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考研查分 >> 正文  2020年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區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紖^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20年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招生入學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   613

科目名稱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第一部分  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2020年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各個專業的公共必考課,是為培養和檢驗應考者對馬克思主義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及運用能力而設置的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這門課程的主體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這三大部分既各自具有相對獨立性,又有嚴密的邏輯結構,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要求考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地位、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并具備初步的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與解讀社會問題的能力。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基礎,提供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原則,其內容自然也是研究生入學考試的重中之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解剖資本主義社會過程中最詳細的展開和運用,其揭示的政治經濟學重要原理是本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科學社會主義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歸宿和落腳點,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考試考核的覆蓋內容。 

設置本課程的目的,從宏觀上看,是為了使各專業碩士研究生應考者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堅定理想信念;深化對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加深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各大理論成果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根本任務的理解。從微觀上看,是為了促使一年級的研究生較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知識,為入讀后攻讀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學位專業課程大俠較為良好的基礎,進而培養和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為學好其他各門課程提供方法論的指導。

第二部分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緒論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內   容:

一、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思想體系,有廣義與狹義之分。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是從廣義上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它既包括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寧主義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在對人類文明繼承與創新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科學。

三、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是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立場。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與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實現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四、努力學習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

   青年學生要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中學習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的指南。

重   點:

     1、什么是馬克思主義

     2、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與歷史必然性

     3、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

思 考 題:

     1、如何科學地理解馬克思主義?

     2、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3、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特征和品質是什么?

     4,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行動的指南?

參考書目:

     1、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2、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3、列寧:《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內   容:

一、物質世界和實踐

     哲學基本問題,客觀實在是物質的根本屬性。世界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也是實踐的。

    二、世界的普遍聯與發展

    聯系與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聯系與發展的普遍性和多樣性。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都是客觀的。意識的能動作用及其表現。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是辯證統一的。

重   點:

     1、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

     2、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

     3、對立統一規律

     4、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關系

思 考 題:

     1、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現代意義?

     2、為什么說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

     3、聯系實際思考矛盾普遍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的重要意義。

     4、為什么說唯物辯證法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辯證關系?

參考書目:

     1、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論提綱》、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2、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于結》、《反杜林論》(相關章節)、《自然辯證法》(相關章節)

     3、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相關章節)、《談談辯證法問題》

     4、毛澤東:《矛盾論》、《實踐論》

     5、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第二章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內   容:

一、認識的本質及其規律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又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實踐和認識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是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二、真理與價值

    真理的客觀性和真理的絕對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與價值是辯證統一的。

三、認識與實踐的統一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重   點:

    1、科學的實踐觀及其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2、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的問題

思 考 題:

    1、 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

    2、如何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3、為什么說認識過程中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意義更加重大?

    4、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相互關系如何?掌握這一原理對正確認識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有何指導意義?

    5、為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什么實踐標準是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

    6、如何理解真理和價值的統一?

參考書目:

    1、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澤東:《人是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澤東:《實踐論》,《毛澤東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第三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內   容:

一、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及其運動規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規律及特殊形式。

二、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造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三、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作用是表現。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作用。

重   點:

    1、兩種對立的歷史觀及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決定與被決定、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由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生產關系變革,導致上層建筑革命,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過程

3、人民群眾的概念、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4、杰出人物與無產階級領袖的歷史作用問題

思 考 題:

    1、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需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和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同時,我國自然資源十分有限。環境污染較嚴重。我國面臨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面臨開發資源和保護資源的矛盾。結合實際,并根據你對科學技術的社會作用的理解,談談在利用科學技術方面我們應該怎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2、試分析:既然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那么,為什么同一時代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卻豐富多彩、差異很大甚至產生對立呢?搞清這些道理,對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養的自覺性會有什么幫助?

    3、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所有制結構和分配制度有哪些改變?試進行理論分析

    4、結合我國社會存在著的一些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談談我們應該如何在實踐中堅持群眾觀點,做到以人為本。

    5、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參考書目:

    1、馬克思:《1844年哲學手稿》(節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于結》、《反杜林論》(相關章節)、《自然辯證法》(相關章節)

    4、毛澤東:《人是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毛澤東:《實踐論》,《毛澤東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鄧小平文選》第2卷。

                        第四章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內   容:

一、資本主義的形成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形成的條件、過程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形成。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以及在商品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

    勞動力商品化與雇傭勞動制度。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規律。社會化一般規律及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特殊發現。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三、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和特點,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本質和特點。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和特點。

重   點:

1、商品二因素與商品生產中的勞動勞動二重性的概念與相互關系

 2、資本原始積累及其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3、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規律

     4、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5、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及其表現形式與經濟危機

     6、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特點及本質

思 考 題:

    1、貨幣流通與經濟的關系如何?如何運用貨幣流通規律的理論防止通貨膨脹?

    2、價值規律的內容、表現形式和作用是什么?如何運用價值規律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展?

    3、為什么說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

4、馬克思平均利潤學說及其意義。

5、資本有機構成理論及其現實意義。

    5、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核心及其表現形式。

參考書目:

    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一章《商品》,第二――七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第一章《貨幣資本的循環》,第四章《循環過程的三個公式》,第九章《預付資本的總周轉》,第二十章《簡單再生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第——―三章,第九章《平均利潤率的形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恩格斯:《反杜林論》第三編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五章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內   容:

一、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到壟斷的發展,壟斷資本主義的發現和壟斷資本主義的特點。經濟全球化及其后果。

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新變化,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原因和實質。

三、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發展趨勢

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

重   點:

      1、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發展變化的特點和實質

      2、資本輸出與壟斷資本的國際擴張及后果

      3、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及其后果

      4、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及其實質

      5、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及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

思 考 題:

      1、壟斷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說壟斷沒有消除競爭?

      2、國家壟斷祖本主義的形式有哪些?

      3、為什么說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體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部分質變?

      4、資本輸出的實質是什么?

      5、有人說,經濟全球化就是全球資本主義化;也有人說,全球化就是美國化,試用所學理論對這些觀點進行分析。

      6、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有哪些表現?如何認識其原因?

      7、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封建社會內部可以產生資本主義的成分或因素,因為這兩種生產關系都具有同樣的私有性質,而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卻不可能產生社會主義成分,因為這的兩種生產關系的性質是根本對立的。試用所學原理對該觀點進行評析。

      8、如何看待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

      9、有人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資本主義在戰后的發展狀況?

參考書目:

      1、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寧:《國家與革命》,第三章3,第四章4,第五章,《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05年6月27日。

      5、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二十四章《所謂原始積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第六章  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

內   容:

    一、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列寧、斯大林領導下的蘇維埃對社會主義的探索。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民主。

    二、社會主義在實踐中發展完善

    在實踐中深化對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認識,經濟比較落后國家社會主義建設是艱巨性和長期性,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多樣性,社會主義在實踐探索中曲折發展。

     三、工人階級政黨在革命和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人階級政黨是新型的政黨,工人階級政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領導核心。

重   點:

     1、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2、無產階級革命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3、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民主

     4、20世紀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貢獻和歷史經驗

     5、在實踐中深化對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認識

     6、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7、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多樣性

     8、社會主義的自我發展和完善

     9、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難    點:

     1、在實踐中深化對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認識

     2、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3、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多樣性

思 考 題:

     1、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早產論”?

     2、如何理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的嚴重挫折?如何看待目前社會主義低潮?

     3、怎樣理解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民主?

     4、怎樣理解社會主義革命首先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取得勝利的歷史必然性?

     5、怎樣理解社會主義的本質?

參考書目:

     1、《共產黨宣言》,《馬恩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共產主義原理》,《馬恩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哥達綱領批判》,《馬恩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法蘭西內戰》,《馬恩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恩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論糧食稅》,《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論十大關系》,《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論三個代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12、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05年6月27日。

                        第七章  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內  容:

一、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展望

    馬克思展望未來社會的科學方法論。馬克思描繪的共產主義宏偉藍圖。

   二、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實現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偉大的事業。共產主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前途。

三、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樹立共產主義偉大理想,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重   點:

      1、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預見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

      2、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

      3、共產主義社會理想實現的歷史必然性

      4、共產主義理想實現的長期性

      5、實現共產主義不能超越社會主義發展階段

      6、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系

思 考 題:

      1、在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認識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與空想社會主義者有何區別?

      2、既然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是歷史的必然,為什么又要人們去努力追求?既然共產主義的最終實現是個漫長的過程,為什么又說“共產主義渺茫”論是錯誤的?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觀點予以正確解答。

      3、有人說:“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只能講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不應提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否則就是脫離實際?!闭堄霉餐硐牒瓦h大理想的關系來分析評論這觀點。

      4、如何在大學生活中體現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個人理想如何才能與社會理想一致起來?

參考書目:

      1、《共產主義原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恩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國家與革命》第五章,《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節選)》,《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鄧小平文選》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01年版。

      9、胡錦濤:《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考試目標的能力層次的表述

本課程對各考核點的能力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用相關詞語描述:

較低要求——了解、知道;中等要求:熟悉、理解;較高要求——掌握、應用。

一般來說,對整體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框架可用“了解”等概念表達;對技術概念、基本思想觀點等,用“熟悉”、“理解”等詞語表述;對基本原理、重要原則應用于分析現實問題方面,可用“應用”、“掌握”等語言表達。

2、命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是根據本大綱規定的考試內容來確定的,根據本大綱規定的各種比例(每種比例規定可有5分-7分的浮動幅度,來組配試卷,適當掌握試題的內容、覆蓋面、能力層次和難易度)。

(2)各章考題所占分數大致如下:

緒  論   5%

第一章   30%

第二章   20%

第三章   20%

第四章   10%

第五章   5%

第六章   5%

第七章   5%

(3)其難易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級,每份試卷中四種難易度,試題分數比例一般為2:3:3:2。試題要有一定的區分度,難易程度要適當。一般應使本學科、專業本科畢業的優秀考生能取得及格以上成績。

(4)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知識)”占10%,“理解(熟悉、理解)”占60%,“掌握(應用)”占30%。

(5)考試試卷滿分150分,簡答題目占90分;辨析題目占20分;論述題目占40分。

(6)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荚嚂r間為180分鐘。

(7)題型舉例

●簡答題:什么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唯物主義有哪幾種歷史形態?

    答:(1)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一性,物質決定意識的哲學,是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的哲學,是唯心主義。(2)唯物主義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三種歷史形態: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近代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亦稱機械唯物主義),其根本缺陷是:機械性、形而上學性、不徹底性,不徹底性就是它在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的,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辨析題:剩余價值的生產,既不在流通領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

答:此觀點正確。剩余價值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它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剩余價值不能在流通領域中產生,因為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等價交換只是價值形式的變換,不等價交換只是對既定的總價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產生剩余價值。剩余價值的產生又離不開流通領域。只有在流通領域中商品生產者之間才能發生關系,貨幣才能轉化為資本。資本家不把貨幣投入流通,購買勞動力商品,剩余價值無法產生;凝結了勞動者剩余勞動的商品不在市場上銷售出去,剩余價值也不可能實現。

●論述題: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的原理,說明我國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意義。

(要點)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的統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相聯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區別的,共性只是包括個性中共同的、本質的東西,個性總有許多自己獨有的特點,是共性包括不了的,個性比共性豐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尤其不能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統一的原理,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這一基本思想原則的理論基礎。我國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實現的第二次飛躍。    

(3)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方面,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則;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注意中國的特點。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又是一個窮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低,即我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就是把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結果。只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走自己的路,我們才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斷取得勝利。

在這個問題上,既要反對不顧具體國情、照抄照搬外國模式;又要反對借口特殊國情,背離社會主義道路。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