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和諧社會”這個詞語頻頻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上,今年的紅寶書里也是把“和諧社會”的內容穿插進了各個章節。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加上社會各方面體制的本身不健全,發展中存在著很多不和諧音符,如果長久下去,將會越來越嚴重的影響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中央提出了“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個人認為,這個是今年考研的一大熱點,大家在復習時,要把“建設和諧”這個觀點揉進復習的各個知識點中,這個地方今年考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
胡錦濤同志2月19日在中共中央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講話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2、十六屆五中全會
背景:
每年金秋召開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不成文的慣例,“五中全會”應該是討論經濟工作方面的問題。個人認為,關于鄧論和馬經中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的章節,需要結合到時候會議的重點,加強掌握一下。
3、“三農問題”
背景:
繼04年之后,200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又是關于三農問題的內容,可見這個問題今年仍然會是一個出題的可能點。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這個問題做了幾年考研政治的熱點,今年大家也不能對這個考點掉以輕心。
4、宏觀調控
背景:
經濟局部過熱,房價居高不下等問題仍然嚴重,更凸現宏觀調控的重要性,關于這方面可以多看一些。
5、節約型社會、新型工業化道路、集約型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
背景:
我國目前嚴峻的能源形勢,中央大力提倡“節約型社會”,粗放型發展已經難以承受高消耗的壓力。
6、經濟全球化
背景:
中美、中歐貿易持續摩擦、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并實現盈利。中海油等企業積極實現“走出去”。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既有挑戰又有機遇。
7、臺灣問題和一國兩制政策
背景:
人大釋法、香港特別行政區曾蔭權成為第二任特首、全國人大制定反分裂法、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重要講話發表10周年、澳門回歸5周年等。大陸扭轉幾年前對臺工作的被動接招,頻頻出擊,包括贈送熊貓,政黨交流、臺灣農產品零關稅、臺灣學生赴大陸求學問題等,民進黨政府被動招架,比較郁悶。馬英九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
8、毛概中關于抗戰的部分和我國外交政策
背景:
國內大規模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
9、黨的建設方面
背景: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10、六方會談和朝鮮半島局勢
背景:朝鮮重返六方會談
PS:能否考到或怎么考,還要看接下來六方會談的進展是否順利。
11、毛概中的“統一戰線”
背景:泛藍三黨訪問大陸
12、我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背景:
中共中央頒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
其他一些時事熱點:
背景:
中俄聯合軍事演習
印度洋海嘯
巴勒斯坦大選,阿巴斯當選
聯合國安理會改革
以色列“單邊行動”
伊朗核問題
倫敦7.7挨炸
美國“卡特里娜”颶風
伊拉克局勢
法國、荷蘭否決《歐盟憲法條約》
以上是我復習政治時覺得和當前時事熱點聯系的比較緊密的一些內容,僅供參考,呵呵,如果大家想到其他的,也可以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