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料分析題
29.【答案要點】
(1)與門下“并列于外”的中書指中書省,北宋前期是掌管文書的普通機構;置于“禁中”的中書即“中書門下”(或政事堂),北宋前期是事實上的宰相機構。
(2)正官在北宋前期用以表示官員品秩。
(3)特點一:形式上繼承唐制,實際上有很大區別。三省制徒有虛名;特點二:官稱與職掌分離。各部門的官員不在本部門理事,僅帶本官銜,加上“差遣”職務,到其他部門任職;特點三:分散、削弱相權。中書與樞密分掌文武,分割宰相兵權;三司掌財政,分割宰相財權。
30.【答案要點】
(1)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廣泛傳播:不僅傳播到了羅馬社會的各個階層,而且從城市傳播到農村地區。
(2)羅馬帝國政府對基督教采取了審慎的態度,并沒有制定積極打擊或迫害基督徒的統一政策,但認可了行省對受控為基督徒、且拒不悔改者的嚴厲鎮壓。
四、簡答題
31.【答案要點】
背景:漢代儒學的神秘化、繁瑣化,使之喪失了統治思想的功能,魏晉士族門閥階層需要尋求適應自身需要的統治思想;漢末以后的長期動蕩,經學傳授的“家法”、“師法”傳統斷裂,為新的學術風氣興起創造了條件。
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玄學探討“有”與“無”的關系,最終落實到“自然”與“名教”的關系上。何晏、王弼主張“有”生于“無”,“名教本于自然”;嵇康、阮籍主張“貴無”,“越名教而任自然”,蔑棄禮法;裴簇、郭象“崇有”,認為一切“有”皆“塊然自生”,“名教即自然”,抬高名教的地位。
32.【答案要點】
太平天國起義后,曾國藩、李鴻章先后奉旨在湖南、安徽編練地方武裝,稱為湘軍、淮軍。湘、淮軍變通舊制,實行兵為將有,逐漸取代八旗、綠營兵的地位,成為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主力。清廷授曾國藩欽差大臣、兩江總督,統轄江南四省軍務;一批湘淮軍將領擔任地方督撫。
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維護了清朝統治;地方勢力崛起,掌握了部分地方政治、財政、軍事權力,改變了中央與地方及滿漢關系的格局;湘淮系督撫大多轉化為洋務派,成為洋務運動的主體力量。
33.【答案要點】
1 580年葡萄牙被兩班牙吞并,失去了殖民強國地位。1 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敗,開始喪失殖民大國地位。
西葡兩國封建勢力強大、工業普遍落后,不具備鞏固殖民統治的政治與經濟優勢;荷蘭從西班牙獨立出去,削弱了西班牙實力。17世紀荷蘭成為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外擴張的強大競爭對手,奪取了西葡兩國海外殖民勢力范圍,加速了它們的衰落。
34.【答案要點】
第一次是19世紀,歐洲的比利時等建訌起民族國家,意大利、德意志完成統一,希臘、保加利亞獨立。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建立獨立國家。
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一些弱小國家如波羅地海三國獨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新興國家誕生,波蘭復國。
第三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部分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獲得獨立,如亞洲的印度、巴基斯坦等。中東建立了以色列等新興國家。
第四次是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分解成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南斯拉夫聯邦分解為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國家。 (責任編輯:考研秘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