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簡答題。簡述我國選舉權的平等原則。
1、 選舉權的平等性原則的一般含義
選舉權的平等性是指每個選民在每次選舉中只能在一個地方享有一個投票權,不承認也不允許任何選民因民族、種族、職業、財產狀況、家庭出身、居住期限的不同而在選舉中享有特權,更不允許非法限制或者歧視任何選民對選舉權的行使。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在選舉制度中的具體體現。
2、選舉權的平等性原則與合理差別——形式平等和實質平等。
中國憲法規定的選舉權的平等性并不是指絕對意義上的平等,它著眼于實際民主,從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的實際水平與可能性出發不斷提高選舉權的平等程度。在理解選舉權平等性原則時需要正確理解農村與城市的差距,以及對少數民族選舉權的特殊照顧問題,這些具體規定是基于中國的實際情況和特殊的政策需要,雖然沒有完全解決選舉權價值不平等的問題,但畢竟向實質平等發展了一步。
3、城鄉每一選舉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有所區別的實質意義
第一,在中國,由于農村人口較多,所以目前實行的差別選舉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國人口構成中,工農比例相差懸殊,如果按照同一標準分配代表名額,農民代表所占的比例就會大大超過工人代表。
第二,目前的1:4比例對于更高的比例(1:8)來講,已經有著長足的進步。在我國,人大代表選舉一直是按比例原則配置選舉權。在對1953年第一部選舉法進行修訂后,自1980年1月1日起實施的選舉法明確規定,選舉全國人大代表,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的8倍,即8:1,而省、縣分別為5:1和4:1。 1995年我國第三次修改選舉法時,統一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農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和城鎮之比為4:1。
第三,我國已經在采取措施,爭取實行1:1的代表分配機制。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議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這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程的重要舉措。各地也在采取相關措施,例如,江蘇部分地區就此進行了積極探索,在現行選舉法規定的基礎上,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農村與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做出了相應調整。其中,揚州市所轄7個縣市區,除了2個市區外,其他5個分別將這一比例縮小為3:1和2:1,鹽城市射陽縣更進一步,將比例調整為1:1,從而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
(可以選擇應用授課時所講解的山東淄博選舉權平等案件作為說明,該案例更有代表性。)
附件:2008年真題答案解析
根據憲法學的基本理論,形成憲法規范的最基本方式是()(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20題)
A。制定
B。認可
C。判決
D。慣例
[答案及解析] A
憲法規范的形成一般要通過法定主體依照法定的立憲程序或其他程序來完成。從實踐看,憲法規范的形成有制定、認可、判決等。但制定是形成憲法規范的最基本方式,憲法的主體規范都是通過這一形式產生的。
[備考提示] 憲法的制定方式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由具有制憲權的主體以立憲程序制定,由此產生憲法典或重要的憲法性文件。另一種是以普通的立法程序制定憲法性文件,這些憲法性文件也是憲法規范的組成部分。如選舉法、國家機關的具體組織法規、地方自治法規等。
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農村群眾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的所有權歸屬于()。(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17題)
A。國家所有
B。集體所有
C。個人所有
D。集體與個人
[答案及解析] B
根據憲法第10條第2款的規定,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故選B。
[備考提示]熟練掌握憲法相關法條。
決定我國現階段分配方式的根本因素是()。(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27題)
A。經濟發展水平
B。收入的多樣性
C。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
D。所有制的結構形式
[答案及解析]D
分配制度是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決定了我國現階段的分配結構。故選D。
教材原話
[備考提示]注意把握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與分配結構、分配方式的關系。
下列關于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的表述,正確的是()(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24題)
A。人民代表大會制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是馬克思主義國家結構形式的基本理論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C。人民代表大會制表明人民代表大會在國家機關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D。人民代表大會制以權力分立體制為前提
[答案及解析] C
人民代表大會制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人民政權經驗的總結,是馬克思主義政權建設理論在中國的具體運用。AB錯。其他國家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我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在國家機構的建立和運行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其地位高于其他國家機關。故C項正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以權力分立為前提,而是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存在權力分工。D錯。
[備考提示]注意“基本政治制度”與“根本政治制度”表述的不同。
下列關于政權組織形式的表述。能夠成立的有()(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57題)
A。政權組織形式決定國家性質
B。政權組織形式是實現國家權力的形式
C。政權組織形式是形成全民意志的方式(迷惑項)
政權組織形式形成的是國家意志,是統治階級的意志。
D。沒有適當的政權組織形式,國家管理就無法有效進行
[答案及解析] BD
政權組織形式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用以實現其行使國家權力的特定形式,是形成和表現國家意志的方式。故Bd正確,政權組織形式與國家性質之間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政體從屬于國體,有什么樣的國體就有什么樣的政體,故A錯。
[備考提示]政權組織形式是形成和實現國家權力的方式,而非形成和實現全民意志的方式。
下列選項中,可以列入選民名單的有()。(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53題)
A。精神病患者甲
B。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的乙
C。被監視居住的丙
D。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丁
[答案及解析]BC
憲法和選舉法都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選舉法還規定,選民登記按選區進行,經登記確認的選民資格長期有效。每次選舉前對上次選民登記以后新滿十八周歲的、被剝奪政治權利期滿后恢復政治權利的選民,予以登記。對選民經登記后遷出原選區的,列入新遷入的選區的選民名單;對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從選民名單上除名。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選舉權利的,經選舉委員會確認,不列入選民名單。因此BC項是正確。
[備考提示]熟悉憲法和選舉法中的相關規定。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我國選民資格限制條件的是()。(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25題)
(如果是多選則存在一定的迷惑性)
A。年齡的限制
B。政治條件的限制
C。國籍的限制
D。居住期限的限制
[答案及解析] D
凡年滿18周歲沒有被剝奪政治權利的我國公民都應列入選民名單。
[備考提示]同上題。
在我國,有權接受縣級人民代表辭去代表職務的機關是()。(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28題)
(誰選舉,誰負責)(間接選舉)
(常委會是常設機關,閉會期間經常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直接選舉的時候,則是采用不同的規則,因為不能向選舉提出辭職,只能向同級的代表機關常設機構辭職,同時由于鄉鎮沒有人大常委會,所以向本級人大辭職。(切記不是向本級主席團辭職)
A。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B。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C。本級人民代表大會
D。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
[答案及解析] A
我國選舉法規定了代表的辭職程序,縣級人大代表可以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書面提出辭職。故選A。
[備考提示]選舉法根據人大代表級別的不同,在其辭職方面作了不同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可以向選舉他的人民代表大會的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辭職??h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可以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辭職,鄉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可以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書面提出辭職?!?/p>
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性質是()。(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16題)
A。政治聯盟
B。工農聯盟
C。民主聯盟
D。社會聯盟
修改憲法的考試點,而且國家一直在提協商民主。
[答案及解析] A
憲法序言規定,愛國統一戰線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政治聯盟。故選A。
[備考提示]熟練掌握憲法序言的相關規定。
8.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我國法定的人民團體的是()。(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18題)
A。共青團
B。工會
C。學生會
D。婦女聯合會
[答案及解析] C
人民政協的組成單位中人民團體包括了共青團、工會和婦女聯合會,ABD是我國法定的人民團體。本題選C
[備考提示] 人民團體是指由于歷史的原因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職能、由國家編委統一制定編制、費用由國家財政支付、沒有在民政部門登記的團體,一般是指以下幾種團體:工會、婦聯、科協(中華科學技術協會)、青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共青團、僑聯(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臺聯(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工商聯等。
根據我國現行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民族自治機關的人員組成必須突出的特
點是()。(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26題)
A。區域性
B。自治性
C。民族性
D。專業性
[答案及解析] C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民政府中人員組成必須突出的特點是民族性。憲法第113條規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中,除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區域內的民族也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薄白灾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應當有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114條規定:“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p>
[備考提示]熟練掌握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相關規定,其內容極可能在以后的試題中再次被考察。
18.下列選項中,體現我國地方制度特色的是()。(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29題)
A。地方司法權相對獨立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中央與地方分權制度(迷惑項)
D。經濟特區制度(不是地方制度)
[答案及解析]B
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并未規定地方司法權相對獨立制度。而如果地方司法權相對獨立,將助長地方保護主義,不利于維護法制統一。故A錯。憲法只規定了中央和地方職權劃分的一般原則,尚不能認為中央和地方分權制度體現我國地方制度特色,而且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中央和地方分權的問題。故C錯。經濟特區制度在我國憲法中沒有明確規定,其他國家也有經濟特區制度。故D錯。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解決民族問題和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治制度,為憲法專節所規定,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地方制度。應選B。
[備考提示]解答此類題目時必須結合我國憲法規定。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外,特別行政區制度亦體現了我國地方制度的特色。
19.我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活動原則包括(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59題)
A。自我組織(迷惑項)(法條的原話)(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來組織的,故不能夠自我組織,而是按照國家法律來進行組織)
B。自我管理
C。自我教育
D。自我服務
[答案及解析]BCD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指我國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以城鄉居(村)民一定的居住地位紐帶和范圍設立的,并由居(村)民選舉產生的成員組成的,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社會組織,屬于一種社會自治。故選 BCD。
[備考提示]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非政權的自治組織,不屬于國家政權在一定范圍內的自治。
外國人或無國籍人申請加人中國國籍應具備的條件有()。(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58題)
A。申請人是中國公民的近親屬
B。申請人定居在外國(迷惑項)
C。申請人自愿
D。申請人有其他正當理由
[答案及解析]ACD
《國籍法》規定,外國人或無國籍人申請加人中國國籍應具備前提:申請人愿意遵守中國的憲法和法律;申請人自愿。應具備的法定條件:申請人是中國公民的近親屬;申請人定居在中國;申請人有其他正當理由。故選ACD。
[備考提示]熟悉國籍法的上述規定。
8.簡述公民與人民的區別。(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65題)
(教材原題,太容易)
[答案及解析](1)二者的性質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的概念在不同歷史時期范圍不同。
(2)二者的范圍不同。公民的范圍大于人民的范圍。
(3)權利實現程度不同。人民不但享有而且還能夠完全實現憲法權利,而公民則不然,因為其中的敵人可能由于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而不能完全實現其憲法權利。
如何理解地位不同導致二者在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方面的差異?
(4)二者的適用對象不同。公民是個體概念,人民是群體概念。
[備考提示] 結合現行憲法的相關規定進一步加深兩者的上述區別。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薄胺簿哂兄腥A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p>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公民享有的監督權的核心是()。(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23題)
A。批評權
B。罷免權
C。言論自由
D。政治自由
[答案及解析] B
在公民各種監督權中,罷免權最關鍵也最具強制性,是監督權的核心。
[備考提示]注意和選舉制度聯系起來。
【背景材料】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強調監督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不是司法監督機關。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使人民群眾真正掌握監督權是人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之一,而監督權的核心是讓人民群眾掌握罷免權。罷免權是無產階級政權的人民性所在,也是人民群眾行使權力監督的重要體現。而西方國家議員一旦選舉出來,就獨立行使職權,不受選民罷免,人民群眾的監督權無法真正得以落實。恩格斯總結巴黎公社的經驗時,作了經典概括:“為了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成社會主人——這種在至今所有的國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兩個正確的辦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國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職位交給由普選選出的人擔任,而且規定選舉者可以隨時撤換被選舉者?!薄?2〕列寧也特別強調罷免權的重要作用,指出“罷免權,即真正的監督權”,是“直接徹底和立即見效的民主原則”〔13〕。因此人民只有擁有罷免權才能實行有效的監督,它甚至比選舉權本身更能體現民主的本質。
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監督制度在無產階級政權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馬克思高度評價了巴黎公社首創的、由選民直接產生并可以隨時撤換公社委員、公社委員對選民負責的政權形式,指出人民掌握監督權是實現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之一。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列寧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監督理論,并在實踐中確立了普選制、蘇維埃制、國家集體元首制等一系列權力制約機制。但由于列寧的早逝,這些制度并沒有得到徹底遵守。
19.根據我國現行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有權決定扣押或者拆檢公民信件的國家機關是()。(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31題)(憲法條文)
A。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
B。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
C。公安機關和審判機關
D。公安機關和監察機關
[答案及解析]B
憲法第40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p>
[備考提示] 考點為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憲法保護。
20.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下列關于受庇護權的表述,正確的有()。(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55題)
A。受庇護權保護的對象只能是外國人
B。申請庇護可以基于政治原因,也可以是其他原因
C。對于受庇護的申請,我國政府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
D。享有庇護權的人不被驅逐或引渡
[答案及解析] ACD
憲法第32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于因為政治原因要求避難的外國人,可以給予受庇護的權利?!备鶕@一規定,受庇護權只給予提出申請要求的外國人,故A表述正確;外國人向我國政府提出要求避難,必須是出于政治原因,故B錯;我國政府對提出外國人的避難要求,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因而C表述正確;被給予受庇護權利的外國人,不被引渡或驅逐,對他們在華的居住、遷移和行動管理方面,原則上按照一般外國僑民的待遇對待,故D表述正確。
[備考提示] 考點為外國人的權利保護,受庇護權。
下列選項中,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的有()。(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54題)
A。解釋憲法
B。對法律進行合憲性審查(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
C。對國務院的工作是否違憲進行審查(監督國務院的工作)
D。對重大違憲事件組織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組織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的權限)
[答案及解析] ABCD
根據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包括憲法解釋權和憲法監督權、立法權和法律解釋權、國家重大事項的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和其他職權。ABCD均屬于憲法解釋權或憲法監督權的內容。
[備考提示]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監督憲法實施的職權,因而它可以對法律進行合憲性審查、對國務院的工作是否違憲進行審查、對重大違憲事件組織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盡管這些權力尚未有效行使。
在我國,同國家主席結合行使國家元首職權的機關有()(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56題)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C。中央軍事委員會
D。國務院
[答案及解析] AB
我國國家主席沒有個人決策權,他的職權要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結合起來行使。如法律在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后,由國家主席予以頒布施行。又如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國家主席派出或召回代表國家的常駐外交代表,即駐外使節。
[備考提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職權不一定需要國家主席職權的配合,但國家主席行使職權必須以全國人大或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為依據。對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國家主席無權否決。
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有權對國務院各部委的設立、合并和撤銷提出意見或建議的是()(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21題)(總理負責制)(聯系實際熱點問題)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C。國務院總理
D。國家主席
[答案及解析] C
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國務院各部委的設立、合并和撤銷,由國務院總理提出意見或建議。
[備考提示]如由國務院總理簽署的以議案形式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根據我國現行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我國設立的專門人民法院主要有()。(2008年專業基礎課第52題)
A。軍事法院
B。海事法院
C。鐵路運輸法院
D。行政法院
[答案及解析]ABC
我國人民法院組織系統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其中專門法院包括軍事法院、海事法院和鐵路運輸法院等。我國沒有行政法院。故選ABC。
[備考提示] 本題要求考生了解我國人民法院的體系。軍事法院的設立有直接的憲法根據。憲法第124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海事法院設立的根據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事法院的決定》(1984年)。鐵路運輸法院最初在上世紀50年代設立,但很快被全部撤銷。上世紀70 年代末,鐵路運輸法院在又重新組建,于1982 年開始辦案,當時有鐵路運輸高級、中級和基層三級法院, 1986年鐵路運輸高級法院被撤銷。
本文選自四聯法碩的新浪博客,請點擊查看。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