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第十四天:九大題型 微觀把握---閱讀理解篇之二
從微觀上把握閱讀題型是閱讀理解的另一項基本功。今天總結閱讀中的幾大題型以及正確答案的一般特征。考研閱讀的題型與基本技巧如下:
一、事實細節題
基本技巧:定位原文,同義替換(根據問題中的關鍵詞定位原文,尋找對原文進行同義替換的選項)
例如,
Straitford, says Friedman, takes pride in its independent voice. (2003-1)
Straitford is most proud of its.
[A] official status
[B] nonconformist image
[C] efficient staff
[D] military background
根據問題中的關鍵詞proud of(對…感到自豪)定位文章末句:Straitford, takes pride in its independent voice.(Straitford對自己能發出的獨立聲音感到自豪)。B選項中的nonconformist(獨立的)對末句中的independent進行了同義替換,所以B為正確答案。
二、例證題
基本技巧:定位例子,尋找總結(例子前后,一般在例子前找對例子的總結)
三、詞義題
基本技巧:文中判斷,語法標點(根據上下文進行判斷;可以借助標點符號、語法搭配等;常見詞的字面意思要警惕)
四、句子理解題
基本技巧:抓住主干,邏輯態度(剔出主謂部分;如果是復合句,要注意所表達的邏輯關系;涉及態度的句子,要注意與原句態度一致的選項)
五、指代題
基本技巧:向上搜索,代入驗證(根據代詞所表示的數量,如單數或復數等特征確定選項,然后將答案代入原文驗證)
六、推理題
基本技巧:對應原文,注意轉折(一般的推理題都有對應的原文,例如它常對應原文的轉折處,因此不能憑感覺盲目推斷)
例如,
The tourist streams are not entirely separate. The sightseers who come by bus and often take in Warwick Castle and Blenheim Palace on the side—don’t usually see the plays, and some of them are even surprised to find a theatre in Stratford. However, the playgoers do manage a little sight-seeing along with their playgoing. It is the playgoers, the RSC contends, who bring in much of the town’s revenue because they spend the night (some of them four or five nights) pouring cash into the hotels and restaurants. The sightseers can take in everything and get out of town by nightfall.(2006-2)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Paragraph 3 that
[A] the sightseers cannot visit the Castle and the Palace separately.
[B] the playgoers spend more money than the sightseers.
[C] the sightseers do more shopping than the playgoers.
[D] the playgoers go to no other places in town than the theater.
問題針對三段??梢詫⒏鱾€選項與原文第三段進行比較,然后得出答案。A“游客不能分開參觀the Castle and the Palace兩處”是對原文的拼湊,等于將第三段的前兩句串在一起,但意思與原文不符,所以是錯誤的。B“看戲的人比一般的游客花錢更多”符合原文的意思,為正確答案。第三段第二句指出,游客一般不看戲。第三句指出:看戲的人除了看戲之外,一般還會進行一些旅游活動。接著是RSC的觀點:它認為看戲的人一般在小鎮呆的時間長,因此花費也多,而游客一般購物少,而且一天就離開了小鎮。由此可知看戲的人的花費可能多于游客。C“游客比看戲的人購物更多”、D“看戲的人只去劇場”都與第三段意思不符,所以都是干擾選項。閱讀時注意第三句前面的轉折詞however。
七、作者態度題
基本技巧:詞匯語氣、選項分辨(根據原文的形容詞、副詞、名詞與動詞與作者的語氣判斷褒貶,再分辨選項的褒貶)
八、判斷題
基本技巧:看清問題、態度主題(審題時要注意問題中的否定詞NOT與反向思維詞EXCEPT;做題時一般按照順序對應原文;答案有時對應文章主題或作者態度,最后一題為判斷題時尤其如此)
九、主旨題
基本技巧:注意首段、綜合段首(首段常引出主題;各段首句綜合起來為全文主題)
例如,
If you were to examine the birth certificates of every soccer player in 2006’s World Cup tournament, you would most likely find a noteworthy quirk: elite soccer player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been born in the earlier months of the year than in the later months. If you then examined the European national youth teams that feed the World Cup and professional ranks, you would find this strange phenomenon to be even more pronounced.(2007-1)
The birthday phenomenon found among soccer players is mentioned to
[A]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B] spotlight the soccer superstars in the World Cup.
[C] introduce the topic of what makes expert performance.
[D] explain why some soccer teams play better than others.
問題是“作者提到足球運動員中發現的生日現象的目的是什么”。這等于從寫作方法的角度考查對文章主題的把握。本文首段提到優秀足球運動員的生日集中在一年的開始幾個月,這是一個現象,是為了引出本文的主題:出色的成績從哪里來。事實上,作者從第二段開始都在對上述現象進行解釋,并且指出出色的成績是后天努力、而不是與生俱來的結果。C“引出出色的成績從哪里來”這一主題,符合此意,為正確答案。D“解釋為何有些足球隊比其他足球隊出色”為干擾選項,因為文章首段僅僅提到問題中所說的現象,解釋這一現象是文章其他部分的功能,第二段首句“什么能解釋這一奇怪現象”就表明了這一點。注意:首先,本文的結構是現象——解釋型,首段一般只提出現象;其次,報刊雜志文章的首段通常引人入勝,目的是引出本文主題。
今天的第二個目的是總結正確答案的一般特征。這個方面我們昨天已經涉及,今天對其全面總結如下。考研閱讀問題的正確答案經常具有下列五大特征之中的一個或幾個:
1. 特征一——內容:常與文章的主旨有關。
即經常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文章后面幾個問題的正確答案都對應文章的主旨,因此,要注意正確表達了原文主旨的選項。例如:2004年第三篇。
2. 特征二——位置:常對應段首、段尾和轉折處。
段首、段尾和轉折處是文章的重點,也是常出題的地方,值得關注。例如:2005年第一篇。
3. 特征三——改寫:常對原文進行同義替換、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
同義替換、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是考研閱讀三種最常見的答案編寫方式,了解它們就等于能從命題角度把握問題。例如:2000年第一篇。
4. 特征四——語氣:常含有不肯定語氣詞和委婉語氣詞。
有些問題的答案,尤其是推理題的答案中常包含不肯定語氣詞和委婉語氣詞,如may等,以顯示推理的相對性。例如:2007年第二篇。
5. 特征五——特性:常具有概括性和深刻性。
由于考研閱讀考查的對象是文章要點與重點,因此答案通常具有概括性和深刻性,所以選擇答案時對于包含過于瑣碎細節的選項要警惕。
做考研閱讀問題時,如果能以原文為依據,并結合上述正確答案的五大特征進行思考,結果會比較理想。
今天的結束語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 long journey is started by taking the first step)。
(本文撰寫時參考了李傳偉編著的《2008年考研英語閱讀真題全方位突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