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20年
1
西南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植物學》
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的內容結構
形態解剖 55%~60%
系統分類 40%~45%
四、試卷的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 15%~20%
畫圖、識圖(簡圖和結構圖) 5%~10%
選擇題(單選或多選) 10%~15%
填空題或判斷題 15%~20%
簡答題 20%~30%
論述題 15%~25%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識及范圍
本考試大綱主要根據曹慧娟主編的《植物學》(中國林業出版社)、
馬煒梁主編《植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編制而成。考察的知識及范圍
包括:植物形態解剖和系統分類兩大部分的基礎知識。
第一部分 形態解剖
一、植物細胞
1. 名詞解釋: 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細胞器、紋孔、胞間連絲、質膜、
細胞質運動、花青素等。
2. 細胞學說的核心內容及其意義。
3. 質體的類型,存在于植物體的部位,各自的作用,相互間的轉變
關系。
4. 液泡的功能及內含物。
5. 胞間層、初生壁、次生壁的概念,各包括哪些成分,各自的功能。2020年
6. 細胞壁主要的 4 種次生變化及相應功能。
7. 植物細胞的分裂方式,各發生的部位和時期,及其與植物生長發
育的關系。
8. 植物細胞主要的顯微結構(光學結構)和超微結構。
9. 細胞內含物(后含物)包括哪幾種,各有何意義和利用價值。
10. 植物細胞有那些結構保證了多細胞植物體中細胞之間的物質和
信息傳遞。
二、植物組織
1. 名詞解釋:組織、分生組織、基本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
機械組織、分泌組織、表皮和周皮、氣孔和皮孔、保衛細胞、副衛細胞、
填充(補充)細胞、維管組織、維管束、韌皮部、木質部、無限維管束、
有限維管束
2. 分生組織的概念及其按來源和位置的不同分類,各類的特點。
3. 植物組織分為幾類,各類的特點和功能。
4. 表皮和周皮的起源、功能、結構特征和分布的異同。
5. 氣孔的結構及其氣孔開啟-關閉的機理。
6. 輸導組織在植物體內的分布,導管和篩管的區別。
7. 機械組織和分泌組織的主要類型和功能。
8. 管胞、纖維、導管之間結構和功能的區別和聯系。
9. 木質部和韌皮部的組成和功能的異同。
10. 維管束的基本類型、特點,與植物器官的關系。
三、營養器官
(一)種子
1. 名詞解釋:種脊、種臍、種孔、種阜、假種皮、子葉。
2. 種子的結構、各部分的特征和功能。
3. 種子的類型,各類型的特點。
4. 種子休眠的意義及類型。
5. 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
6. 幼苗的類型及其與胚軸生長的關系。
(二)根
1. 名詞解釋:定根、不定根、直根系、須根系、內皮層、初生生長
和次生生長,初生構造和次生構造。
2. 根尖的構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3. 根的哪些構造特點與其吸收作用相適應;根的內皮層的特殊結構
的意義。
4. 根的初生木質部的外始式發育的意義。
5. 根的中柱鞘的結構特點和功能。
6. 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根構造的異同。
7. 畫簡圖表示根的初生構造。
22020年
8. 形成層細胞的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有何不同,各有何意義。
9. 根的次生構造的形成過程。哪些構造屬于次生構造。
10. 根瘤和菌根的特點及類型和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三)莖
1. 名詞解釋:束間形成層、束中形成層、年輪、早材、晚材、心材、
邊材、木射線、韌皮射線。
2. 說明莖的形態的基本特征。
3. 芽的類型。
4. 簡述或畫圖說明莖尖(芽尖)的基本結構。
5. 畫圖表示各種分枝類型,哪種分枝類型最原始?依次說明苔蘚植
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分枝類型。
6. 畫圖和文字說明根和莖的初生構造的異同。
7. 莖的次生結構的形成過程,包括哪些結構。
8. 形成層由哪兩種細胞組成,各自細胞分裂的規律,發育為什么結
構。
9. 髓射線和維管射線的區別。
10. 年輪(生長輪)的形成,哪種情況下植物沒有生長輪,或一年有
2 個生長輪。
11. 單、雙子葉植物莖的結構差異。
(四)葉及器官變態
1. 名詞解釋:蒸騰作用、兩面葉、等面葉、離層、泡狀細胞、傳遞
細胞、維管束鞘、復表皮、氣孔窩、同源器官、同功器官
2. 葉由哪幾部分構成,各部分的功能。
3. 說明單、雙子葉植物在葉脈上的區別。
4. 以畫圖方式說明單、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葉的解剖結構。
5. 裸子植物葉(以松葉為例)有哪四種樹脂道類型?各自的特點如
何。
6. 旱生植物如何適應干旱生境。
7. 簡述或畫圖說明夾竹桃葉的旱生構造特點。
8. 什么是多漿植物,有何適應意義。
9. 什么是異形葉性,有哪些類型,舉例說明。
10. 舉例說明葉的結構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11. 說明植物落葉前的變化及落葉的意義。
12. 說明植物器官變態類型的具體名稱及其主要特點,熟悉代表植
物:熟悉常見植物所具有的變態器官。
13. 在顯微鏡中觀察葉的橫切面制片時,如何區分哪面是上表皮,哪
面是下表皮。
四、繁殖器官
1. 名詞解釋:心皮、離生雌蕊、背縫線、腹縫線、四分體、小孢子、
32020年
大孢子、雄配子體、雌配子體、假種皮、真果、假果
2. 說明營養繁殖、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區別和各自的意義。
3. 說明花的各部分的組成及其功能。
4. 簡述被子植物的花粉粒及胚囊的發育過程及其構造。
5. 說明被子植物雙受精的過程及其意義。
6. 裸子植物的小孢子葉球和大孢子葉球各包括哪些主要結構。
7. 風媒傳粉和蟲媒傳粉植物各有哪些適應特點。
8. 植物保證異花授粉的途經有哪些。
9. 種子與果實的各部分結構與花的結構的對應關系如何。
10. 種子和果實的傳布有那些方式。
第二部分 系統分類
五、植物界的基本類群
(一)基礎知識
1. 植物的 7 個主要分類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亞等
級的概念。
2. 植物的命名:雙名法;種、變種、亞種、變型的命名。
3. 植物界的基本類群——植物界分為哪些門?掌握以下術語的概念
及所包含的類群:高等植物-低等植物;有胚植物-無胚植物;頸卵器植物;
維管植物-無維管植物;種子植物-孢子植物;有花植物-隱花植物。
(二)低等植物
1. 藻類植物——重點是藍藻、綠藻和褐藻門,如:念珠藻、衣藻、
水綿、輪藻、海帶各是哪個門的代表植物,有何主要特征;在自然界中的
作用和經濟意義。
2. 菌類植物——重點是細菌、真菌:一般特征及代表屬種;在自然
界中的作用和經濟意義。
3. 地衣植物——一般特征,地衣形態 3 型,地衣結構 2 類;地衣在
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意義。
(三)高等植物
苔蘚植物——主要特征,其原始性表現,包括哪些類群(綱),為什
么它們通常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1. 代表種(地錢、葫蘆蘚)的形態結構和生活史。
2. 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經濟意義。
蕨類植物——主要特征,其原始性表現,包括哪些類群(綱)。
1. 代表種屬(石松屬、卷柏屬、木賊屬、蕨屬)的特征;蕨類植物
的生活史。
2. 蕨類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經濟意義。
種子植物一般特征
1.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生活史。
2.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生活史。
42020年
六、植物界的進化
1. 名詞解釋:雙名法、胚、同配生殖、異配生殖、卵式生殖、孢子
植物、莖卵器植物、維管植物、有花植物、種子植物,被子植物、接合生
殖、世代交替、孢子體、配子體
2. 掌握植物拉丁名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3. 藻類植物與菌類植物有何主要不同,各有哪些類群。
4. 苔蘚植物與蕨類植物的異同,蕨類植物在那些方面比苔蘚植物進
化。
5. 種子和花粉管的形成在植物進化中的意義。
6. 子房和果實的產生在植物進化中的意義。
7. 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主要異同?前者比后者的進化表現。
8. 植物系統進化的歷程。
9. 為什么說從水生到陸生,如何加強對陸地生活的適應是植物界進
化的主導因素?植物在進化中從哪些方面加強對陸地生活的適應。
七、被子植物分類基礎
(一)被子植物的分類原則及方法
1. 真花說、假花說,恩格勒分類系統與哈欽松分類系統。
2. 被子植物的原始與進化性狀的概念。
(二)被子植物分類的形態學基礎
1. 畫簡圖表示:各種分枝、各種葉序、各種葉形、各種復葉、各種
子房位置、各種胎座、各種花序、各種葉脈、各種花藥的著生方式、各種
花瓣的排列
2. 莖—— 莖的性質,壽命及生長習性。
3. 葉—— 葉序,葉脈類型;單葉與復葉。
4. 花—— 花的形態;花冠類型及在花芽中的排列方式;雌、雄蕊類
型,子房位置、胎座、胚珠類型;花程式;花序類型。
5. 果實—— 果實的類型:單果的各種類型,聚合果和聚花果的概念;
生活中常見植物的果實類型、結構特點和代表植物。
(三)被子植物的分科
1. 雙子葉植物(綱)與單子葉植物(綱)的主要區別。
2. 通常公認的被子植物的原始和進化的特征主要是哪些方面。
3. 總結和歸納木蘭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蓼科、石竹科、大戟科、
薔薇科(4 個亞科)、豆目 3 科、楊柳科、殼斗科、錦葵科、葫蘆科、蕓
香科、傘形科、木犀科、茄科、唇形科、菊科、澤瀉科、百合科、天南星
科、莎草科、禾本科、蘭科等重要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5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