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呵呵,法制史出來了,這個用的時間就比較少了,主要是法制史比較好整理,而且我個人認為法制史部分的題,最多只能丟5分,我說的是加上選擇題,其大題只要你復習好了,都背到了,不可能拿不到分的!這部分的主觀題,就是簡答和分析兩種,而且,基本上你都可以拿到分的,而且幾乎應該是滿分,要想綜合課有個好的成績,一定不要丟這門課的分! 首先,簡答題。這部分比較簡單,就是單純的記憶性的題!而且,是從從04年的才開始有的簡答題,而且從04,05真題看,簡答題應該是放在近現代史的簡答,然后再在古代法律史上出到分析,這樣做到平衡,個人認為06年這個規律也不會打破的,因為近現代史部分還有好多內容可以出簡答題,但是,是不是我這么說,古代史部分肯定就不會出簡答了呢,事實肯定不是這樣的,因為我畢竟不是出題者,只能揣摩出題者的意圖而已!古代史部分還是有可能出的,只是大家在復習的時候該有所側重就是! 其次,分析題,這部分的題呢,從01年開始就有,其實01年的所謂簡答就是分析題,一直到現在,一共考過,唐代的法官責任制度,類推原則,八議、官當,還有清代的《欽定憲法大綱》的實質,和明代的極端法制!沒考到的重要部分還很多!法制史這部分,我在這里夸下??冢治鲱}絕對出不了我給的范圍! (出事了,我閃,哈哈,可不負責,嘿嘿?。?。分析部分我給出相應的法律條文!我在下面論述,這里就不羅嗦了! 第一部分:簡答題
1.簡述《開皇律》的主要成就 2.簡述唐律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3.簡述《大清新刑律》的特點 4.簡述清末修律的主要特點 5.簡述《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 6.簡述《中華民國憲法》的內容(1946) 7.簡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的主要內容(意義也注意一下) 8.簡述《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的內容 9.簡述《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的內容 10.簡述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特點和意義 11.簡述《曹魏律》的主要內容
另外,以下題目需要注意: 1.簡述《北齊律》的內容和歷史地位 2.簡述中國法律起源的特點 3.簡述《法經》的內容、特點和歷史地位 4.簡述成文法公布的歷史意義 5.簡述禮法之爭的內容 6.簡述清末修律的歷史意義 7.簡述《中華民國約法》“袁記約法”的主要內容 我能想到就這么多了,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大家自己補充?。?/SPAN>
第二部分:分析題
1.西周——“禮”的性質和作用 《禮記·曲禮》規定:“道德禮儀,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辯論,非訟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三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祈禱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成不莊。”
2.西周——區分故意和過失、慣犯和偶犯的刑法適用原則 《尚書·唐誥》記載:“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適爾,即道術及厥辜,時乃不可殺。”
3.漢代——“親親得相首匿原則” “父子之親,夫婦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孫,罪殊死,皆上請廷尉以聞。”
4.唐律中的原則都比較重要,其中指南上7點,分析上11點,其中分析比指南多了“同居相為隱”和“良賤相犯依身份論處”等,考過的我在上面說了,還有幾個比較重要的:下面寫出來!另外,“同居相為隱”原則,指南上沒有,可分析上有,這在法制史上是個重點內容,一定要掌握! 1)累犯加重原則 《唐律疏議·賊盜》規定:”諸盜經斷后,仍更行盜,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絞。“
2)”合并論罪“原則 《唐律疏議·名例律》規定:”諸二罪以上俱發,以重者論,等者從一。若一罪先發,已經論決,余堆后發,其輕者等,勿論;中者更論之,通計前罪,以充后數。“ 3)”同居相為隱“原則 《唐律疏議。名例律》規定:”諸同居,若大功以上親及外祖父母,孫孫,若孫之夫,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為隱;部曲,奴婢為主隱,皆勿論。其小功以下相隱,減凡人三等。但犯謀反,謀大逆,謀判者,各依本條科斷。“
5.明代——”重其所重,輕其所輕“原則 《唐明律合編》記載:”事關典禮及風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較明律為重;賊、盜及有關*(這個字是上面一個”奴“,下面一個”巾“。不好意思,我還真不知道怎么讀,因為是用拼音打字,所以打不出來?。╉?,錢糧等事,明律則又較唐律為重。“
6.唐代——保辜制度 《唐律疏議》規定:”手足毆傷人限十日,以他物毆傷人限二十日......限內死者,各依殺人論;其在限外及雖在限內,以他故死者,各依本毆傷法。“
7.漢代——”春秋決獄“ ”春秋之聽獄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嚴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春秋之治獄,論心定罪,志善而違于法者,免;志惡而合于法者,誅,時有出于律之外者。“——《鹽鐵論。刑德》和《春秋繁露。精華》
8.唐代——“死刑復奏制度”(死刑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 《唐律疏議·斷獄》規定:“
|
|
|
上一篇文章: 北京安通學校2005年法律碩士憲法學名師答疑實錄
下一篇文章: 吉林大學法律碩士學習三周隨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