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地 質 工 程 Geological Engineering
(代碼430118)
摘要:
地質工程是研究地質結構、地質環境、水資源、礦產資源儲備等的工程領域。其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培養從事地質調查和勘測、礦產資源和水資源普查和勘探、地質地貌成因分析、工程地質處理、礦產開發評價和規劃等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研修的主要課程有:政治理論課、外語課、應用數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基礎、地質工程基礎、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球化學、水文地質學與應用、工程地質學與應用、災害地質及防治、綜合地質學、現代礦床學、現代地質勘測技術與方法、現代礦產資源勘測技術與方法、礦產評價與成礦預測學、礦產和水資源信息處理方法、構造地質學新進展、地質地理信息系統等。
一、概述
地質工程領域是以自然科學和地球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地質調查、礦產資源的普查與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質結構與地質背景涉及的工程問題為主要對象,以地質學、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技術、數學地質方法、遙感技術、測試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手段,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先導性工程領域。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大地質問題、所需各類礦產資源、水資源與環境問題等是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條件和基礎。地質工程領域正是為此目的而進行科學研究、工程實施和人才培養。地質工程領域服務范圍廣泛,技術手段多樣化,目前,從空中、地面、地下、陸地到海洋,各種方法技術相互配合,交叉滲透,已形成科學合理的、立體交叉的現代化綜合技術和方法。
本工程領域涉及到數學、物理學、地質學、油氣及固體礦產的礦產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巖土工程、遙感地質、數學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和應用地球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
二、培養目標
地質工程領域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地質調查、工程勘察、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開發相關的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地質工程領域工程碩士要求掌握地質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及管理知識,了解地質工程領域工程技術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掌握解決地質工程有關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化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一定的創新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熟練地閱讀與地質工程領域有關的專業文獻和撰寫論文的外文摘要,能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地質工程領域中有關問題。
三、領域范圍
地質工程領域適用的行業包括:地質調查,油氣及固體礦產資源的普查勘探與評價,大型工礦企業和水利水電建設,公路和鐵道建設,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質環境及地質災害的調查,勘察及監測等。
地質工程領域覆蓋的范圍包括:地質調查技術和方法與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區域礦產基地及礦產遠景區預測與評價,礦區與礦床的勘探、開發與評價,地質工程領域建設、勘查評價項目可行性研究與決策,地質勘探的新技術與新方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的預測、評價、監測與保護,地質結構、地質環境、地質過程及地質災害研究中的計算機應用,地質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及新方法、新技術的設計、開發、應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行業的工程管理。
四、課程設置
基礎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自然辯證法、外語、應用數學、計算機語言及程序設計與應用等。
技術基礎和專業課:地質工程基礎、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球化學、數學地質、遙感地質、水文地質學及其應用、工程地質學及其應用、環境地質及質量評價、災害地質及防治、礦產資源和水資源綜合信息處理方法、技術及地質解釋、現代巖石學、現代礦床學、中國地質學、綜合地層學、礦產勘查與評價、成礦預測學、資源經濟學、地下水資源地球物理探測、構造地質學進展、地質地理信息系統、現代測試技術及方法、地質結構、地質環境、地質過程及地質災害研究中的計算機應用等。
上述課程可定為學位課程或非學位課程。此外,還可以由培養單位與合作企業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和工程碩士本人的具體情況確定其他課程。課程學習總學分不少于28分。
五、學位論文
工程碩士來源于工程實踐,服務于工程建設,因此,其學位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或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具體選題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技術、地質工程管理項目或研究課題;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專題;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開發與應用;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探與評價、水資源的預測、勘查與評價;綜合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地質解釋,如地質結構、地質環境及地質災害的計算機模擬等。論文必須有必要的實驗或分析數據,有第一手的實際資料和獨立完成的工作量。論文成果水平應不低于工學碩士研究生。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