訓練負荷 約 15% 運動訓練安排 約 20% ㈣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 5 小題 20% 簡答 3 小題 30% 論述 2 小題 50% 共計 100%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㈠考試要求 《運動訓練學》課程考試旨在考察學生對于運動訓練學的基本原理方法的理解與掌握,考 察學生認識分析運動訓練中各種現象的能力,檢驗學生運用訓練學理論指導各專項訓練實踐, 解決運動訓練實踐中問題的能力。 ㈡考試內容 第一章 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 1.競技體育概述 了解競技體育的形成與發展;競技體育的構成;競技體育的基本特點;競技體育的現代 社會價值。 2.運動訓練學及其理論體系 掌握運動訓練在競技體育中的地位;運動訓練學及其理論體系。 3.運動成績與運動員競技能力 掌握運動成績概念及其決定因素;運動員競技能力概念及其構成;運動員狀況診斷與訓 練目標的完整體系建立。 2 第二章 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 1. 競技需要與定向發展原則 掌握競技需要與定向發展原則釋義;科學基以及貫徹競技需要與定向發展原則的訓練學 要點。 2. 系統訓練與周期安排原則 掌握系統訓練與周期安排原則釋義及其科學基礎;熟練掌握貫徹系統訓練與周期安排原 則的訓練學要點。 3. 集群組訓與區別對待原則 掌握集群組訓與區別對待原則釋義;科學基礎以及貫徹集群組訓與區別對待原則的訓練 學要點。 4. 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原則 掌握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原則釋義及其科學基礎;熟練掌握貫徹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原 則的訓練學要點。 5.導向激勵與有效控制原則 掌握導向激勵與有效控制原則釋義;科學基礎以及貫徹導向激勵與有效控制原則的訓練 學要點。 第三章 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 1.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概述 了解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概況。 2. 運動訓練方法的演進體系 了解運動訓練方法的演進體系 3.運動訓練方法體系與應用 掌握運動訓練方法的基本結構、基本分類及方法體系;熟練掌握運動訓練宏觀控制方法 的應用;熟練掌握運動訓練具體操作方法的應用。 4.運動訓練手段體系與應用 了解運動訓練手段體系、常用手段及其應用。 第四章 運動員體能及其訓練 1.運動員體能訓練概述 掌握體能訓練釋義;體能訓練的意義及基本要求。 2.身體形態及其訓練 了解身體形態釋義;不同項群運動員的形態特征;身體形態訓練的方法;身體形態訓練 的基本要求。 3.力量素質及其訓練 掌握力量素質釋義及肌肉力量訓練的內容負荷特征;熟練掌握力量訓練的方法以及力量 訓練的基本要求。 4.速度素質及其訓練 掌握速度素質釋義、類型、影響因素及其重要意義;熟練掌握速度訓練的方法以及速度 訓練的應注意問題。 5.耐力素質及其訓練 掌握耐力素質釋義、類型、影響因素以及各種耐力素質的評定及訓練負荷量度的確定; 熟練掌握耐力訓練的方法以及耐力訓練的基本要求。 3 第五章 運動員技術能力及其訓練 1.運動技術與運動員技術能力 了解運動技術的定義及基本特征;運動技術原理;運動員技術能力的決定因素及評價。 2.協調能力是技術能力的重要基礎 掌握協調能力是技術能力的重要基礎。 3.技術訓練常用方法 了解直觀法與語言法;完整法與分解法;想像法與表象法;減難法與加難法。 4.運動技術訓練的基本要求 熟練掌握處理好基本技術與高難技術的關系;處理好特長技術與全面技術的關系;處理 好規范化與個體差異的關系;處理好循序漸進與難點先行的關系;處理好合理的內部機制與正 確的外部形態關系;抓好技術風格的培養;處理好學習因素與訓練因素的關系;改善動作基本 結構,提高技術組合水平;重視運動技術創新與技術發展的預見工作等九大基本要求。 5. 運動項群技術訓練要點 了解各運動項群技術訓練要點。 第六章 運動員戰術能力及其訓練 1.競技戰術與運動員戰術能力 掌握競技戰術定義及其構成;了解運動員戰術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2.戰術訓練方法 了解戰術訓練的分解與完整訓練法、減難與加難訓練法、虛擬現實訓練法、程序訓練法、 實戰法;掌握模擬訓練法。 3.戰術方案的制定 了解戰術方案的基本內容以及制定戰術方案的注意事項。 4.戰術訓練的基本要求 掌握把握項目制勝規律;培養戰術意識;培養戰術運用能力;處理好個人戰術行為與集 體戰術配合的關系;重視戰術組合;加強戰術創新研究等戰術訓練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 運動員心理能力與運動智能及其訓練 了解運動員心理能力及其訓練;運動員智能及其訓練;運動員心理能力與智能訓練的相 關問題。 第八章 運動員多年訓練的計劃與組織 了解運動訓練過程與運動訓練計劃;運動員多年訓練過程;全程性多年訓練計劃;區間 性多年訓練計劃。 第九章 運動員年度訓練過程的計劃與組織 了解年度訓練中的周期安排;大周期訓練計劃的基本構成模式;年度訓練過程中比賽系 列及負荷的動態變化;賽前中短期集訓的訓練安排以及年度訓練計劃表。 第十章 周課訓練的計劃與組織 1.訓練周的計劃與組織 掌握基本訓練周的計劃與組織;賽前訓練周的計劃與組織;比賽周的計劃與組織;恢復 周的計劃與組織。 2.訓練課的計劃與組織 了解訓練課的任務及其不同類型;訓練課的基本結構;掌握訓練課計劃實施性部分的制 定。 4 第十一章 項群訓練理論 1.項群訓練理論總論 了解項群訓練理論的建立及其科學意義;競技運動項目的分類及項群體系的構成;項群 訓練理論的應用。 2.各項群訓練基本特征概述 了解各項群訓練基本特征。 三、教材與參考書目 教材:田麥久,《運動訓練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主要參考書目:過家興等,《運動訓練學》,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6 年 徐本力,《運動訓練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 年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運動訓練學》,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年 [加]圖多·博姆帕,《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年 [蘇]馬特維也夫,《體育理論與方法》,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4 年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體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年 楊樺,《運動訓練學導論》,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