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一、背景
2009年2月,華東某省(為考研大省之一)考研英語主觀題閱卷工作舉行,筆者全程參與了閱卷工作,主要負責批改主觀題的大作文部分,并對翻譯和小作文的評卷流程有了直觀的體會,在此梳理成文,希望對未來考生有所助益。
16日早上八點來鐘來到閱卷大廳,先是負責統籌工作的組織者針對今年的考研人數、閱卷規則發表指導性講話,提到經濟危機、市場低迷對考研人數的影響。接下來就是熱火朝天的閱卷過程。
二、大作文閱卷感受
這篇閱卷體會主要針對我參與的大作文閱卷展開。
總論:大作文閱卷總體印象
1、閱卷參考樣文。每個作文老師都會得到一份閱卷參考樣文,是閱卷組織方提前批改挑選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各分數檔作文,是影印的考生真實作文。大作文的參考樣文一共有9篇,分數已經給出,代表了不同檔次的參考樣文,分數分別為6分、10分、12分、16分、14分、17分、13分、14分、8分。閱卷時參照這9篇樣文給分,沒有涵蓋到的分數檔由閱卷老師酌情上下調節;
2、平均水平。筆者批改到的一千多份考研大作文,得分分數檔大部分在9分—14分之間,尤其以10-12分最為普遍;
3、高分。14分—16分是較高分數檔。14分作文每天可以改出幾十份(每天共批改300—400份作文),15-16分作文每天可以改出十幾份。17分作文每天批出的數量5份以下。18分以上的特別優秀的大作文,我只改出1篇;
4、低分。8分以下是較低分數檔。如果不是考生寫得實在不像話,一般是不會
A、給出8分以下的分數的。這種低分作文往往屬于以下幾類:
B、完全照抄某篇閱讀文章。(原則上0分。書寫較賣力者給1-2分的安慰分);
C、完全照搬一篇與作文題目無關的作文;(同上)
D、字數奇少(不足80字);
E、書寫、涂改太亂,無法辨認;
F、分段嚴重不合理,如只寫一段,或者寫了十來段(分段太多或者太少都嚴重影響得分);
G、語法拼寫錯誤多得離譜。
分論
1、審題
今年的大作文題目相對而言是比較簡單的。作文的題目---“網絡的遠與近”,既有圖畫,也有文字說明,圖文互相映襯,互相暗示,大大降低了審題立意的難度。很多考生在考前都曾經練習過類似的話題,諸如網絡的利與弊、網絡與人的關系等等,已屬老生常談,稍有基礎,即可組織一篇過得去的文章出來。
審題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a) 少數考生不看文字說明,誤解了圖畫的含義。如有考生將圖畫誤解為“貧富差距”,因為他/她看到圖畫里似乎有一個人沒有電腦,而其他人都在玩電腦,于是認為圖畫反映了貧富差距---有的人用得起電腦,而有的人則用不起!
b) 網絡的遠與近,揭示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如果考生兩個方面都能談到最好。只談到一個方面,如只談到網絡的好處或者網絡的壞處,如果道理論述得通,基本不會被當作跑題看待。但是“遠”與“近”這兩個概念主要談的是人與人的關系,所以考生能夠點破人們之間關系的變化最好。部分考生泛泛談論網絡的便利、網絡毒害青少年,但對網絡時代人們之間的關系一點沒有涉及,這樣的文章屬于與主題相關,又不完全切題,表現得好(字數、書寫過得去)可以保住一個基本的及格分數。
2、內容
只要考生所寫與作文主題相關,具體寫什么內容是可以很自由的。
大多數考生做到了從好壞兩個方面去論證網絡的好處和壞處: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或者the convenience/harm of the Internet。
限于語言水平,比較一般的考生只能泛泛地羅列網絡的好處和壞處;小部分比較優秀的考生能夠圍繞communicate, contact, connect等表示人際溝通的關鍵詞組織語言,收到較好的效果。
3、語言
A、語言錯誤:最常見的是詞性錯誤、拼寫錯誤、單復數錯誤、搭配錯誤。以下是筆者閱卷時留意到的幾種錯誤示例,提醒各位考生,寫作時注意避免(都是低分標志、高分殺手!):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 rapidly(應為Chinese economy develops rapidly)
This is a vividly picture(應為This is a vivid picture)
The Internet makes people more farer (應為The Internet makes people farther)
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s (應為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
in the internet(應為on the Internet)
more and more small; more and more little (應為smaller and smaller; less and less)
the convenient of the Internet (應為the convenience of the Internet)
B、語言亮點:閱卷給人一種強烈的感受---在考場作文當中設置所謂語言亮點是一件相當奢侈的事情。對大部分考生來說,能用樸素的語言把想表達的意思寫出來就很好了。亮點適用于基礎不錯的同學,適用于寫作文不會把單詞拼錯的同學。
語言亮點有必要性嗎?有必要,但請注意,不是所有考生都應該追求語言的亮點。
大部分考生語言基礎比較薄弱。有限的考試時間里,能把單詞拼對,少犯錯誤,語句通順,字數寫夠,基本不跑題,已屬萬幸,實在沒必要再去追求倒裝句、排比句、從句里套從句的高難度句型。
語言“亮點”能起到加分的作用嗎?能,但是請注意:就算考生在作文里設置了語言亮點,也并不意味著一定會被“伯樂”發掘。為什么呢?
原因一:閱卷速度很快,閱卷老師根本沒有時間去“解構”過于復雜的倒裝句、從句套從句。
原因二:語法、拼寫錯誤太多,會使一切語言亮點失效。沒有人會相信錯誤連篇的人有能力使用高難句型。
原因三:寫字太難看、卷面混亂會使一切語言亮點失效。沒有人會相信幾乎從不寫英文字的人有能力設置英語的語言亮點。
原因四:語言亮點有效的前提是錯誤少,卷面好。
原因五:在錯誤少、卷面好的前提下,建議考生適當使用容易識別的語言亮點---定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插入語、強調句等。
4、結構
A、標題:考研作文的大小作文都不須要寫標題。很多同學試圖寫標題又操作不當,寫了個錯誤的標題,無甚助益,不如不寫;
B、分段:
大多數考生將作文寫成了3段或4段,這也是考研大作文比較合理的段數。
分段不合理的情況主要是以下幾種:一整段寫到底,不分段;寫了五段以上,
幾乎一兩句話一段;分了三段,但是三段之間不成比例:第二段(文章主體段)字數很少,第三段(建議措施段)廢話太多。
C、書寫:如果考研不改成機考,那么考生就會面臨書寫英文字的問題。偏偏考生就是不愛寫英文字---連中國字也不寫了。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練練字吧。
D、涂改:正確的涂改方式應該是將寫錯的內容輕輕劃掉,貼近上方或下方寫上正確的內容,低調涂改,盡量不改。很多考生修改不講規則,亂劃一氣。這個有必要提醒學員考前練習時就要注意。
5、關于模板
A、模板的普遍性
批閱大作文讓筆者見識了各種各樣的作文模板。模板的使用是普遍的。無論是高分作文還是低分作文都在使用模板。是否使用模板與最終得分高低沒有必然聯系。是否合理地使用了模板則對成績影響很大。
B、模板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的要點有二:<1> 模板句的字數不能太多。對于想拿高分的作文,模板句字數最好每篇不超過三四十個單詞。<2> 模板句之外要有點干貨。高分作文更需要有原創性的精彩內容。 筆者批閱到的17分、18分作文也使用了個別模板句、套句,但是套句之外,另有閃光,文章功底完全沒有被個別套句所淹沒。
C、模板的過度使用
模板句子太多,原創成分太少,就構成了模板的過度使用。這樣的作文往往只在第一段提到internet或者computers, 接下來第二段和第三段山重水復,峰回路轉,但就是與題目沒有關系或關系很小。這種作文想得到10分也很難,只能得8分或以下。
D、模板的種類:市面上有很多培訓機構,教法不盡一致,模板種類紛呈。模板種類雖多,但基本都一樣空洞、廢話連篇。這種作文注定只能成為中低檔次作文。
E、反模板化:筆者與組內其他幾位閱卷老師交流后發現,閱卷人對作文模板采取了相似的態度:在不同作文里屢次出現的相同的模板句,閱卷人基本上置之不理。閱卷人力圖在考生作文里尋找的是有原創色彩的成分。
考研作文閱卷,事實上是一個反模板化的過程。閱卷人讀多了毫無個性、高度雷同的模板作文,腦子里會形成一種反模板化的情結:生搬硬套的模板句,哪怕包裝得再華麗,也不會多看一眼;原創而切題的句子,哪怕樸實一點,也能夠令考官感動。
很大比例的考生都在作文里使用了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或者everything has two aspects或者Internet is a double-edged sword/knife 這樣的表達,閱卷人對這樣的句子有一個心理變化過程:
開始可能是覺得有些無奈---那么多人用了你還用?
后來覺得厭煩---有點創意行不行?
再后來覺得慢慢適應了---這孩子不錯,把coin拼對了?
最后是充滿感激之情---啊,終于出現every coin了,文章要開始轉折了吧?
所以同學們要注意反過來揣摩評卷人的心理,引導著他們往好的方向聯想,這樣才能打動評卷老師,獲取理想的分數。
新東方考研英語閱讀名師 蘇 齊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