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閱讀理解作為考研(Q吧) 英語的重頭戲,成為不少考生的筆下難關,如何更快更準確的確定答題思路,深入文章理解題意,成為考生英語(Q吧)目錄下的重點。以下總結的三大基礎點,從整體到局部,層層分析,助你閱讀大意“了然于心”。
一、掌握文章的組織結構
文章和段落在長度上有明顯不同,但是在結構上是非常相似的。段落通常由一個主題句引出,接著是一系列說明主題句的細節,最后是結尾句。同樣,文章是由篇首段、主體段和結論段三部分組成。引言段揭示主題,正文部分對主題分點闡述,結論段對全文歸納總結。同時,無論文章還是段落都要遵循一致性和連貫性的原則。可以說,文章是段落的擴展, 段落是文章的縮影。
1.篇首段目的在于揭示主題,也就是說,引出文中要討論的核心問題,從而起到統領全文的作用。
通常,篇首段由引語句和中心思想句兩部分組成。前者目的是引起讀者的興趣,同時使讀者對文章要討論的問題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后者向讀者交待該文的主題或寫作目的??傊锥蔚淖饔镁褪鞘棺x者順利地進入正文。
2.主體段一般由若干段落組成,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對文章的主題展開討論。各段闡述的內容必須與主題一致,有助于說明中心思想,但是只涉及主題的一個方面。
3.結尾段概括全文的內容,使讀者對全文有一個完整、清晰的認識。它往往使用不同的話重新闡述中心思想,從而與篇首段相呼應。
二、掌握段落的組織與發展方式
(一) 段落的組織結構
段落是若干相關句子圍繞一個中心思想或為表達一個統一的主題而組合在一起的寫作單位。一般而言,段落結構的組織有如下四種方式:
1.演繹型(general-specific):即段落開頭先給一個General statements,之后為Specific sentences。這種段落組織模式最為常見,而且多應用于說明、解釋類主題結構的文章中。
2.匹配型(matching):段落的發展主線為兩種事物之間的類比,可以是兩種事物各自優缺點的一一對應,也可以是先介紹完一個事物,再接著介紹另一個事物。這種結構多用于比較類主題結構的文章中。
3.假設—真實型(hypothetical-real):即作者先提出一種普遍認可或某些人認可的主張和觀點,然后進行澄清,說明自己的主張和觀點,或者說提出反主張或真實情況。這種組織結構常見于反駁類主題結構的文章中。
4.問題—解決型(problem-solution):首先陳述文章背景(situation),在該背景下問題(problem)提出,然后給出問題的解決方法(solution)或對該問題的反應(response),最后評估該方法(evaluation)。該模式常用于科學論文和新聞報道主題結構的文章中。
(二)段落的發展模式
1.等級型發展:即段內句際關系之間存在下定義、比較或對比、歸類或列舉關系。
2.線型發展:(1)以時間為順序,常見于記敘文,表示時態的詞貫穿主線。
(2)段落各句之間以因果關系為主線發展。
(3)以事物或事件的發展過程為主線,多見于說明文。
三、了解常見的句際關系及語篇標識詞
句際關系主要是考察前后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可能是顯性的,也可能是隱性的。顯性的句際關系有明顯的標志詞出現,這會給考生理解文章的發展脈絡帶來很大方便。句際關系主要有以下幾種:
1.順接關系(順承關系或并列關系):后句是前句的延續或補充,標識詞主要有then, after that, furthermore, also, when(this happens)等。
2.轉折關系:前后兩句意思相反,標識詞通常有but, however, nevertheless, (al)though, in fact等。
3.例證關系:即論據對于論點的論證關系。典型標識詞是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ake...as an example等。
4.因果關系: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赡艹霈F的標識詞有for, as a result, as a consequence, consequently, therefore, accordingly等。
5.對比、對照關系:對比關系說明前后內容的相同之處,可能出現similarly, like等標志詞;對照關系則說明前后內容的不同之處,標識詞通常有as a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
如同所述,掌握以上三點基礎,可以說為翻越閱讀理解這座大山開辟了一條通山路,仔細體會,方知其道理。當然,英語閱讀的基礎也非一日之功,考生們在日積月累的復習體會中也會總結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總之,萬變不離其根本,實時思考,形成閱讀的好方法好習慣,閱讀也便如順水推舟,不再牽絆。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