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考試時間的臨近,“形勢與政策”部分的復習逐漸進入了同學們的視野,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項目。作為一種應試行為,我們的工作當然應當切合考試的特點和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準備。依據對 2001年——2005年的考試原題的歸結和分析,我覺得考研“形勢與政策”部分的考題命制的特點,大體可以概括成以下“五個兩”,即兩個明確、兩個平衡、兩個側重、兩個重點和兩個傾向。
所謂“兩個明確”,是指要確切地搞清楚考核的內容和范圍。根據考試大綱的界定,形勢與政策的考察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其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重大方針政策;其二,2004年11月1日——2005年10月31日期間國際、國內的重大時事;其三,上述兩項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相關知識點的適當結合。在這些規定中,有兩點要特別明確:第一,所謂“重大方針政策”的時限是“現階段”,而不僅僅是過去的1年。聯系既往的實際考試看,它以當年度為主,還曾經波及過3年前的內容。第二,“形勢與政策”的復習不光是解決客觀題里的10分,還涉及到分析題。從以往的情況看,“鄧論”、“當代”部分的分析題,基本上都與“形勢與政策”存在緊密的聯系,有的干脆就是它的具體化。所以,復習“形勢與政策”,目標不僅是拿下10分,而是要沖擊30分。所以,對“形勢與政策”的復習投入多一些時間是值得的、合理的。
所謂“兩個平衡”,是指分值在不同內容上的平衡分布?!靶蝿菖c政策”部分的考題,按照空間的標準可以分為國內部分和國際部分;按性質可以分為客觀方面的“形勢”和主觀方面的“政策”。就總體情形論,國內與國際的分值是相當的;“形勢”和“政策”的配比也是持平的。知曉了這一點,同學們可以把所面對的內容大致區分、進行歸類處理,以便全面、均衡地進行掌握,避免顧此失彼或厚此薄彼。
所謂“兩個側重”,是指上述四部分內容之間存在一種慣常的連帶關系,即國內方面的東西比較側重考政策方面的內容,相對而言屬于形勢的內容入題比較少;而國際方面的情形則相反,形勢方面的東西考得相對多些。了解了該特點,同學們面對眾多的內容可以進行一些取舍和輕重主次的順序排列,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
所謂“兩個重點”,是指國內的政策要重點關注中共中央會議的決策和最高領導人的講話;國際的形勢則以與中國相關的國際事件以及關乎世界宏觀大勢的內容為重點。具體到今年,同學們對十六屆四中全會的決議內容、胡錦濤同志的講話以及博鰲亞洲論壇、朝核六方會談、亞洲政黨會議、臺獨、恐怖主義事件以及反恐舉措等,都應當特別留意。
所謂“兩個傾向”,首先是指在具體題干的設計方面,傾向于考察“內容”。也就是說,一個事情有多方面的屬性,比如時間、地點、人物、文件名稱、具體內容等,比較愛考察其中的“具體內容”。其次是近年的題目,還出現了屬于主觀性、論述性的內容,或者叫做客觀題有主觀化的傾向。例如 2004年的“‘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實施進程困難重重,主要原因是:”;2005年“中國在解決朝核問題上發揮的作用主要有:”這便要求同學們對內容的掌握要盡可能掌握的深一些,不止于機械地死記硬背若干皮毛?!驗檫@畢竟是研究生的政治理論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