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20年
西南林業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810 《普通生物學》
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的內容結構
1. 細胞 20%
2. 動物的形態與功能 30%
或植物的形態與功能 30%
3. 遺傳與進化 20%
4. 生態學 30%
四、試卷的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 20%
選 擇 題 10%
判 斷 題 10%
簡 答 題 34%
論 述 題 26% 2020年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識及范圍
考察的知識及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細胞
(1) 生命的特征和分類:生命的特征;分類階元和界的劃分;生物學
常用的研究方法;
(2)生命的化學基礎:水的特性與生理意義;碳架、大分子與小分
子間轉換的化學反應;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等大分子的單
體結構特點與大分子的功能;蛋白質、核酸的高級結構與功能的
關系。
(3) 細胞的結構與細胞通訊: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及其功能;原核
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細胞膜的結構及其功能;細胞通訊。
(4) 細胞代謝:酶的生物學功能;物質的跨膜轉運;細胞呼吸;光合
作用原理及主要過程。
(5) 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細胞周期、細胞分化、細胞凋亡、細胞全能
性的基本概念;細胞周期的分期與有絲分裂期各期的特點;染色
體的基本結構;細胞分化的本質及組合調控的原理;細胞凋亡的
生物學意義。
二、動物的形態與功能
(1) 高等動物的結構與功能:組織、器官、系統的基本概念;高等動
物的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與功能;高等動物的器官與整體系
統的組成與功能。 2020年
(2) 營養與消化:人體能量代謝、能量的釋放、轉換與利用,食物的
熱量價,基礎代謝;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胃、小腸的結構特點;
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及吸收。
(3) 血液與循環:內環境、血液、血管和心臟、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
(4) 氣體交換與呼吸: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及肺泡的結構特點;人體
的呼吸運動。
(5) 內環境的控制:體溫調節、人體產熱和散熱過程的平衡;排泄及
其途徑;泌尿系統的組成及腎臟的結構;尿的生成及排出;肝在
穩態中的重要作用。
(6) 免疫系統與免疫功能:人體的免疫器官;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
免疫及分類;
(7) 內分泌系統與體液調節: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激素,主要的內
分泌腺,甲狀腺激素、性激素、生長激素的分泌部位及生理作用,
體液調節。
(8)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神經元的結構與功能,中樞和周圍神經系
統,脊髓和脊神經,腦和腦神經,自主神經(植物神經);反射和
反射弧,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高級神經活動;神經沖動的傳
導;人類大腦的結構及其功能。
(9) 支持與運動:動物的骨骼類型;骨連結和骨骼;骨骼??;
(10)生殖與胎發育:生殖的種類;減數分裂的概念和意義,精子和卵
細胞的形成過程;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受精作用;人的
胚胎發育和營養。 2020年
三、植物的形態與功能
(1)植物的結構、生殖:構成植物體的各種組織、器官、細胞的結構
特點和功能;根、莖初生生長和次生生長的概念、過程;被子植
物雙受精作用的定義和過程;有花植物的生殖器官——花的結構;
植物的雌、雄配子體的發育形成過程;種子、果實的形成過程和
種子的萌發過程;世代交替的概念。
(2) 植物的營養:土壤中的水分和礦物質進入根木質部的途徑;水分
沿導管上運的蒸騰作用-內聚力-張力機制;糖分等有機物在韌
皮部中運輸的機制——壓流模型;葉的氣孔的結構、功能和影響
氣孔開閉的因素;凱氏帶在根吸收水分和礦物質的過程中的作用。
(3) 植物的調控系統:目前已發現的 5 類植物激素及其功能、應用;
植物的生物鐘現象及其光敏素理論;植物對抗入侵病原體的可能
機制。
四、遺傳和進化
(1) 遺傳的基本規律:分離規律;自由組合規律;兩個遺傳基本定律
在實踐上的應用;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連鎖交換定律;
(2) 基因的分子生物學:DNA 是遺傳物質的證據;DNA 的結構和復制;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中心法則和遺傳密碼;
(3) 基因表達調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調控及機制。
(4) 重組 DNA 技術:基因工程相關技術、工具酶、基本步驟等;人
類基因組。 2020年
(5) 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基因組及其組成;癌基因與惡性腫瘤;
(6)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生命的起源及生物多樣性的進化;生
物進化的證據和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物種形成;宏進化與系統
發生;進化趨勢;人類的進化過程。
五、生態學
(1) 生物與環境:生態因子;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
間的關系。
(2) 群落的結構、類型及演替:種群的結構、動態與數量調節;群落
的結構、類型及演替。
(3)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生
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生態
平衡和環境保護。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