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考試科目:
生物學基礎
本考試大綱由 生物科學技術學院 (單位)于 2014 年 9 月 22 日
通過。
一、考試性質
生物學基礎考試是為沈陽農業大學生物類招收專業型碩士研究
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
公平、有效地測試學生掌握大學本科階段生物學基礎課程的基本知
識、基本理論,以及運用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
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
平,以保證被錄取者具有基本的生物學基礎理論的素質,并有利于其
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關專業上的擇優選拔。
二、考查目標
掌握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理解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
和基本原理,了解當代生命科學的新成就和發展的新動向。
三、適用范圍
本考試大綱適用于沈陽農業大學生物類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入學
考試。
四、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試卷內容結構生物界與生物學、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細胞的分裂與分化約占
20%;高等動植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約占 30%;生物的營養與代謝、生
物的繁殖、生物的基本類群約占 30%;遺傳與進化、生物與環境約占
20%。
(三)試卷題型結構及分值比例
自命題試題類型應避免單一化,題型可以包括名詞解釋(約占
20%);填空題(約占 20%);簡答題(約占 30%);論述題(約占
30%)等。
五、考查內容
緒論 生物界與生物學
1.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細胞
1.生命的化學基礎:掌握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的種類、結
構及其功能;
2.細胞的結構及功能:掌握原生質的概念;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
物質的跨膜運輸;主要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包括染色體的定義、形態及結構。
3.掌握細胞骨架的種類,結構和功能。
4.掌握細胞周期的基本概念;
5.掌握有絲分裂的全過程和各個時相的特點,紡錘體的形成和染
色體的行為;
6.細胞分化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組織、器官、系統1.高等植物(被子植物)的組織、器官和系統
(1)植物分生組織的基本概念、特點、類型及生理功能;
(2)植物成熟組織的概念、保護組織、薄壁組織、機械組織、
輸導組織和分泌結構的類型及其功能;
(3)根:根和根系的基本概念、類型,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
物根初生結構上的差異;根的次生結構發生及其形成過程。
(4)莖:莖的形態,枝芽的結構;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莖
的初生結構;束中形成層和束間形成層的基本概念;早材和晚材的特
點;樹皮的組成、特點;
(5)葉: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葉片的結構;落葉;
(6)營養器官的變態:根的變態類型;莖的變態類型;葉的變
態類型;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的基本概念;
(7)花:花的概念、完全花的組成、雄蕊的組成及類型;雌蕊
的組成及類型;
2. 高等動物(哺乳動物)的組織、器官和系統
(1)動物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的
特征、類型和機能;
(2)動物器官系統:皮膚系統的組成及功能、運動系統的組成
及功能、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心血管循環系統(體循環和肺循環)、
組織液和淋巴液的基本概念、腎臟(腎單位)。
第三章 生物的營養與代謝
1.植物的營養與運輸、植物激素調節;2.動物的內分泌系統與體液調節、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
第四章 生物的繁殖
1.生物繁殖的基本類型;
2.有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基本概念;
3.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雙受精過程)
4.雙受精后花各個部分變化的基本規律;
5.哺乳動物的胚胎發育過程。
第五章 生物的類群
1.細菌的基本特征;
2.真菌的基本特征;
3.苔蘚植物:精子器和頸卵器、原絲體的基本概念;
4.蕨類植物:原葉體的基本概念;
5.被子植物:掌握毛茛科、楊柳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禾本科
的主要識別特征;
6.扁形動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類群、三胚層和兩側對稱出現的生
物學意義;
7.原體腔動物:原體腔的基本概念;
8.環節動物:真體腔的基本概念;
9.原口動物和后口動物的基本概念;
10.脊椎動物: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 生物與環境
1.生態因子、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2.種群的基本特征;
3.生態系統、生態位、生態幅的基本概念;
4.生態系統的組成。
第七章 遺傳與變異
1.遺傳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規律,包括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
三定律、孟德爾定律的擴展;
2.熟練掌握遺傳的染色體學說;
3.掌握 DNA 復制和基因突變的概念和意義。
第八章 生物的進化
1.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的證據;
2.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內容;
3.物種的形成及其意義;
4.多細胞生物進化的意義。
六、參考書目
1.主要參考書:《普通生物學》第二版 魏道智主編,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2;
2.輔助參考書:《陳閱增普通生物學》第三版 吳相鈺,陳守良,
葛明德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