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21年天津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考研大綱
課程名稱:綜合化學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掌握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能夠綜合運用上述知識分析和解決化
學中的基本
問題。
二、考試的內容及比例
考試內容包括無機化學基本理論、元素化學、化學分析三部分,各部分具體需要
掌握的內容
和比例如下:
1.無機化學基本理論部分(約 35%)
(1)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和能量關系:物質的聚集態和層次;化學中的計量
;化學反應
中的質量關系;化學反應中的能量關系。
(2)化學反應的方向、速率和限度:化學反應的方向和吉布斯自由能變;化學
反應速率;
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的移動。
(3)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水的解離反應和溶液的酸堿性;弱電解質的解離反應
;鹽類的水
解反應;沉淀反應。
(4)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方程式的配平;電極電勢;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
和限度;電
勢圖。
(5)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性:原子和元素、原子結構的近代概念;原子中電子
的分布;原
子性質的周期性。
(6)分子的結構與性質:鍵能;價鍵理論;分子的幾何構型;分子軌道理論;
分子間力和
氫鍵。
(7)固體的結構與性質:晶體和非晶體;離子晶體及其性質;原子晶體和分子
晶體;金屬
晶體;混合型晶體和晶體的缺陷;離子極化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8)配位化合物: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化學鍵理論;配合物在水溶液
中的穩定性;
幾類典型的配合物;配位化學的應用。
2.元素化學部分(約 15%)
(1)主族元素:各元素的通性;元素氫、稀有氣體、堿金屬和堿土金屬、鹵素
和氧族元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和性質遞變規律;常見離子的鑒定
;判斷一般
化學反應的產物,正確書寫反應方程式。
(2)過渡元素:過渡元素的通性;鈦、釩、鉻、錳、鐵、鈷、鎳、銅、銀、鋅
、汞等重要
化合物的性質,常見離子的鑒定。
3.化學分析部分(約 50%)
(1)緒論:分析化學的定義;分析方法的分類;定量分析過程;定量分析結果
的表示;滴
定分析法的定義;滴定分析的一般過程和特點;滴定分析法對化學反應的要求;
滴定分析法
分類;基準物質和標準溶液;標準溶液的配制;滴定分析中的計算;物質的量濃
度和滴定度。
(2)誤差及數據處理:誤差和準確度;偏差和精密度;準確度與精密度的關系
;誤差的分
類及減免方法;有效數字;計位規則;有效數字的修約規則;隨機誤差的正態分
布;總體平
均值的估計;顯著性檢驗;可疑值的取舍。
(3)酸堿滴定法:溶液中的酸堿反應與平衡;布朗斯特酸堿質子理論;共軛酸
堿對;活度
和活度系數;德拜-休克爾公式;活度常數和濃度常數;水的質子自遞反應;酸
堿的解離;
共軛酸堿對的 Ka 和 Kb 關系;酸堿平衡體系中三個等衡式;分析濃度和平衡濃
度;弱酸(堿)
溶液中各型體的分布;酸堿溶液中 pH 值的計算;酸堿緩沖溶液;緩沖溶液 pH
的計算;緩
沖容量和緩沖范圍;緩沖溶液的選擇;酸堿指示劑及其作用原理;指示劑的變色
點與變色范
圍;影響指示劑變色范圍的因素;混合指示劑;酸堿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終點誤
差;酸堿滴
定法的應用。
(4)絡合滴定法:分析化學中常用的絡合物;乙二胺四乙酸;EDTA 與金屬離
子形成的螯
合物特點;絡合物的穩定常數;溶液中各級絡合物的分布;副反應系數和條件穩
定常數;金
屬離子緩沖溶液;絡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金屬離子指示劑;終點誤差;準確滴
定與分別滴
定判別式;絡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絡合滴定選擇性的途徑;絡合滴定方式
。
(5)氧化還原滴定法:能斯特方程;條件電勢;氧化還原反應平衡常數;氧化
還原反應的
速率;氧化還原滴定基本原理;氧化還原滴定指示劑;終點誤差;氧化還原滴定
中的預處理;
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法。
(6)沉淀滴定法:銀量法的基本原理;莫爾法;佛爾哈德法;法揚司法。
(7)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的分類及特點;沉淀重量法的分析過程和要求;
沉淀溶解度
及影響因素;溶解度與固有溶解度;溶度積和條件溶度積;影響溶解度的因素;
沉淀的類型;
沉淀形成的一般過程;影響沉淀純度的因素;共沉淀;后沉淀;沉淀條件的選擇
;沉淀的過
濾、洗滌和灼燒;有機沉淀劑。
三、試卷題型及比例
是非題(~10%),選擇題(~25%),填空題(~10 %),完成反應式(~
10 %),計算
題(~30 %),問答題(~15 %)。
四、考試形式及時間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可以使用數學計算器),時間為 2 小時。
五、參考書目
1.《無機化學》(第五版),天津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編,王建輝,崔建中,
秦學,王興
堯等修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8 年。
2.《分析化學》(第六版)上冊,武漢大學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6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