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就整體而言,200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特點是:熱、細、活三個字。
所謂“熱”,是指考題與現實生活中的熱點緊密結合?,F實生活中的許多熱點問題,比如改革開放30周年、航天突破、奧運成功、金融危機以及地震都在試題中有體現。可以說,看這套試卷,我們好象把2008年又復習了一遍。在我的印象中,這是近年來與現實生活結合得最緊密的一套卷子,鮮明提體現了今年的命題人對理論聯系實際的看重。如果說今年試題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我認為就是這個。對個人特點,我認為是值得肯定的。
所謂“細”,是指對基礎知識的考察比較精細。除了單項選擇題考察的知識點比較具體外,分析題里所涉及的知識點也比較“邊緣”。例如毛概的分析題,放過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內容,卻考察其提出的歷史背景及這些理論的重大意義;鄧論的分析題,放過改革的依據和成就,卻考察過程和內容。這些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所以,有的押題試卷,盡管材料和真題一樣(為什么材料都會一樣,是否存在內外勾結的違法行為,建議教育部考試中心本著對考生對法律負責任的原則,認真調查清楚),但考點的具體指向卻和真題并不同。面對這種情況,要求考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一定要完整、全面,不能存在空白區。
所謂“活”,就是有一些非記憶的能力型的題目。這在時事與當代這兩部分體現的最明顯。今年所考察的時事題有9分,至少其中的4分都考察能力,光靠記憶未必能得分。而當代的分析題即選做題的第一道,也命制得非常靈活,鮮明地體現了研究生考試的“注重考察能力”之特點。這種能力型的題目靠臨時抱佛腳是應對不了的,需要下“讀書百遍”的功夫。
最后也有必要指出,今年的試題也存在缺陷,以政治經濟學的題目為例。首先是重復考察過去考過的題目所占的比重太高。第7題是2001年文科卷子的第4題;而第35題則是2003年第36題的翻版。不是說不可以重復考過去考過的題目,問題是政治經濟學今年一共考了21分,居然11分是過去考過的,比例未免太高了。
其次,又一次出現了錯題。我現在還沒有看到原版的考卷。如果網上掛出來的這個題目在文字上沒有錯誤的話,那么這道題目就可以論定為錯題。
5.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是考察經濟生活運行的重要指標,假設某國去年的商品價格總額為24萬億元,流通需要量為8億元,若今年該國商品價格總額增長10%,其他條件不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為:A. 4,2億元B. 3.5億元 C.3.3億元D. 2.4億元
該題目的考核目標是政治經濟學第二章的貨幣流通規律。其內容是:貨幣流通規律是一定時期內商品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規律,其內容是: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為: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商品數量×商品單價)/單位貨幣流通速度(單位時間里的流通次數)。
將題目給出的數字代入公式,為:8億=24億/單位貨幣流通速度(單位時間里的流通次數),從而得出單位貨幣流通速度(單位時間里的流通次數)=3次;
若今年該國商品價格總額增長10%,則今年的商品價格總額=24+24X10%=26。4;
再代入貨幣流通規律的公式,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26。4/3=8。8億。
在我的記憶中,這已經不是碩士研究生政治理論考試中第一次出現錯題。例如2007年的第24題也是錯題。G——W——G’是:A、貨幣資本的循環公式;B、生產資本的循環公式;C、商品資本的循環公式;D、資本總公式。當年給定的所謂“標準答案”是:AD。錯誤了。貨幣資本的循環公式是:G——W……P……W’——G’。 而G——W——G’應該是資本總公式和商業資本公式。
錯題的出現,直接的原因是命題人責任心和學養的缺失;而深層次,則當歸因于近年來高校中“西學”風行、馬克思主義理論被冷落的大環境。
不管怎么樣,我希望這是最后一次出現錯題。畢竟,研究生考試直接關系到百萬學子的重大利益;畢竟,避免錯題并不困難。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