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包含了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認識的本質。馬克思主義是從實踐和認識的關系上去揭示認識的本質,即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一種能動的反映。首先,它強調實踐的基礎性作用,即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從而使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區分開來。大部分唯心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是天賦的,先于經驗的,即天生就具備的,從而否定了實踐的基礎性地位。其次,它還強調認識的能動作用,這種能動作用主要表現它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這樣也使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同舊唯物主義認識論區分開來,舊唯物主義認識論只承認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而否認認識對實踐的能動作用。第二部分,認識的發展過程包括二次飛躍,第一次飛躍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第二次飛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飛躍要比第一次飛躍更為重要,因為在第二次飛躍中認識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第三部分,認識的真理性及其檢驗標準。真理是人對客觀事物本質規律的正確反映。與唯心主義真理觀不同,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不是以自己的感覺或是神的意志為標準。在這里,再次強調了實踐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基本的觀點。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出題率最高、分值最大的部分,是歷年命題的密集區。命題形式從單選、多選到分析題都曾出現過,且以主觀題,即材料分析題為主。其中“認識和實踐的關系”是年年必考的知識點。
除了根據所給圖示,掌握基本框架之外??键c(1)(2)(6)(7)(13)(17)(18)(23)(25)(26)(27)(28)以選擇題的方式記憶??键c(3)(4)(5)(8)(9)(10)(11)(12)(14)(15)(16)(19)(20)(21)(22)(24)以材料分析題的方式記憶,即不但要求考生熟記內容,而且要會用所記憶的知識點來分析材料解決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