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策略----高分導向步步為營
在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中,閱讀理解A部分可以分配的時間一般為60—70分鐘,相對于大家熟悉的四/六級考試來說,時間比較充足,但是,由于考研英語閱讀難度遠遠高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并且是選拔型考試,獲得閱讀高分,意義重大,因此,本節的目的是幫助大家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的提高做題的正確率。一般說來,只要閱讀基本功扎實、閱讀技巧應用嫻熟,在閱讀理解A部分獲得32—36分并非難事。
根據大多數考生的作題習慣,做閱讀理解題的順序一般分為三種,分別如下:
一)先通讀文章后看題,不清楚再回頭去讀有關段落。其優點是在做題之前就對文章有一個總的概念和印象。缺點是速度慢,讀起來沒有重點,做題時對文章細節記不清楚。
二)先看問題后瀏覽文章,帶著問題的記憶去文章中找答案。其優點是針對性強、速度快,無關的內容可以省略不讀,與問題很可能有關的內容則可重點標出。
三)讀一層意思做數道題,閱讀和做題交叉進行。其優點是速度適中,比較有針對性,對剛讀完的內容印象深。缺點是做題之前對文章沒有一個總的概念和印象,又是很難確定某一道題所涉及的內容是否讀過。
根據對很多考生的得分情況的研究,我們認為第二種方法比較可取,但是,各個步驟及其目標必須明確。我們推薦的解題步驟是:
第一步:讀各題的題干,分清楚各個題目的題型,初步確定文章的話題,話出細節題的信號詞。注意,不要讀選擇項,因為選項中的75%是錯的,會造成先入為主的影響,不利于對文章的理解。
第二步:讀文章,注意把握文章主題、各段主題、文章線索和關鍵詞。注意,在閱讀時,內容方面的取舍。要重點把握住以下幾個方面:本文最重要的事物或觀點;作者談的是主題的哪一方面;作者在這方面的分論點。
以下內容,是命題的??純热?,閱讀時要特別注意:
(一)段首段尾
考研閱讀所選的文章均是議論文和說明文。此類文章的文體要求在首段提出觀點、突出中心,因此第一段就好像是全篇文章的一個總綱,確定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而第一句話常常是一個自然段的主題句。首段首句自然就成為??嫉囊粋€考點。有時一個自然段的主題句可能出現在段末,因此考點也應該注意末句。
此外,首段有問句出現的,往往是文章所要探討的主要問題,該句也通常會成為命題點。針對段首句或段末句的命題形式通常是主旨題。
(二)轉折處或對比處
轉折或對比直接涉及到作者寫作線索的轉換,因而一直受到命題者的青睞。文章通過however,but,in fact,yet等進行轉折,轉折后的內容常常是作者真正表達的內容。對比常用unlike,different from,until,not so much as等詞語引導,考的是對比雙方的屬性。對轉折題,考生要著重把握作者轉折后的觀點。對于文章中出現的將兩種人或兩種觀點進行對比時,考生要準確把握每一種的特點,避免被張冠李戴的選項迷惑。
(三)長難句
為了考察考生的閱讀基本功,和題目相關的詞句一般集中在長難句上。這些句子的共同點就是同位語、定語和分句很多;主語和謂語之間的距離很遠,還時常伴有插入成分。主要以引申推理題、事實細節題等多種形式出現。理解長難句的要領將在下一章中詳細論述。
(四)類比比喻
議論文和說明文在論證說明事理的時候均很抽象。為了讓讀者更形象地理解一些抽象的內容,文章常采用類比的手法。形象的類比不僅有助于將抽象的道理闡釋清楚,更可以讓讀者加深印象。類比在文中有兩種體現方式,一是明喻,即A像B一樣;二是暗喻,說A是B,由于暗喻更加隱蔽,近年來命題專家越來越趨向于在暗喻內容上設問。
(五)例子
例子經常出現在命題中,而且題型多為作者觀點態度題。此類題型主要針對文章中所舉之例的作用進行發問??忌鷳撟⒁饫拥某霈F無非有兩種情況:一是先提觀點后舉例;二是先舉例后提出觀點,而該觀點就是作者引用例子所要說明或反駁的。因此見到例子后,考生應該迅速查找其上下文,目的必在其中。通過歷年真題分析,發現先提觀點后舉例的情況占多數。
(六)引語
文章中出現的引語基本上都是考點,只是采用不同的題型而已,如推理引申題、句意理解題、作者意圖題等等。特別注意首段引語的三種作用:第一,作為支持作者觀點的論據;第二,作為作者批判的靶子;第三,給出文章大背景。
(七)因果句結論句
文章中一般都有since,for,because,as,therefore,resulting, originate from這些標志詞。沒有標志詞的就需要考生通過上下文推出二者的因果關系。當有多種原因時,主要原因常被考。
在閱讀文章時,要注意培養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能。
主題句的辨認:每個段落都有一個基本點即主題句,加在一起烘托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題句的通常位于首句,但也可以在結尾總結處或者第二句轉折處,有時也可能不出現,需要考生自己提煉。主題句與其他句子的區別是它們的概括性更強,比較籠統、抽象。
文章寫作線索的把握:根據一些表示作者思路的過渡詞、短語或句子,弄清楚作者思想的銜接和轉折。抓住它們,考生就能夠對全文的結構一目了然,它們猶如在閱讀行進過程中起指示作用的“路標”,隨時提醒考生將要讀到什么。表明寫作線索的詞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①承接型。這一類詞和詞組起的是順接、遞進作用,表示作者的寫作思路按照原來的方向順延,其前后可能存在并列、遞進、因果、解釋等關系,往往接下來的可能是作者要強調的重要內容。如:and,also,more,moreover,more than that,furthermore,likewise,equally important,first,second,in addition to,thus,so,therefore,consequently,accordingly,as a result等。
②轉折型。這一類標志著前后兩個句子或段落之間的轉折或對比關系,讀者要敏感地意識到后面出現的是與前面截然不同的事物或觀點,從而對作者的思想進行預測。例如:but,yet,while,however,nevertheless,although,though,otherwise,despite,instead,on the contrary,in contrast,notwithstanding等。
③總結型。這一類標志著下面的內容是對前面的概括和總結。如:to conclude,to sum up,in sum,in conclusion,in short,in brief,on the whole等。
④其他。表示強調(indeed,in fact,surely,certainly,to be sure,I am certain)、舉例(for example,for instance,in particular)、條件(in that case,that being so,in these circumstances,if,unless)、目的(for this purpose,so that,in order to)等。
注意關鍵詞:注意文章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和短語。它們有時是相同的重復,有時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但是歸根結底都是指同一事物或事情。這就很可能是本篇短文的中心或關鍵問題或事物。關鍵詞和詞組能夠使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系更加清楚,提供了要點之間的“橋梁”,給讀者指明了“路子”,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下列信息在第一次瀏覽文章時可以不讀:(1)有關職務、頭銜、社會地位等補充性說明; (2)句中破折號后提供的旁支信息;(3)復雜的難句中除了主、謂、賓以外的其他輔助信息 (除非與解題有關);4)例子、對名人言論的引用的具體內容可以先不讀,而只讀前面的觀點或總結句。
第三步:按照各類題型的選項特點和解題技巧,開始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