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20年西北師范大學
1 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中國近現代史》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916) 學院名稱(蓋章): 歷史文化學院 學院負責人(簽字): 編 制 時 間: 2019 年 7 月 1 日 2 《中國近現代史》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916) 一、 考核要求 《中國近現代史》是歷史學本科學生必修的專業課程,該門課程主要分為兩大段落:第一部分自 1840 年至 1919 年,講述了中國舊民主主義時期的主要歷史事件;第二部分自 1919 年至 1949 年,講 述了中國新民主主義時期的主要歷史事件。該門課程是攻讀歷史學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復試或加試科 目。本科目考核的基本要求是:學生能夠了解這一時期的主要歷史事件,以及當時中國社會的基本特 征;把握這一時期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的基本脈絡;有一定的史學理論基礎。 二、 考核評價目標 《中國近現代史》這門課程在歷史學科中有極重要的地位,該科目也是了解學生歷史學專業素養 的主要途徑,本科目考核評價的目標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對這一時期的主要歷史事件,以及當時社會的基本特征應有較深入的了解,具備較扎實 的基礎知識。 2、學生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演化的基本脈絡,有一定的對問題整體把握和 綜合的能力。 3、學生還應具有初步運用馬列主義的史學立場、觀點和方法,總結中國近現代社會歷史、探索 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 三、考核內容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840-1919) 第一章 鴉片戰爭 第一節 罪惡的鴉片貿易和中國的禁煙運動 戰前中國與世界;罪惡的鴉片貿易;中國的禁煙運動。 第二節 英帝國主義挑起的鴉片戰爭 英國蓄意發動戰爭;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訂立。 第三節 戰后十年的中國社會 帝國主義列強的經濟侵略;中國自然經濟的逐步瓦解;中國近代知識分子覺醒。 第二章 太平天國起義 第一節 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 3 太平天國起義前的中國社會;洪秀全創拜上帝教;金田起義;清政府的反動措施;太平軍天京定 都。 第二節 天京定都后的主要措施 太平軍北伐、西征及天京破圍戰;《天朝田畝制度》的頒布;太平軍所采取的其它措施。 第三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節 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發動第二次戰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北京條約》;辛酉政變。 第二節 沙俄對我國的領土侵略 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的定立。 第四章 太平天國后期的斗爭 第一節 天京變亂和重振朝綱 太平軍內江;重振朝綱和《資政新篇》;安慶保衛戰;太平軍進軍浙江。 第二節 中外反動勢力對太平軍的聯合絞殺 太平天國后期斗爭;辛酉政變后中外反動勢力勾結;太平天國的失??;農民戰爭余波。 第五章 洋務運動及中國民族工業興起 第一節 洋務運動的興起 洋務運動產生的歷史背景;官辦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新式海軍的創建;洋務運動的作用。 第二節 中國民間資本主義的產生 民間資本主義工業產生;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及無產階級的特點;早期資產階級啟蒙思想。 第六章 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及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 第一節 邊疆危機 列強對中國邊疆的侵略;《臺事專約》;《煙臺條約》;《伊犁條約》;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第二節 中法戰爭 法國發動的侵華戰爭;清政府的妥協和《中法和約》。 第二節 中日甲午戰爭 日本蓄意挑起戰爭;黃海海戰和遼東失陷;《馬關條約》的簽定及影響;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 第七章 戊戌變法運動 第一節 帝國主義瓜分狂潮 三國干涉還遼;帝國主義的瓜分狂潮;“門戶開放”政策;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第二節 資產階級變法維新運動 變法運動的醞釀;“百日維新”及其失敗。 4 第八章 義和團運動 第一節 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及中國人民的反洋教斗爭 帝國主義利用宗教大肆從事侵略活動;連綿不斷的反洋教斗爭。 第二節 義和團的興起及清政府的對外宣戰 義和團的興起;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的對外宣戰;“東南互?!?。 第三節 義和團失敗及《辛丑條約》的定立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八國聯軍的暴行;清政府的妥協投降;《辛丑條約》訂立。 第九章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醞釀 第一節 清政府的進一步賣辦化及帝國主義的侵略 清政府的賣辦化;清政府的“新政”;帝國主義的掠奪。 第二節 民族資產階級成長及領導的愛國斗爭 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愛國斗爭;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 第三節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醞釀 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興中會;《革命軍》;《蘇報》案;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相繼建立。 第十章 辛亥革命 第一節 資產階級革命高潮的來臨 同盟會成立及政綱;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立憲運動及失??;武昌起義和全國各地響應。 第二節 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及辛亥革命的失敗 南京臨時政府;袁世凱竊國;辛亥革命失敗及歷史意義。 第十一章 北洋軍閥統治 第一節 袁世凱的帝制活動及其敗亡 袁世凱反動統治與二次革命:“二十一條”;洪憲帝制;護國戰爭。 第二節 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段祺瑞的反動統治;府院之爭;張勛復辟;護法運動。 第三節 中國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的斗爭 沙俄策動外蒙古王公叛亂及對我國領土的侵略;英國對我國西藏的侵略及藏族人民反侵略斗爭。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919-1949) 第一章 五四運動 第一節 五四運動前的國內外形勢 北洋軍閥的統治;工人階級的成長;新文化運動;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第二節 五四愛國運動 5 中國外交的失??;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五四運動的意義。 第三節 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斗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第二章 北洋軍閥的統治和中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第一節 帝國主義加緊侵略和國內的政治與經濟 新四國銀行團和華盛頓會議;直皖戰爭和直奉戰爭;直系軍閥的統治;中國民族經濟的衰退。 第二節 國內各派的政治主張 “武力統一”和“聯省自治”;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好人政府”;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 第三節 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和人民的革命運動 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早期農民運動;全國人民反帝反軍閥的斗爭。 第四節 1921~1923 年間的文化思想領域 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的展開;新文學運動的發展和反對封建復古派的斗爭。 第三章 國民革命時期的中國 第一節 統一戰線的建立和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統一戰線方針;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 一。 第二節 革命統一戰線內部的斗爭 共產黨反對國民黨右派的斗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蔣介石篡奪革命領導權的活 動。 第三節 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前的形勢;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工農運動的高漲;圍繞農民問題的斗爭。 第四節 國民革命的失敗 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四一二政變和南京政府的建立;七一五政變;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 第四章 國民黨統治的確立和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 第一節 國民黨統治的確立和中國革命的低潮 國民黨統治的確立;國民黨政府的內政外交;八七會議和各地武裝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 立;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第二節 國民黨統治初期的中國社會 國民黨新軍閥的混戰;國民黨統治初期的社會經濟;中間黨派和改良主義的政治活動。 第三節 革命勢力的發展和擴大 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土地革命的深入和共產黨在白區工作的開展;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反 6 對國民黨第三次軍事圍剿的勝利。 第五章 日本侵略東北和全國人民的抗日反蔣斗爭 第一節 “九一八”事變和全國抗日運動的高漲 “九一八”事變;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高漲;“一二八”事變和淞滬停戰 協定;國民黨的“攘外必先安內”國策。 第二節 國民黨統治的加強和日本侵略的深入 國民黨法西斯統治的加強;日本在東北的殖民統治和向關內的擴張。 第三節 國民經濟的衰退 日英美等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的斗爭;民族工業的衰退和農村經濟的破產。 第四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 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第四次反“圍剿”;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第五次反“圍剿”失??;遵 義會議;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 第六章 華北事變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第一節 華北事變和“一二九”運動 華北事變;日本在華北的擴張與英美矛盾的擴大;一二九運動。 第二節 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 瓦窯堡會議 ;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發表;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 第三節 西安事變 共產黨逼蔣抗日方針;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 第七章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 第一節 抗日戰爭的防御階段 七七事變和八一三抗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抗戰初期的正面戰場;國民黨的內外政策; 大后方經濟建設;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開辟。 第二節 抗日戰爭的戰略相持階段 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新民主主義論》;日本對淪陷區的殖民統治;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太平洋 戰爭后中美英盟國的合作。 第三節 抗日戰爭的勝利 國統區民主運動;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中間黨派的政治主張;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 會;日本無條件投降。 第八章 和平民主與內戰專制的較量 第一節 抗戰勝利后的國內外形勢 7 戰后國際國內形勢;國民黨的“劫收”;共產黨的和平、民主、團結方針;中間政治派別的主張。 第二節 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 重慶談判;國統區反內戰運動的高漲;停戰協定和政治協商會議。 第三節 國民黨破壞政協決議和停戰協定 國民黨破壞政協決議和停戰協定;全國人民的反內戰運動;解放區軍民準備自衛戰爭的斗爭。 第九章 中國革命的勝利和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覆滅 第一節 全面內戰的爆發和國民黨統治的危機 共產黨粉碎國民黨的進攻;制憲國大;國統區的嚴重經濟危機;國統區愛國民主運動的高漲。 第二節 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統治的崩潰 人民解放軍的戰略進攻和決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國民黨的“戡亂總動員”和“行憲國大”;共 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考試參考書目 李侃等:《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2008 年版。 魏宏運:《中國現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