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天津北方網訊:一方面,今年以來,包括本市在內的全國各地紛紛出臺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本市還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另一方面,仍有很多學生、家長以及企業家反對大學生創業。一份學生調查顯示,89%的大學生已對創業產生恐懼心理,并明確表示不會選擇自主創業。(6月8日 天津北方網)
順著新聞看下去,看到文中指出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較低,竟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即使不少人有過創業沖動,但真正創業的人也不多,[參數1]、就業依然是自己的畢業首選。其實,近些年來,國家為了鼓勵更多的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已經制定了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的優惠政策來幫助畢業生,各地政府也出臺了更加細化,更貼近實際的政策法規來扶持當地大學生創業。按理說,有了這些政策的大力支持,應該有更多的畢業生愿意自主創業才是。那么,為何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依然如此之低呢?
筆者以為,原因有二:
首先,就是觀念問題,也可以說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擇業心理。多少年來我們都只有一種簡單的就業觀念,就是被動的單方面接受用人單位的選擇,在過去更是存在著“子承父業”式的接班模式以及“包分配”式的就業模式。所以,無論是學生自己還是家長在內,我想,除了少數的有家世背景的富家子弟或者是真正的想做一番事業的少數人之外,絕大多數的在校大學生都未曾想過畢業之后要去自己創業,自己開公司當老板,而是順理成章的到處投簡歷找工作。因為,自主創業無疑將給自己甚至家庭帶來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和擔憂,而這些也是很多普通家庭所無法承擔的。
另外,就是教育問題。在國外,英、美等很多國家早在六七十年代就開始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如白森院于1967年最開始進行創業教育,1979年設立了創業專業和創業教育中心,麻省理工大學從1990年來已經舉辦了多次創業計劃競賽等等。而作為創業教育活動開展最成熟的英國來說,不僅其大學培訓教師多有實際管理經驗、創立過自己的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創業活動使學生獲得“近似的創業經驗”,同時學校還會為學生提供一些實質性的創業指導,如拉夫堡大學規定該校“學生創新和創業獎學金的獲得者將享受一攬子創業指導,包括知識產權法規、公共關系和營銷建議”商業計劃和資金申請、良好風險基金的介紹等等。
相比較這些,我們國家的創業教育則顯得遜色不少。雖說近年來,我國高校也普遍開設了就業教育課,但創業教育課程開設明顯不足,一方面缺乏結合案例、課堂練習、模擬場景、角色扮演、實習以及商業計劃競賽等學習內容的課程教材,另一方面也更是缺少有創業投資經歷,熟悉企業運作以及擁有豐富經驗的師資隊伍,這些都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和發展空間。
那么,是不是說我們的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沒有希望了呢?當然不是,在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之下,可以說有著廣闊的創業天地。正如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中國及蒙古局培訓專家、大學生創業教育高級培訓師趙偉表示,“國外確實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但中國大學生的創業機會更多。”
所以,為了促使更多的大學生勇敢的邁出自主創業第一步,學校、政府和學生自己須三管齊下,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學校依然是培養和改變大學生傳統就業心理和擇業觀念的基地。所以,學校要組織人力加大對創業教育的研究,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和創業教育培訓中心,實行創業導師制,使大學生真正改變單一的社會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創業意識,了解創業的有關管理和市場經營知識,擴展創業素質和能力。
第二,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扶持力度。雖然在2003年6月18日,國家工商總局出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免除大學生畢業自主創業的個體工商登記注冊費、管理費、合同文本費的政策,上海也實行了小額貸款擔保的大學生“促進就業基金”以及一些助推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但各級政府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扶持力度,包括投融資政策、稅收政策、技術轉讓、用人政策等,切實有效地鼓勵大學生創業。
同時,政府、民間組織和高校也要共同打造大學生創業平臺,促使更多大學生參與接受更多的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對學生的創業和科技創新的扶持,特別是要鼓勵風險投資,使大學生的風險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為自己的新產品、新技術尋找資金支持,同時通過風險投資或銀行檢驗自己的創新設想,保證創新企業能夠比較健康、快速地發展。
第三,作為學生自身也要多學習一些創業知識,在課余時間通過到企業兼職實習等了解企業的運作和管理,以便提升自身的領導意識、風險承擔等就業能力。不是任何人都能創業成功,創業需要具備一些必要的條件:一是要具有強烈的創業意識,能捕捉到那些稍縱即逝的機遇;二是要能找到一個有廣闊市場前景的好項目;三是要有一個懂技術的、懂營銷的、懂管理的、懂法律的優秀團隊。所以,如果有志于自主創業的學生們從入學開始就要培養自己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這樣將來一旦有機會,自己才能更好地把握,實現自己創業的目的和理想。
當然,我們社會還要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寬松輿論環境。我們鼓勵成功,但是我們也應寬容失敗,讓那些有志于從事自主創業的優秀青年有一個施展才華的從容舞臺。(徐曉穎)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