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北京理工大學2008年招收在職人員攻讀工程碩士招生簡章
一、培養目標
招收在職人員攻讀工程碩士研究生主要是為企業和工程部門,特別為國有大中型企業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應能較好地掌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積極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掌握從事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以及解決工程問題的現代實驗方法和先進技術手段;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擔負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招生的工程領域
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儀表工程,材料工程,動力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化學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兵器工程,環境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航空工程,航天工程,車輛工程,工業工程,項目管理,物流工程,集成電路工程,安全工程,工業設計工程,生物工程。
三、招生名額
項目管理領域招生規模為100人,其余工程領域招生規模不限。
四、報考條件
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的在職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人員,或在學校從事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教學的教師可以報考:
1.2005年7月31日前獲得學士學位。
2.2004年7月31日前獲得國民教育系列大學本科學歷。
報考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等領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學前未達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錄取為工程碩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課程并從事工程實踐兩年以上,結合工程任務完成學位論文(設計),方可進行碩士學位論文(設計)答辯。
報考集成電路工程、軟件工程領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錄取為工程碩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課程并結合集成電路工程或軟件工程任務完成學位論文(設計)后,方可進行碩士學位論文(設計)答辯。
五、報名
1.單位推薦及報考
集體報考我校工程碩士的考生,報考前所在單位須與我校簽訂工程碩士培養協議書。以個人身份報考我校工程碩士的考生,報考前須聯系所報考工程領域的學院,確定能否以個人身份報考該領域。
2.報名方法
報名采用網上報名與現場報名相結合的方式。
(1)網上報名
網上報名時間為7月上、中旬。各地具體網報時間、網址和現場報名時間、地點由各省級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門指定并公布。報考考生可于6月30日左右登陸“學位中心”網站(網址:www.cdgdc.edu.cn/zz08.html )查閱各地區報名安排。
報考者在網報規定時間內,通過互聯網登錄有關省級主管部門指定網站,按照要求填寫、提交報名信息??忌W上報名成功,系統將自動生成《2008年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資格審查表》
(2)現場報名
現場確認時間原則上安排在2008年7月18日至21日,在規定的現場報名時間內,網上報名成功的報考者到指定現場報名點照相、確認報名信息。
考生選擇的聯考考試地點必須與報名地點屬同一地區。只進行網上報名未到指定現場報名點辦理照相等手續的報考者,報名無效。
六、資格審查
1.考生須將現場打印的資格審查表交所在單位人事部門(或檔案管理部門,下同),核準表中內容、填寫推薦意見,并在電子照片上加蓋公章。如考生持境外學歷、學位報考,須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資格審查時須提交認證報告。
2.集體班工程碩士的資格審查在2008年9月-10月進行,各辦學點與我校協商資格審查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各辦學點匯總考生的《報考資格審查表》及考生工作證、身份證、本科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等原件及相應復印件,填寫《北京理工大學2008年在職人員攻讀工程碩士資格審核匯總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下載)。專業綜合考試費為每考生100元。
3.以個人身份報考工程碩士考生的資格審查在專業綜合考試前進行,具體安排見專業綜合考試通知。資格審核時考生須攜帶《報考資格審查表》,工作證、身份證、本科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等原件及相應復印件,并交納專業綜合考試費100元。
七、考試
1.2008年工程碩士生入學考試采取兩段制考試方式。
第一階段,所有考生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英文名稱為Graduate Candidate Test,以下簡稱“GCT”)。該階段主要測試考生的綜合素質??忌斈曛豢蛇x擇1個培養單位報考。
第二階段,根據我校對“GCT”成績的要求,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績單、聯考準考證和有效身份證件在規定時間地點參加我校自行組織的專業綜合考試??忌荚嚽靶杼顚憽?008年參加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第二階段考試的考生情況登記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下載),考試時提交此表。
2.“GCT”考試時間為2008年10月25日、26日。“GCT”命題依據《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指南(2005年版)》(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
專業綜合考試于2008年12月21日之前進行,具體時間地點由招生學院另行通知。專業綜合考試以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著重考核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專業基礎知識、科學研究作風及從事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工作的潛在素質和能力。
八、錄取
我校根據考生的“GCT”和專業綜合考試成績并結合其平時道德品行表現擇優錄取。
九、培養
在職人員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采取進校不離崗的培養方式。人事關系及戶口等仍在原單位,學習年限3~5年,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其中在校本部學習的時間不得少于半年。學習的課程依據培養方案設置,并充分考慮推薦單位的需要。
課程學習采用面授和自學相結合的方法。北京理工大學將安排教師到辦學點進行面授。課程學習一般在兩年內完成。學位論文(設計)結合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中的關鍵問題進行。
為保證培養質量,北京理工大學將在學位論文(設計)開題后,進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中斷培養。中斷培養且課程考試合格者,學??深C發研究生課程學習結業證書。
十、學位授予
達到工程碩士培養方案要求、課程考試成績合格,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經本人申請及學院、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通過后,授予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十一、培養費用
項目管理每人2.8萬元,軟件工程每人4.0萬元,其余工程領域每人2.4萬元(根據辦學點與學校距離可適當浮動)。
十二、其他
1.我校2008年只招收英語語種的考生。
2.考生報考前應先根據報考條件進行資格自審,符合報考資格者進行網上報名。凡不符合報考條件或提供虛假信息的考生我校不予錄取。
3.持有2007年“GCT”有效成績,單科不低30分,總分不低于204分的考生可申請參加我校資格審核及2008年第二階段考試,請關注我校資格審核及第二階段考試通知。
4.我校錄取具有國民教育系列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但未獲得學士學位的人數,不超過錄取總人數的10%。
5.考生可根據《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指南(2005年版)》自學或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參加社會舉辦的考前輔導班學習。
6.報考教育部下達招生規模內碩士生的考生,不能轉錄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下達錄取限額內的在職攻讀工程碩士生。
十三、聯系方式
學院代碼、名稱 |
工程領域名稱和代碼 |
聯系人 |
聯系電話 |
E-mail |
001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
控制工程(430111)
光學工程(430103)
儀器儀表工程(430104)
電子與通信工程(430109)
集成電路工程(430110) |
張銀鳳
張志麗
沈瑛
|
68913758
68948152
68942522
|
zhangyingfeng@bit.edu.cn
zhli@bit.edu.cn
yingshen@bit.edu.cn
|
002宇航科學技術學院 |
機械工程(430102)
安全工程(430125)
兵器工程(430126)
航空工程(430133)
航天工程(430134) |
王春利 |
68913200 |
jwcl@bit.edu.cn |
003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430102)
動力工程(430107)
交通運輸工程(430123)
車輛工程(430135)
工業工程(430137) |
趙淑媛 |
68912167 |
zhaoyuan0@bit.edu.cn |
004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工程(430105) |
凌 劍 |
68913947 |
7777@bit.edu.cn |
005化工與環境學院 |
化學工程(430117)
環境工程(430130) |
王淑萍 |
68943876 |
wangshuping@bit.edu.cn |
006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生物醫學工程(430131)
生物工程(430139) |
陳亞娟 |
68914584 |
cyj@bit.edu.cn |
008管理與經濟學院 |
工業工程(430137)
項目管理(430140)
物流工程(430141) |
陳翔 |
68944680 |
chenxiang@bit.edu.cn |
010設計藝術學院 |
工業設計工程(430138) |
魏元霞 |
68912682 |
yuanxiaw@bit.edu.cn |
011軟件學院 |
軟件工程(430113) |
趙建華 |
68911184 |
zhjh@bit.edu.cn |
012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
計算機技術(430112) |
付慶利 |
68913478 |
fuql@bit.edu.cn |
研究生院聯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郵編:100081
聯系電話: 010-68914845 聯系人:于鷹宇 傳真:010-68948227
網址:grd.bit.edu.cn/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