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遼寧大學2021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普通招考方式)
初試科目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3006
科目名稱:中外經濟史
滿分:100分
一、中國經濟史
第一章、古代社會的資源、環境與生產方式
1.古代社會的資源與環境
2.人口的增長、分布與流動
3.古代社會的生產方式
第二章、中國傳統社會的農業經濟
1.中國傳統農業的發展及其成就
2.中國傳統社會的土地與租佃關系
3.政府行為與中國傳統社會農業經濟的發展
第三章、工商業發展與主要制度安排
1.古代社會的工商業發展概況
2.手工業制度安排及其變遷
3.商業制度的變遷與市鎮經濟的發展
4.對外經濟交流及其演變
5.重農抑商與工商業的發展
第四章、古代社會的財政、貨幣與金融
1.古代社會的財政制度安排及其變遷
2.古代社會的貨幣與貨幣制度
3.古代社會的金融與信用
第五章、中國傳統經濟的特征與波動
1.傳統中國的經濟特征
2.古代中國的經濟波動
第六章、世界市場的擴張與中國經濟的路徑選擇
1.中國經濟近代化的初始條件
2.世界市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3.中國經濟近代化的路徑選擇
第七章、近代農業經濟的發展
1. 近代農業經濟的發展狀況
2.政府的農業政策
3.農業近代化的遲滯及其原因
第八章、近代工礦業的發展
1.手工業的發展變化
2.近代工礦業的發展
3.工礦企業組織
第九章、第三產業的發展變化
1.商業
2.金融業
3.交通運輸與郵電業
4.旅游業
5.房地產業
第十章、近代國家經濟政策和制度的變遷
1.政府職能轉變
2.工商管理機構和管理方式的變化
3.財政金融體制的變遷
第十一章、中國近代的經濟增長與周期波動
1.近代中國的經濟增長
2.國民收入和消費需求的變動
3.近代經濟發展的周期波動
第十二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的經濟發展條件與戰略選擇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經濟基礎和國際環境
2.工業化發展戰略的選擇
3.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
第十三章、計劃體制下的國民經濟
1.計劃經濟體制的演變
2.工業化的全面鋪開與曲折發展
3.計劃體制下的農村經濟
4.計劃體制的績效分析
第十四章、轉型中的中國經濟
1.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和經濟體制的轉型
2.轉型時期的農業經濟
3.轉型時期的工業經濟
4.轉型時期的第三產業
5.轉型時期的國民經濟結構
第十五章、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1.政府的作用及其職能轉變
2.收入分配體制的轉變
3.經濟發展與經濟波動
4.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
二、外國經濟史
第一章 英 國
第一節 16~18世紀的社會經濟狀況
第二節 工業革命與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地位的確立(1764~1870)
第三節 經濟的緩慢發展與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地位的喪失(1870~1914)
第四節 兩次世界大戰與危機年代的經濟(1914~1945)
第五節 戰后50~60年代經濟的曲折發展(1945~1973)
第六節 70~90年代的經濟滯脹、改革與增長(1973~1999)
第二章 美 國
第一節 北美殖民地時期的經濟(1607~1783)
第二節 工業革命時期的經濟發展(1783~1865)
第三節 工業化的完成與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地位的確立(1865~1914)
第四節 兩次世界大戰與危機年代的經濟(1914~1945)
第五節 戰后50~60年代經濟的高速增長(1945~1973)
第六節 70-90年代的經濟滯脹、復蘇與新經濟(1973~1999)
第三章 法 國
第一節 16~18世紀的社會經濟狀況
第二節 工業革命時期的經濟發展(1789~1870年)
第三節 工業化的完成與經濟增長(1870年~1914年)
第四節 兩次世界大戰與危機年代的經濟(1914~1945)
第五節 戰后初期至70年代的經濟增長(1945~1979年)
第六節 80年代的經濟滯脹與90年代的改革調整 (1980~1999年)
第四章 德 國
第一節 16~19世紀的社會經濟狀況
第二節 工業化與歐洲強國地位的確立(1834~1913)
第三節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經濟(1914-1945)
第四節 戰后聯邦德國經濟的發展(1945-1990)
第五節 戰后民主德國的經濟發展(1945-1990)
第六節 德國統一后的經濟發展(1990~1999年)
第五章 俄羅斯
第一節 17~19世紀中葉的社會經濟狀況
第二節 工業革命時期的經濟發展(1861~1917)
第三節 蘇聯工業化時期的經濟發展(1917~1937)
第四節 備戰時期與戰時的經濟(1938~1945)
第五節 戰后重建與赫魯曉夫時代的經濟(1945~1965)
第六節 勃列日涅夫時期的經濟(1965~1984)
第七節 戈爾巴喬夫時期的經濟與俄羅斯的經濟轉軌(1984~1999)
第六章 日 本
第一節 明治維新前的社會經濟狀況(1603~1867)
第二節 明治維新與工業革命的開展(1868~1894)
第三節 工業革命的完成與經濟的發展(1894~1914)
第四節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經濟(1914~1945)
第五節 戰后初期的社會經濟環境與經濟復興(1945~1955)
第六節 重化工業化的實現與經濟趕超(1956~1973)
第七節 經濟的穩定增長和國際競爭強勢地位的確立(1974~1989)
第八節 90年代的經濟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探索(1990~2000)
第七章 印度、埃及和巴西
第一節 印度
第二節 埃及
第三節 巴西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