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
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名稱: |
878中外舞蹈史 |
適用專業: |
130200音樂與舞蹈學(12方向) |
|
|
|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 及 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中國舞蹈史 75分
外國舞蹈史 75分
(四)考試題型
1)名詞解釋(10小題共50分)
2)簡答題(4小題共40分)
3)論述題(2大題共60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中外舞蹈史》課程的考試是為了綜合考查考生對中國舞蹈史和外國舞蹈史系統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用簡潔的語言對相關命題進行有說服力的論說,能對與舞蹈相關的考古發掘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說明,能對中、外舞蹈發展歷史脈絡、重要人物、重大成就、重要事件、舞蹈團體、社會歷史背景等進行描述或評價。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一)中國舞蹈史
1、原始舞蹈產生與發展的軌跡
1)生產勞動與原始舞蹈
2)生殖崇拜與“求偶舞”
3)反映征點生活的古武舞
4)原始祭祀舞
2、夏商奴隸制時代舞蹈的發展
1)舞蹈步入表演藝術領域
2)祭祀舞的發展及甲骨文中的有關記錄
3、兩周時期舞蹈的發展和變革
1)強化舞蹈的才華和政治作用
2)“禮崩樂壞”與民間舞興盛
3)表演性舞蹈的發展及其對政治生活的影響
4)儒家的樂舞理論
5)墨家的樂舞理論
4、舞蹈藝術取得重大發展的漢代
1)“百戲”是流傳量廣的表演藝術形式
2)“女樂”的舞蹈活動
3)社節性舞蹈與即興起舞
4)雅樂舞蹈的繼承與創新
5)民族關系的發展與樂舞文化交流
6)技藝結合,注重舞情舞意的刻畫
7)群舞的編排
8)舞具舞服的巧妙運用
9)著名舞及其藝術成就
10)樂舞理論與審美特征
5、各族樂舞在紛呈交流中發展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
1)《清商樂》的發展與演變
2)以舞相屬“與即興起舞
3)各族樂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響
4)舞蹈的技藝水平與審美特征
6、輝煌唐舞
1)節日歌舞游樂
2)自舞成風
3)歌舞藝人在街頭、廣場、酒肆獻舞
4)宗教祭祀舞蹈的藝術化與世俗化
5)舞蹈藝術的豐富多彩
6)藝術成就與審美特征
7、舞蹈藝術發展的轉折期——遼、宋、西夏、金代的舞蹈
1)遼代舞蹈的兼容精神
2)遼承唐舞倡諸舞
3)遼代遺存的舞蹈形象
4)宋代——古代舞蹈發展的轉折點
5)繁盛的民間歌舞
6)繼承變革中的宮廷宴樂和歌舞大曲
7)純舞漸衰時的優秀舞者
8)唐、宋舞樂傳高麗
9)珍貴的德壽宮舞譜
10)金承遼舞融宋舞
11)西夏舞跡
8、元、明、清舞蹈藝術的傳承與變異
1)元代的宮廷宴樂及其他表演性舞蹈
2)明代宮廷樂舞和失堉載的舞論及擬古舞譜
3)清代的宮廷宴樂和舞蹈家裕容齡
4)漢族民間舞
5)少數民族民間舞
6)戲曲舞蹈的發展
(二)外國舞蹈史
1、芭蕾的起源
1)古代希臘的舞蹈
2)古代羅馬的擬劇
3)中世紀雜耍者的技藝
2、芭蕾的雛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