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本不想給自己的文章加上一個這樣俗氣的標題,但是在寸分寸金的考研戰場上,今天我們要談到的原則確實如黃金般寶貴。
首先,我們得明白考研閱讀考察的都是些什么文章。記敘類文章肯定沒有,因為命題深淺不好把握,這么多年來,還沒有從《哈里·波特》或者《廊橋遺夢》等西方小說中選一段來考大家。我把從1998年到2009年這11年考研閱讀文章做了一個總結:共考了45篇文章,可以分為六類,分別是:
提出一種觀點;揭示一種現象的原因和影響;介紹社會對于某個事物的反應;提出一種新的研究結論;書評;對某個主題分觀點論述。
無論是哪一種類型,都有一個特征,那就是不只對事物進行簡單描述,更要表達某種觀點、看法和態度。因此都可以歸結為議論文。有些同學會說,我怎么感覺經常在考科技類的說明文。錯誤,科技類的文章是在考,但是從來不考說明文??佳形恼聫牟粚δ硞€科技事物作說明,而只介紹它的意義影響,屬于科技類議論文。比如1998年第五篇關于概念熱區研究的選文,這篇并沒有在介紹熱區研究的內容或者熱區是什么,而是在論述熱區研究對于地球板塊移動學說的意義。
從測試學的角度來說,閱讀理解無非就是考察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而閱讀理解能力就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所以閱讀理解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考察我們能否把文章的有效信息找出來。議論文的有效信息就是文中表達的觀點,這些就是考研命題的出題點所在。有些同學可能說,不對吧,我怎么感覺考研閱讀考得都是細節性的東西呢?這些同學一般是受到了下面兩種毒害:第一,應付四六級給大家留下的心理定式。四六級考察的重點是考生定位查找具體信息的能力,而考研則更側重于綜合歸納能力,因為畢竟研究生是國家高水平研究的主要群體,所以,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考察水平不會那么低端。第二,這些同學沒有認真地研究真題,遭受了大量
模擬題的毒害。
在對于市面上充斥著的大量題集,我想說一句,真正有水平的不多,絕大多數都是在拼湊,即使真有水平也難以達到考研真題的高度。請考研戰士們記住,考研英語閱讀理解的規律有,但是要從歷年的考研真題中去找。
這樣分析下來,大多數的考研閱讀試題中,正確選項其實就是文章中有效信息的直接表達或者變形表達。而這類有效信息表述上不能太絕對,要留有余地,不能帶有過于強烈的感情色彩和傾向。一個表述上極端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很容易受到攻擊,這是議論文的常識。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用真題來驗證一下。
2004年第50題: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根據原文下面哪個是正確的?
[A] People with surnames beginning with N to Z are often ill-treated。姓氏首字母是N到Z之間的人經常受到虐待。
[B] VIPs in the Western world gain a great deal from alphabetism。西方社會的重要人物從字母順序排序中獲益非淺。
[C] The campaign to eliminate alph-abetism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消除按字母順序排序的運動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D] Putting things alphabetically may lead to unintentional bias. 按字母順序排列事務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偏見。
D:按字母順序排列事務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偏見。它的語氣是不是很委婉?這就是答案。
2001年第65題:
From paragraph 4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_。
從第四段中我們可以推斷出什么?
[A]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is certain to hurt consumers 日益增多的兼并必然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必然”,這種詞,都是文化大革命時的語氣。太肯定了。
[B] WorldCom serves as a good example of both benefits and costs無論是對于收益還是成本來說,WorldCom都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C] the costs of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are enormous全球化過程的成本巨大。
[D] the Stanard Oil trust might have threatened competition美孚石油信托公司可能曾經威脅過競爭。
這個我就不講了,大家看答案選哪個?
恭喜你答對了,當然是選D。
下面我們進入命題者的內心。從測試學的角度來說,任何考試都是命題與反命題的博弈,都是應試者和命題者在心理智力上的較量,考試得高分的過程其實也就是逐步認清命題者的思路的過程,因此首先我們自己要破除一個心理,大家不要感覺命題者多么深不可測。他們有一個心理底線就是在保證試題具有足夠的迷惑性,區分良莠的同時又要盡量的避免爭議。保證迷惑性就是要制造錯覺,比如他往往把錯誤選項寫得非常復雜,而把答案寫的很簡單來誘惑你上鉤。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要想避免爭議就得使正確與非正確選項之間有著相當的區別度。前者是要實現考試的目的,后者是出于自我保護,否則一旦題目出現爭議,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命題者淹死。
本來學語言的過程應該是很自然很簡單的,但是我們在漢語的語境下學英語,并且主要是面臨著考試的壓力,這樣就需要一個把不自覺變成自覺的過程。有意識地去體會,去積累,去感悟,只有這樣在考研的路上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