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一、中國近現代史考查目標
通過精心研究07、08、09、10年歷史考研真題,我們可以明顯發現07、08、09、10年中國近現代史選擇題占了10分,07年名詞解釋占10分,08、09年名詞解釋占20分,比重有所提升,10年只出了一道30分的簡答題,總共考查了40分的內容,占總成績的13.3%。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中國近現代史材料分析題一般不會考查,因為新大綱囊括的知識面非常廣,考試不可能面面俱到,從新大綱規定的考試范圍來看,考察的都是一些重大、重要,有著深遠影響的歷史事件。
中國近現代史部分,07年和08年的分值保持不變,2010年名詞解釋出現了大的變動,增加了對歷史文獻的考查,所以10年中國近現代史的名詞解釋沒有出現,但這種變化不可能是常態,2011年預測還會出現5個選擇題、至少1個名詞解釋和1個論述題。復習的重點應該放在中國近代史上,對于晚清民國的幾次重要運動,像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要好好掌握。
二、中國近現代史考點解析
第一部分 列強的對外侵略
(1) 兩次鴉片戰爭的原因、過程、后果要好好把握。有可能在這部分內容出非常細節的選擇題和名詞解釋。
(2) 資本主義世界性擴張的必然性?!赌暇l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的內容及特點,以及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
(3) 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的重要戰役要記住。
(4) 戰爭后簽訂的重要不平等條約,可能會以論述題的形式出題。
(5) 中國邊疆危機產生的原因及主要內容。
(6) 《中法新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
(7) 鴉片戰爭爆發后,中國社會矛盾錯綜復雜,在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列強劃分勢力范圍的情況要熟悉。
第二部分 清統治的衰落
(1) 太平天國當時具體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評價要熟記,有可能出現論述題。注意《資政新篇》的內容及影響。
(2) 義和團運動要注意和太平天國的農民戰爭作比較,它的影響要知道并掌握。
(3) “扶清滅洋”口號的評價。
(4) 義和團失敗的原因及其教訓。
(5) 清廷政局的變化。
(6) 湘淮軍勢力的崛起在2009年的簡答題已經考過,2011年不排除繼續再考大題,要引起注意。
第三部分 近代化的啟動
(1) 關于洋務運動的背景、洋務派和頑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們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2) 洋務運動的內容,前期求強,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建立的一系列軍事企業和民用企業,對于建立的時間、地點、代表人物等要熟記。對于內容、影響有可能會出現論述題和史料分析題。
(3) 維新變法思潮及戊戌變法這兩者之間的關系要知道。這都是晚清時期的重要活動,要從背景、內容、意義方向好好掌握。對于當時的代表人物,像王韜、陳禮垣等人物具體的思想要知道。維新變法失敗的原因及歷史意義要掌握。
(4)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根源,以及商辦企業要了解具體有哪些,目的是什么。
第四部分 清末改革與社會變遷
(1) 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要作為重點來看,要聯系后面的知識把整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梳理好,形成一個體系,這種跨度比較大的題最能考查出考試的綜合素質,往往容易出論述題。
(2) 科舉制度的廢除和晚清的教育改革,這兩點的一些具體措施可能會作為選擇題來出現。
(3) 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特點。
(4) 科舉制度廢除的意義。
(5) 近代科學技術的輸入與初步發展。
(6) 清末新政這是清政府的一次重要的自救運動。對于背景、內容、意義要熟記。史料分析和論述題的可能性很大。預備立憲的內容也要掌握。
(7) 八旗綠營的衰落與新軍的編練要大致了解一下,有可能出論述題
(8) 會黨和民變是今年大綱里明確寫出來的,有可能會出道名詞解釋,同學們要認真總結。
(9) 西學傳播、革命思潮興起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要搞清楚。
第五部分 辛亥革命
(1)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和同盟會的建立。
孫中山的思想、三民主義的內容及評價都要熟記,可能出現選擇題、論述題。
(2)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的內容、焦點集中在哪方面要知道??赡軙哉撌龌蛘哌x擇題的形式出現。
(3)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經驗教訓。
(4)革命黨人的反清起義有哪些,出現過哪些著名的人物,這些都要清楚,出現選擇題和名詞解釋的幾率比較大。
(5)中華民國的建立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比如天地會、陳天華、章炳麟、鄒容、興中會、?;逝膳c革命派的區別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另外還要注意一些平時關注較少的團體、人物,比如三合會、鄭士良等等,每年名詞解釋都會出到幾個比較偏的名詞,這就需要考生也要全面復習,遇到這類型的題的時候就不會手忙腳亂。
第六部分 民初政局
(1)袁世凱與北洋軍閥的統治是一段黑暗時期。對于統治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像二十一條,可能作為名詞解釋出題;像張勛復辟也可能出名詞解釋。
(2)二次革命、護國戰爭的背景、過程、影響要了解
(3)軍閥混戰中各派系要清晰。
第七部分 五四運動與國民革命
(1)新文化運動是非常重點的內容。往年各個學校的自主命題中經常考察,有時作為名詞解釋考察,有時作為簡答題考察。無論是從哪方面來考,都要把握住背景、內容、意義。要注意它的長遠影響。
(2)五四運動中的口號一定要知道什么時間提出來的、內容是什么,比如“還我青島”等。五四運動的發展過程也要熟悉。最重要的是它的意義,一定要記住,非常有可能出現論述題,以往很多學??歼^。
(3)第一次國共合作是怎樣形成的,這是需要自己動手整理的東西。有可能作為論述題出現。有什么樣的意義也要知道。
(4)資產階級改良思潮的興起。
(5)新三民主義的內容。
(6)中國新民主主義的初步思想。
(7)國民革命中工農運動、北伐戰爭的背景、意義以及國共合作和分裂,大革命失敗的原因。
第八部分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和蘇維埃革命
(1) 南京國民政府初期的內外對峙。
(2)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其中的一些小細節要注意掌握。針對這一章出大題的可能性不太大,所以一些基礎的知識要認真把握。
(3) 國民黨政權的階級性。
(4) 毛澤東關于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
(5) 中國共產黨的土地革命政策。
(6) 中間派的主要政治主張與活動。
第九部分 抗日戰爭
(1) 西安事變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事變,尤其對于事變的影響要熟記。當時事變發生后國際、國內的反應要熟記。國際上像蘇聯、美國、英、法等國家,國內像馮玉祥等軍閥的態度要注意。中共的主張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為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做出了貢獻。
(2) 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方針的形成。
(3) 國民黨對日政策的變化以及國民黨的正面戰場。
(4) 延安整風運動與中共七大的背景、內容、意義要熟記。
(5) 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聯系。
(6) 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
(7) “國民政府的內政與外交”中幣值改革、改訂新約運動等等都有可能考到;
(8) 淪陷區與偽政權要了解一下。
第十部分 國共合作
(1) 重慶談判要了解背景、過程、意義。
(2) 三大戰役與解放軍渡江作戰對于三大戰役的起止時間、每次戰役的領導人和作戰地區以及作后消滅敵人的總數要記住,因為有可能會出現選擇題。
(3) 內戰時期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稍作了解。
第十一部分 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
(1) 新中國的鞏固與經濟建設:這方面的知識點要掌握。新中國是怎樣一步一步鞏固的,像三大改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內容都要知道并好好把握。經濟建設的成就也要知道,2007年的選擇題就出現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間。
(2)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第十二部分 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
(1) 經濟建設的曲折:要了解1956年中共八大的重要意義。
(2)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的內容以及意義。
(3) 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經驗教訓。
(4) 建國初期的外交關系。
第十三部分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 考生在注意掌握文革歷史教訓的同時,還要掌握文革中的一些領導人是如何艱難維持正常的工作局面。
(2) 文革十年間,我國在外交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
(3) 文革的原因、性質以及結果要知道。
(4)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危害。
文革一般不會出題,大家可以作為一般了解,不用作為重點復習。
第十四部分 撥亂反正(1976~1978年)
(1) 兩個凡是和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政治、思想和組織路線以及意義要了解。
第十五部分 改革開放的進程(1978~1992年)
(1)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與共和國史中其他時期的內容相比較來掌握,同時注意鄧小平南方講話的內容。
(2)特區設立的時間,先后順序要知道,有哪些特區要知道。有可能會出現選擇題。
(3)“一國兩制”的構想。
(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及基本路線。
(5)中共十四大的內容和意義。
第十六部分 共和國時期的民族關系與區域發展
這個時期的民族政策以及區域發展的思路、格局要了解一下,有可能會出選擇題。
第十七部分 共和國時期的文化、教育與科技
這兩部分是大綱新加的章節,需要引起廣大考生的注意。
復制本文地址,轉發給好友
http://www.kaoyan.com/kaoyan/03/325309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