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各自的特征是什么?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唯心主義可以區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基本類型:
(1)主觀唯心主義的特征,是把人的意識當成世界的本原。主觀唯心主義認為萬事萬物都是人的感覺、觀念、意志、情感等等的產物,沒有人的主觀意識就沒有世界。
(2)客觀唯心主義的特征,是虛構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個人的“客觀”精神,并把它當成萬物的創造者。在中國,西周時代的天命觀是具有初步理論色彩的客觀唯心主義。漢代董仲舒的思想體系是系統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他認為“天”是“百神之大君”,“萬物之祖”,“萬物非天不生”;“三綱五常”的封建秩序是“天”有意志有目的安排的。魏晉玄學把神秘的精神實體作為萬物的本原。在西方,古希臘柏拉圖的“理念”說是最早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近代最大的客觀唯心主義代表是黑格爾,他認為“絕對精神”是宇宙的本原和基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現象都是“絕對精神”在自我實現、自我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中的外部表現。
(3)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都把虛構的脫離物質的意識當作現實世界的本原,在這一根本點上是一致的。
(4)主觀唯心主義把主觀精神(人的情感、經驗、觀念、意志、心等)作為唯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觀事物以至于整個物質世界都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物,如王陽明的“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等。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脫離任何個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絕對觀念等)變為獨立的存在,并把它作為世界的本原和萬物的創造者,如朱熹的“理”,黑格爾的“絕對觀念”等。這是兩者相區別之處。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