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20年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 《文藝理論》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名稱:
|
711《文藝理論》
|
適用專業:
|
文藝學
|
|
|
|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 及 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概念題): 6小題,每小題5分, 共30分
簡答題(簡述題): 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辨析題(先辨后析): 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論述題(綜合題): 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文藝理論》科目考試內容包括大學本科“文學概論”等文藝學專業基礎課程與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材《文藝理論教程》(童慶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所含范圍,要求考生系統掌握文藝學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來分析、解決中外文學史和當代文學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為此制定以下具體的復習范圍,星號★越多表示越重要。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 《文學理論教程》 (第四版,童慶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知識要點
· 第一編 導論
·
· 第一章 文學理論的性質和形態 ★★★★ 一、內容提要 1.文學理論的性質 2.文學理論的形態 二、概念源流 1.文藝學
· 2.“文學活動的四要素”理論 三、答題要點 1.試從學科歸屬、對象任務、學科分支和學科品格等角度,說明文學理論的性質。 2.文學理論有哪幾種基本形態?其劃分的依據是什么?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 ★★★ 一、內容提要 1.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基石 2.中國當代的文學理論建設 二、概念源流 1.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德國古典美學的聯系與區別)
· 2.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五大基石(分別解釋) 三、答題要點 1.作為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基石是什么?并簡要說明。 2.試述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特點。 3.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應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 第二編 文學活動
·
· 第三章 文學作為活動 ★★★★★ 一、內容提要 1.文學活動及其構成 2.文學活動作為人類活動的性質 3.文學活動的發生與發展 二、概念源流 1.生活活動 2.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 3.文學活動
· 4.文學活動的人類學意義和美學意義 5.文學活動的“四要素” 6.文學活動的對話性結構 7.文學本體論 8.文學發展的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9.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在發展上的“不平衡關系” 三、答題要點 1.文學活動與生活活動是怎樣的關系?文學活動在生活活動中處在什么位置?
· 2.文學人類掌握世界的四種方式
· 3.文學活動與人類生活活動的源泉關系和超越關系。 4.文學活動的四種理論視角各自的理論依據是什么?請簡述之,并指明它們的片面性。 5.簡要論述文學起源上的“勞動說”。
· 6.簡要論述文學起源上的“巫術說”。 7.試述文學發展的諸種原因(包括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中介原因與終極原因)。 8.精神生產與物資生產的平衡性與不平衡性
·
第四章 文學活動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 ★★★★★ 一、內容提要 1.“文學”的概念辨析 2.文學的一般意識形態性質 3.關于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 4.關于文學的話語蘊藉屬性 二、概念源流 1.文學(literature) 2.意識形態(ideology) 3.話語(discursive)
· 4.文學的廣義、狹義和折中義
· 5.話語的五要素 三、答題要點 1.文學有哪幾種種含義?現在通行的文學含義是什么? 2.怎樣理解文學的一般意識形態性質? 3.怎樣理解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
· 4.簡述幾種西方當代話語理論
5.什么是話語蘊藉?怎樣理解文學的話語蘊藉屬性?試結合具體作品加以說明。
第五章 社會主義時期的文學活動 ★★★ 一、內容提要 1.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基本屬性 2.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價值取向 3.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發展 二、概念源流 1.社會主義新人形象
· 2.二為方向(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3.雙百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4.推陳出新 5.人民性
· 6.以人為本
· 7.美的規律
三、答題要點 1.簡述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的基本屬性與價值取向。 2.怎樣認識社會主義時期文學活動中的雅俗關系問題? 3.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學的意義。 4.民族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相互關系。
5社會主義時期文學如何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結合第八章相關理論來回答)?
第三編 文學創造
第六章 文學創造作為特殊的精神生產 ★★★★ 一、內容提要 1.文學創造作為特殊的生產(文學生產作為一般生產、文學生產作為精神生產、文學
生產作為藝術生產、文學生產作為話語生產)
2.文學創造的主客體及其關系 二、概念源流 1.精神生產 2.藝術生產 3.文學創造的客體 4.文學創造的主體 5.文學創造的客體“主體化” 6.文學創造的主體“客體化” 三、答題要點 1.“藝術生產”的概念是怎樣提出來的?文學創造作為一種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的關系
如何? 2.文學創造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與科學、宗教活動的本質區別是什么?為什么說文
學創造是一種更加自由、更富于個性的創造? 3.文學話語作為一種“言語”與日常言語、科學言語有什么區別?為什么說文學言語是
一種創造性言語? 如何理解文學言語的含蓄、多義、模糊性? 4.社會生活作為文學創造的客體,它具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說只有經過作家體驗過的社
會生活才是文學創造的現實客體? 5.能否說“凡是寫作的作家就是文學創造的主體”?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體驗者、評
價者和創造者”? 6. 如何理解文學創造中主客體的雙向建構和雙向生成?
7. 如何理解文學創造中主客體關系的特點?
8.為什么說文學創造中作為主體的作家始終處于主導性地位? 第七章 文學創造過程 ★★★
通過了解文學創作這個“灰箱”現象來加深對文學活動特殊性和審美特征、審美規律的認識。但由于文學創作心理奧秘本身的復雜性,本章一般不考大題目。只考少量簡答題和名詞解釋
一、內容提要 1.文學創造的發生階段 2.文學創造的構思階段 3.文學創造的物化階段 二、概念源流 1.藝術體驗 2.藝術發現 3.創作動機
4.藝術構思
5.藝術傳達
6.藝術媒介 三、答題要點 1.為什么說文學材料具有主體性特征? 2.藝術發現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3.試述靈感的特點,并比較與直覺異同。 4.意識和無意識在文學創造中的意義何在? 5.即興與推敲的關系 6.簡答陌生化在文學創作中的作用。
第八章 文學創造的審美價值追求 ★★★★★ 一、內容提要 1.文學的真實 2.文學的理論與情感評價 3.美的創造 二、概念源流 1.藝術真實 2.藝術概括 3.情感評價
4.詩意的裁判
5.人文關懷
6.審美理想 7.藝術形式
8.形式美 三、答題要點 1.怎樣理解“真、善、美”及其統一是文學創造的審美價值追求?
2.藝術真實有哪些主要特征?說明藝術真實區別于生活真實及科學真實的原理。 3.詮釋藝術概括的價值意義,并舉例說明。 4.怎樣理解文學中情感評價的價值和意義。 5.詮釋情感評價的誠摯情態及藝術呈示之含義。 6.為什么說人文關懷是“善”的終極價值體現?談談你對文學作品中的人文關懷與歷史
理性之間關系的理解。
7.試述形式美與美的形式之間的關系,并舉例說明。 8.為什么說形式創造對文學審美價值的實現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 9.闡釋“內容形式化”與“形式內容化”的審美創造內涵。 10.談談你對“有意味的形式”這一概念的見解。
第四編 文學作品
第九章 文學作品的類型和體裁 ★★★★★ 一、內容提要 1.文學作品的類型和體裁 2.文學作品的基本體裁 二、概念源流 1.現實型文學
2.理想型文學 3.象征型文學
4.詩
5.小說
6.劇本
7.散文 三、答題要點 1. 談談象征型文學與現實型、理想型文學的區別。舉例說明各自的審美特征。 2. 如何認識現實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學與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征主義文學的關
系? 試舉出各自的代表性作家作品。 3.運用文學類型理論分析當代文學作品。 4.現代主義文學的類型特征是什么? 5.從詩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現的藝術特長。 6.如何對散文體裁進行進一步的文類劃分?比較散文與報告文學的真實性。 7.比較小說與劇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異同。
第十章 文學作品的本文層次和文學形象的理想形態 ★★★★★ 一、內容提要 1.文學作品的本文層次或曰文本層次 2.文學形象的理想形態 二、概念源流
1.文本
2.典型 3.特征化 4.意境 5.意象(審美意象) 三、答題要點
1.簡答有代表性的中外文本理論。 2.試述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或本文層次,并舉例說明。 3.舉例說明文學言語與普通言語的不同。 4.文學形象有哪些特征?舉例說明之。
5.為什么說典型、意境和審美意象是文學形象的三種高級形態 6.文學典型的審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關系是怎樣的? 并舉例說明。 7試述文學意境的審美特征,并舉例說明。 8本書所講的“審美意象”與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試述審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并舉
例說明。
第十一章 文學的敘事 ★★★★ 一、內容提要 1.敘事界定 2.敘述內容 3.敘述話語 4.敘述動作 二、概念源流 1.敘事學(包括經典敘事學和后經典敘事學或新敘事學) 2.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
3.視角 3.敘述者的聲音 三、答題要點 1.如何理解敘事的本質和特征? 2.事件、故事和情節的關系。
3.試分析一篇敘事作品的行動序列。 4.試述敘事節奏與時間的關系。 5.敘述角度的變換對于閱讀有何意義? 6.試分析一篇敘事作品中敘述者聲音的特點。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 一、內容提要 1.抒情界定 2.抒情性作品的構成 3.抒情方式 二、概念源流 1.抒情與抒情話語 2.抒情性作品的結構
3.聲情并茂
4.情景交融 5.抒情話語的修辭
6節奏
7.隱喻
8.象征
三、答題要點 1.文學抒情與敘事有哪些主要區別?
2.簡答詩與樂的關系。
3.簡答詩與畫關系。
4.抒情話語主要通過哪些方式來突出語言的表現功能?
5.如何理解抒情內容、抒情話語和抒情形象的融合性?
6.為什么說“切景語皆情語”?并例說明。
第十三章 文學風格 ★★★★★ 一、內容提要 1.風格的諸種觀念和理論 2.風格的定義和內涵 3.文學風格的類型與價值 4.文學風格與文化 二、概念源流 1.風格(包括狹義和廣義) 2.創作個性 3.風格類型 三、答題要點 1.如何正確理解“文如其人”與“風格即人”的觀點?
2.風格的基本內涵是什么?如何理解文學風格與創造個性的關系?
3.風格與文體的聯系和區別?為什么說“風格是文體的最高范疇和體現”? 2.如何理解文學風格的價值? 3.如何理解文學的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域風格和流派風格?
第五編 文學消費與接受
第十四章 文學消費與接受的性質 ★★★★★ 一、內容提要 1.文學消費與一般消費 2.文學接受的文化價值 二、概念源流 1.文學消費 2.文學傳播
3.大眾傳播媒介 4.高雅文學
5.通俗文學
6.電子媒介文學 5.文學接受 5.文學交流 三、答題要點 1.文學消費與文學生產有什么關系?
2.簡述文學媒介的歷史演進及其美學意義。 2.文學傳播方式對文學的生產與消費有何影響? 3.文化市場對文學生產與文學消費有什么影響?并舉例說明。 4.為什么文學消費既是一般商品消費,又是特殊的精神產品消費? 并舉例說明。 5.怎樣理解文學消費與接受的意識形態性質? 并舉例說明。 6.文學消費與文學接受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并舉例說明。 7.如何理解文學接受的審美價值? 并舉例說明。 8.如何理解文學接受的認識價值? 并舉例說明。 9.如何理解文學接受的闡釋價值? 并舉例說明。 10.如何理解文學接受的交流價值? 并舉例說明。 第十五章 文學接受過程 ★★★★ 一、內容提要 1.文學接受的發生 2.文學接受的發展 3.文學接受的高潮 二、概念源流 1.期待視野 2.隱含的讀者 3.共鳴 4.凈化 三、答題要點
1.試述文學接受在整個文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 2.試述讀者的閱讀期待視野的形成及其在文學閱讀中的作用。 3.文學接受的動機、心境與接受效果之間的關系。 4.試述隱含的讀者的形成及其在文學活動中的作用 5.如何理解文學接受中的“填空”、“對話”與“興味”?它們與文學的話語蘊藉有什
么關系?
6.簡單文學接受中的理解與誤讀、共鳴與凈化、頓悟與玩索(或回味、余味)之間的
異同。
第十六章 文學批評 ★★★★★ 一、內容提要 1.文學批評的價值取向 2.文學批評的模式 3.文學批評的實踐 二、概念源流 1.文學批評 2.文學批評的標準
3.文學批評的諸種形態 4.文學批評的美學標準與歷史標準、藝術標準和思想標準
5.文化研究、文化詩學和文化批評
三、答題要點 1.怎樣理解文學批評的意識形態性質? 2.為什么說美學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批評的總原則和方法論? 3.怎樣理解思想標準和藝術標準的具體內涵及兩者關系?并舉例說明。 4.選擇兩種批評模式進行比較,說明傳統批評模式與現代批評模式的區別。 5.立足中國的社會歷史語境,簡析文化批評興起的學術邏輯。
6.試述文學批評與文化批評(或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的關系。
四、主要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1.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 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教學參考書(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