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
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起步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已有14年的辦學歷史。學院現設有法律學和國際法兩個系,并設有 WOT 法律問題研究中心、法學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等8個學術研究機構。經過十余年的建設,法學院現擁有國際法學、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等六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學院抓住發展法學教育的時代契機,一方面不斷加大引進人才和培養已有法學師資的力度,另一方面整合了省內重要法學教育資源,大大強化了法學教育科研力量。學院現有教職工 117 人,其中法學正、副教授 65 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第三屆)法學專家組成員 1 人,教育部法學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成員 1 人,博士生導師 2 人,法學博士 16 人,在讀博士 13 人。其中有被譽為新中國國際私法奠基人之一的李雙元教授;有我國公認的著名國際經濟法專家王貴國教授(特聘教授,人事關系、檔案已調入);有擔任教育部法學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的蔣新苗教授(法學博士)等一批專家和學者,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職稱比例協調、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科研實力較強的師資隊伍。學院無論是師資規模,還是博士學位人數、高級職稱人數以及與司法實務界的聯系廣泛程度均處于我省最前列。
學院以國際法學學科為龍頭,一直非常強調以教學科研為中心,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至今已完成國家級課題8項,在研國家級課題4項;已完成省部級課題18項;在研省部級課題30余項。近年來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世界投資期刊》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50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專著40余部,出版全國、全省統編各類教材50余部,翻譯出版重要法學著作、辭典如:《戴西與莫里斯沖突法論》、《牛津法律大詞典》等6部。先后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獎、司法部優秀科研成果獎、湖南省社科成果獎等各類獎近20項。
在學術活動方面,學院積極參與國內外的學術活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國內外的許多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學術交流關系。學院曾成功地舉辦了中國國際私法學會1999年年會、中國行為法學會2000年年會、中國刑法學學會2003年年會以及2004年WTO高級專家研討會。
同時,學院主辦了湖南法學界唯一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時代法學》,并常年公開出版學術論叢《國際法與比較法論叢》,這些既是學院學術理論研究的基地,更是學院與國內外法學理論界和實務界交流的重要園地。
為適應教學和科研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學院非常重視教學科研服務設施的建設,并投入了大量資金,擁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和多功能模擬法庭;擁有學科化、系統化資料室 4個,專業圖書達 40 余萬冊,報刊雜志 400 余種。
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的前身是中原大學教育學院的政治系,她成立于1949年12月5日,1993年12月13日更名為法商學院,1996年10月9日定名為政法學院。政法學院在其發展過程中,雖幾經變遷,幾易其名,卻蒸蒸日上。特別是96年10月建院以來,政法學院更是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如今的政法學院已經發展為擁有政治系、法律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兩系一所的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是華中師范大學最重要的院系之一。
目前,學院有在職教職工7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35人,獲得博士學位的有10人,博士在讀的10人。學院在校政治學一級學科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黨史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三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設有10個教研室:哲學研究室、中共政黨與政治教研所、政治經濟學和教學法教研所、科技哲學教研室、國際政治教研室、社會學教研室、企業文化教研室、理論法學教研室、經濟法學教研室、民商法學教研室。學院有兩個多媒體教室,1個微機房。學院資料室現有藏書31521冊,各種專業期刊雜志859種,合訂報刊4千多冊,為廣大教師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近年來,我院大力提倡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及時制定了《科研成果獎勵條例》,將科研工作納入學年考核體系,極大提高了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全院形成了科學研究的良好氛圍。97年以來,我院教師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7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11個;出版書籍112部,其中專著38部,主編教材49部;公開發表論文504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25篇;獲得科研經費307.70萬元。
在高等教育大發展的形勢下,我院的辦學層次、辦學規模都有了較大的發展。辦學層次從過去單一招收本科生發展到招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辦學規模逐步擴大,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747人,碩士研究生269人,博士研究生35人。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院按照“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高素質、能力強”的要求,著眼于培養的專業人才具有可塑性與適應性強,專業性與通用性相結合,具有可持續發展與自我發展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具備哲學、法學、政治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基本理論知識,能在中等以上的學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教學、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關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建院以來,我院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較大提高。1999年至2002年,有79項學生科研項目獲得校級立項,32人獲獎。在校內外科技競賽中有158人獲獎,公開發表論文58篇。學生的考研率和英語四、六級通過率穩步提升。近三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為百分之百,法學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在83%以上。學生的社會需求旺盛,社學形象良好,不少畢業生已成為各行各業的棟梁。
學院主動面向社會,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形成了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多種層次、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多種類型、本院辦學與聯合辦學多種形式的辦學格局。在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新世紀,新機遇。如今,全體政法人正在為把政法學院建設成為教學科研并舉、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教學科研型學院而努力奮斗。
福州大學法學院
福州大學法學院擁有一支新老結合,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學歷高,職稱高,富有進取和敬業精神的師資隊伍。法學院現有教師共48人,其中年齡在50歲以上的僅4人,50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1%。在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的9名,在職博士6名,具有碩士學位的38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占教師人數的93%。師資隊伍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講師14人,助教6人,擁有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為58%。其中,具有法律實踐經驗的教師占95%,法學院的教師隊伍愛崗敬業,富有進取和創新精神。法學院有2名教授分別于1993年和1997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名教授進入省“百千萬人才工程”,5名副教授進入校“百人工程”。2名教師先后被確定為福建省高校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6名教師被確定為校級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青年教師中,有6人先后破格晉升副教授、教授職稱。
法學院教師積極參加全國學術團體的活動,目前有10余位教師在全國學術團體中擔任職務。例如,陳泉生教授擔任中國環境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福建省環境法學會主任等職;肖劍鳴教授擔任中國犯罪學會秘書長、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等職;朱遂斌教授擔任中國商事法研究會理事;葉知年副教授擔任中國比較法研究會理事。
法學院還擁有一批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法學院為加強實踐教學,從國家環保總局、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等實際部門聘請了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同志擔任兼職教授、比如國家環保總局政策法規司彭近新司長、福建省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吳城主任、福建省環保局叢瀾副局長、福建省人大法工委游勸榮副主任,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陳旭院長、鄭偉副院長,福建省人民檢察院何小敏副檢察長等,這些兼職教授經常來校進行學術講座,介紹司法實踐經驗。
內蒙古大學法學院
內蒙古大學法學院的前身是內大法律系,籌建于1980年,1982年正式招收法學本科生經過多年的建設,法學院已成為培養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學術中心。
根據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學科規劃,法學院設法學本科專業、民商法碩士點、訴訟法碩士點和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碩士點,法學院法學本科專業分別招收蒙語(雙語)授課生。法學院的碩士點也是自治區僅有的3個法學碩士點。法學院經過20年的建設,已經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法律人才,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法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學科研隊伍。教師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7人,講師22人,34名青年教師具有碩士學位或者正在攻讀在職碩士研究生。法學院已形成教風嚴謹、學風端正、紀律嚴明的院風,注重培養學生的品格素質、自治能力和適應工作能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優秀法律人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
法律人才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通才。在黨中央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宏偉決策指引下,社會呼喚法律人才。歡迎優秀考生報考法學院,為依法治國作出貢獻。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是隸屬總政治部領導的一所高等院校,擔負著培養全軍機關政治工作干部和軍事法律人才的任務,面向全國全軍招生。學院座落在古城西安文化區,毗鄰歷史名勝小雁塔,與陜西省圖書館、國際展覽中心隔街相望。學院具有良好的校風,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生活設施齊全,交通便利,環境優美。
專業設置
學院設有基礎部以及軍隊政治工作學、軍隊黨的建設學、軍隊人事管理學、軍事法學、刑事偵查學等專業系?;A部設有軍事、哲學、經濟學、政治學、中共黨史、漢語言文學、外國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教研室。專業系設有軍隊政治工作學、軍事社會學、心理戰、軍隊黨的建設、紀檢監察、軍隊人事管理、法學、軍事法學、刑事偵查學等專業教研室。另設有鄧小平理論、軍事法學、國際戰爭法、心理戰和戰時政治工作等研究所。軍隊政治工作學和軍事法學被列為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學院具有軍事學、法學等專業學士學位授予權,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黨史、軍隊政治工作學、軍事法學、訴訟法學、法律史等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并與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等單位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為國家和軍隊培養了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
教學設施
學院擁有完善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具有同類院校一流水平的教育技術中心、網絡中心、軍隊政工信息中心、軍法學信息中心、計算機專修室、戰時政治工作模擬演練專修室、刑事科技實驗室、外語語音視聽室、電子閱覽室等多種專業教學場所。圖書館藏書40余萬冊,國內外報刊1200余種。學院有13個專業資料室,各種電教設備1000多臺(件)。研究生每人配備一臺電腦。學院實現了教學科研網絡化,是全軍首批進入軍事訓練信息網和接通國際互聯網的院校之一。
教學基地
學院在延安建有革命傳統教學基地,在秦嶺腳下建有軍事訓練基地。在部隊、工廠、農村及法院、檢察院等建有教學實習基地和實習點,每年組織各專業學員進行調查研究、專業實習和實踐鍛煉。
教學科研
學院擁有一支學風嚴謹、理論功底厚實、教學經驗豐富、以教授、副教授為骨干的師資隊伍。有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教員和全國、全軍優秀教師。學院學術氛圍濃厚,科研成果突出。建院二十多年來,共取得教學科研成果五千余項,其中榮獲國家和軍隊級獎勵60多項。學院還承擔了30多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學院主辦有《政工導刊》和《西安政治學院學報》兩種期刊,均為全國公開發行,《政工導刊》被評為“軍事學重點學術期刊”,在社會和軍隊享有很高的聲譽。學院還主辦有《研究文摘》、《學術信息》、《教學與研究》三種刊物。學院注重開放式辦學和對外學術交流,曾先后三次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成功舉辦了國際武裝沖突法講習班和國際戰爭法教官講習班,四次派教員、學員到國外和港澳等地區訪學。
學院以培養新型軍事人才為目標,以全面提高學員素質和能力為主導,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強化教書育人,倡導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在教學中大力開展學研活動,注重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廣大畢業學員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和好評。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為設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經濟法教研室。法學院面向全國招生,每年招收本科生約100人,現有在校本科生400余人;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法學院相繼取得經濟法學、民商法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每年面向全國招收碩士研究生50余人。法學院設有法理學與憲法教研室、民商法教研室、經濟法教研室、刑法教研室、訴訟法教研室、國際法教研室、財經法律研究所、法律與經濟國際研究中心、《財經法律評論》編輯部、《財經法學系列教材》編輯部、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診所)等機構。法學院現有教職員工40余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教師中已獲博士學位者13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5人。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教育依托經濟類院校的優勢,借助經濟學科特點,致力于探討法學和經濟學相結合的教育與研究模式,側重培養懂法律、懂經濟、懂管理、懂外語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法學院本科課程設置既包括國家教育部統一規定的法學核心課程,又包括突出本校特色的經濟學主要課程,培養目標為:向企事業單位(尤其是金融保險業)、法律服務機構、國家行政機關(尤其是財稅審計機關)和國家司法機關輸送復合型專法律人才。歷屆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經濟法學碩士點設金融法、稅法、公司企業法和WTO法律規則四個研究方向,民商法學碩士點設民法、商法、公司法、商事訴訟與商事仲裁等四個研究方向;研究生培養目標為: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具有嚴謹求實的思想作風和較高的精神文明素養,能夠獨立從事經濟法學的教學、研究工作和經濟法律實務工作,努力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高層次法律專門人才。研究生課程主要有:法理學、經濟法原理、民商法總論、知識產權法學、金融法研究、稅法研究、公司法專題、合同法專題、中國證券市場問題、WTO規則與經濟法、國際經濟法學、國際金融法研究等專業課程。歷屆碩士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率高達100%。
最近五年來,法學院教師累計發表論文500余篇,出版專著30余部,出版教材(副主編以上)30余種。尤其是自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