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國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網上預報名工作將于9月18日開始。然而考生在報考時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應該注意什么?這些問題困擾著相當多的報考者??梢哉f選擇一個合適的學校和專業,關系著每個考生未來幾年甚至一生的發展方向和人生軌跡。
據新疆天山網(記者胡勇波)報道,為此,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通過對當前各個科研學校和專業的實力、社會需求以及最近幾年的報考形勢進行分析,對報考者選擇學校及專業提供一些參考。
選報專業要量力而行
新疆大學法學院研究生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報考研究生是選擇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專業學習的機會。但是,在報考新專業時,要兼顧自己的專業特長、知識結構以及目前的專業興趣。如果報考者對自己報考的專業不感興趣,將來即使考上研究生后也可能會逐漸感到枯燥乏味,缺少學習動力。
相反,只顧專業興趣,而不依據自己的專業特長量力而行,則可能考試失敗。選擇學校、專業十分關鍵,要根據自己的實力,了解所報專業的競爭激烈程度,適當參照往年專業報考人數和實際招收人數之比,并對當年情況進行客觀估計后作出決定,以提高自己考研的成功率。
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專業
這位負責人表示,報考研究生時最好選擇大學時所學相關專業,盡量不要跨專業報考。由于大學四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本專業基本情況和發展前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基本的專業基礎知識,專業課復習起來往往會順利一些,比較得心應手。將來從事進一步的研究也會上手更快一些。
但如果跨專業報考,由于所報考新專業的基本功不扎實,不僅會降低自己的成功系數,而且即使考上了,導師教起來費勁,考生學起來也會很吃力。
瞄準目標有的放矢
考生應全面了解學校真實的信息,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抉擇。尤其是那些競爭實力一般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選擇錄取可能性最大的專業和招生單位。
只有既認清形勢又認識自身實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選擇,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如果自我感覺實力較弱,那最好選報本專業,專業知識有基礎,可以節約更多時間彌補弱勢學科。如果不喜歡本專業且感覺實力不強,那最好選報自己喜歡且競爭力小的專業。
特別要提醒的是,近年許多學校都增加了計劃外名額,有自籌經費、委培等多種形式,最后的實際招生名額往往遠遠高于所公布的人數。如果你想上個好學校,上個好專業,超過最低分數線的把握也較大,也可以考慮計劃外名額,但要自己準備學費??傊瑘罂颊咭鶕约旱膶嶋H情況綜合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及學校。
注意避開“熱門”
選擇學校的時候,必須看清楚目前的考研形勢。近年來,考研年年升溫,考錄比例一年一年拉大,尤其一些名校的熱門專業。也就是說,競爭是相當激烈的,盲目報考名校的結果很可能是名落孫山。
雖然近年報考研究生的人越來越多,仍有一些專業報考量不足,甚至出現招不滿或無人報的現象。具體專業與學校之間,這種不平衡則更為突出。在專業上,工科的計算機、自動化等一直是熱門,文科的法律、財經則一直是熱門。在這些專業中,報考與錄取比例往往很高。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建議避開這類學校及這類專業。
注意選擇報考類別
目前碩士層次的研究生除傳統意義上的研究生外,近年又增加了許多注重應用的新型“專業碩士”。分別是工商碩士(MBA)、法律碩士、教育碩士、建筑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工程碩士等。和多傾向于“研究”的傳統意義上的碩士研究生相比,專業碩士在培養方向上更注重實踐與應用,培養時間也短(兩年)。
MBA招生考試相對獨立,一般來說,因為培養方向主要是在應用方面,專業碩士的專業課水平要求較淺,更多的是考一些主要課程的基礎知識。另外,專業碩士招生學校數目雖少,但一般招生量較大。
鑒于此,對于一些換專業考試的考生來說,似乎報考專業碩士更合適一些,至少可以在專業課上不被“科班出身”的考生拉下太大差距;對于“科班”出身的考生,則不妨揚長避短,報考傳統意義上的碩士生。
相關鏈接
社會考生如何報考研究生
大專生畢業兩年后可報考大專生畢業后兩年或者兩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含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可以報考。但考生要注意,由于招生單位對考生還有具體報考條件要求,選報學校時一定要注意。
成教生報考分兩種情況
成教生報考分兩種情況:本科往屆生可直接以本科生的身份填報;應屆本科生因其報考還沒有取得本科學歷,則要以同等學力的資格報考。高校結業生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沒有拿到本科畢業證的高校結業生報考研究生,將以同等學力考生對待。
對于同等學力考生的報考,各招生單位有不同的要求,這類考生報考時一定要多查詢相關高校的網站或向老師咨詢相關事宜。
自考生填報注意學校章程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自考學歷與普通高校學歷完全等價,但是由于高校招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權,所以不同學校對自考生的要求也不一樣。比如,不少學校要求自考生必須擁有本科畢業證,還有些學校要求自考生必須拿到大學英語四級證書,所以自考生報考前一定要多向招生單位咨詢。
由于社會考生的個人情況千差萬別,所以報考時一定要認真看清院校的招生簡章,并且最好與招生單位取得聯系。復習時,要對招生目錄說明里指定的教材熟練掌握,不要盲目去做往年的考試習題,對各個院校的考試要求一定要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