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考研秘籍考研網!    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考博真題下載    考研真題下載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級搜索   

 您現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網 >> 文章中心 >> 考研政治 >> 正文  2008年與2009年考研政治考試大綱考查范圍對比

新聞資訊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單位網上接受咨詢和報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研究生專場招聘場面火爆
普通文章 廈大女研究生被殺案終審判決 兇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廣東八校網上試點考研報名將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碩士北京招生單位報名點一覽
普通文章 洛陽高新區21名碩士研究生被聘為中層領導
普通文章 浙江省碩士研究生報名從下周一開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紖^網上報名時間安排表
普通文章 廣東:研究生入學考試2003年起重大調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國研招上??紖^報名點一覽表
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寧夏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大連鐵道學院04年碩士接收調劑生源基本原則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溫州師范學院(溫州大學籌)05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學04年考研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04年研究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05年碩士調劑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調劑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學04年研究生招收統考生調劑信息
普通文章 廣西大學04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章節 

2008 

2009 

(一)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1.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條件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時
代背景、理論基礎和社會歷史條件。

2.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科學理論,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本章標題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第一節標題改為:“鄧小平理論”;


“2.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標題改為“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作為第一節的第三個知識點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
理論成果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
當代世界的新變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歷史依據。國情與黨情的新變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現實依據。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叭齻€代表”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發展先進生產力是發展
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實現全面建設小
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TD>
原第二章變為第一章第二節,標題改為: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
俱進








  
1. 黨的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一思想路線有力地推動和保證了撥亂反正與全面改革的進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貫穿于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黨的思想路線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

2.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與時俱進精神,推進理論創新。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TD>
原第三章調整為第二章。







把“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备臑椤敖夥?BR>思想與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

把“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于”標準。”
調整到第三章第一節第三個知識點?!?/TD>
(四)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及其意義。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及確立這一任務的依據。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F階段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TD>
原第五章調整為第四章。





  
(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



  
1.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和特征。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重要意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涵。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機統一,不可分割。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
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條經驗?!?/TD>
原第五章調整為第四章。









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
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機統
一,不可分割?!备臑椤敖ㄔO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基本目
標和基本政策,四者有機統一,不可分
割?!?BR>  
(六)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






























  
1.全面理解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實踐要求。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3.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目標和步驟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分“三步走”的戰略步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發展戰略的特點。
4.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鄧小平關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實現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實現速度、結構、效益、質量的統一。
5.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強國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平膛d國戰略的內涵。加快科學技術創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
位??沙掷m發展的內涵以及實施這一戰略的意義。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培養、吸引和用好各類人才。 
原第六章調整為第五章,標題變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
把第l節調整到第一章第三節,題目是科學發展觀,知識點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根本依據、現實基礎和重要借鑒??茖W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茖W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茖W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把“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調整到第
九章,第一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
重要性和緊迫性。知識點是:構建社會主
義和諧社會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
諧社會的提出、科學含義和重要意義。第
二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思路。
知識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
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加快推進以
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其中“加快
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睘?BR>新增知識點。

把原來的第三節、第四節和第五節整合為
第五章,標題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
戰略”;其中把“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
整”改為:“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把“實現
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改為“實現經濟發
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和基本內涵。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依據。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確立這一分配制度的依據。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正確處理按勞分配為主體和實行多種分配方式的關系,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
來,注重社會公平,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TD>
把第七章改為了第六章:













  
(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專政是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專政。鞏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2.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緊迫性和長期性。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地統一起來。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尊重和保障人權。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涵義、內容和重要意義。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個長期過程?!?/TD>
把第八章改為了第七章。





把“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改為“堅持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把“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备臑椋骸吧罨?BR>治體制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TD>
(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
社會主義文化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社會主義精{由奇H日磕沿的雷甄地賂甘h衍.詐確認識和處理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相互關系。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基本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指導方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3.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發展的關系?!?/TD>
把第九章改為了第八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改為第三節,
標題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知識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
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堅持馬克思主
義指導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
同理想。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樹立
社會主義榮辱觀。 
(十) “一國兩
制”和實現 祖國的完全統一
  
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形成和發展
祖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耙粐鴥芍啤被痉结樀男纬珊桶l展。
2. “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實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重大意義。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綱領。 
無變化



  
(十一)維
護世界和
平,促進共
同發展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關于當今時代特征的科學判斷。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2.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標和根本原則。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我國同世界各國的關系。中國外交工作的立足點。

3.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要內容。
  








把“3.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
序”改為“3.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
合理的方向發展”。
把“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
要內容。”改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
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
發展道路” 
(十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和領導核心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依靠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社會各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

3.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TD>










“3.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改為“3.加強和改
進黨的建設”。

“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強
黨的建設的重要性?!备臑椤耙愿母飫撔?BR>精神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重要性”?!?/TD>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章節 

2008 

2009 

(--)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與基本趨勢









  
1.世界經濟及其主要行為主體
世界經濟的構成。世界經濟的行為主體。

2.戰后世晃經濟格局的演變
戰后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稱霸世界經濟領域。20世紀70年代后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

3.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新科技革命的影響加深,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各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人口、糧食、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等全球性經濟問題。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世界各國不斷調整經濟結構??鐕镜淖饔??!?/TD>
無變化













  
(二)當代世界政治的發展變化與基本趨勢








  
1.當代世界政治行為主體
當代世界政治行為主體。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地
位和作用。

2.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雅爾塔體制。兩極政治格局。美蘇爭奪世界霸權。
兩極格局終結。世界進入格局轉換的新時期。
3.冷戰后世界政治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世界政治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國際形勢總體和平,局部戰亂,熱點地區的和平努力。大國關系。冷戰后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作用加強,同時遭遇挑戰。經濟因素和文化因素對世界政治的影響。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新表現?!?/TD>











修訂為“傳統安全威脅和
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
織。” 
(三)當今時代主題與建立國際新秩序









  
1.時代主題的轉換
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全面理解提出時代主題轉
換的依據和意義。

2.和平與發展的相互關系
世界和平是促進發展的前提條件。各國的共同發
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的正確途徑。和平與發展的核心問
題是南北問題。

3.建立國際新秩序
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的基本特征與實質。國際
新秩序的基本內容。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不同構想。

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
際新秩序?!?/TD>
本章標題修訂為:當今時代主題與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1.第一節標題修訂為“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
主題”






3.第三節標題修訂為“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
合理的方向發展”。刪除“國際新秩序的基本內容。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不同構想?!?BR>修訂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四)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與政治





  
1.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
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及其原因。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體制和社會政策的調整。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面對的現實困難和深層矛盾。
2.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體制及其實質。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的重大變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面臨的社會、政治問題。
3.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關系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外關系的特征和本質。冷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外關系的調整。美國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北約東擴。西歐、日本的外交政策。 
無變化








  
(五)戰后發展中國家的政治與經濟




  
1.第三世界的崛起與發展
第三世界的形成與發展及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與作用。
2.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與政治
發展中國家經濟政治發展的成就。發展中國家經濟與政治發展面臨的問題。
3.發展中國家的對外關系
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南北關系。南南合作?!?/TD>
  
(六)戰后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與政治



  
1.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探索
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的發展。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治體制的改革與探索。戰后蘇聯對外政策。
2.蘇聯、東歐國家的變化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及其原因與歷史教訓。
3.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社會主義的發展是曲折性與前進性的統一。探索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TD>
無變化
  
(七)獨聯體成員國與冷戰后東歐國家的經濟與政治
  
1.獨聯體成員國與冷戰后東歐國家的概況
獨聯體成員國與東歐國家經濟、政治的轉型。獨
聯體及東歐國家對外政策的發展演變。

2.俄羅斯的經濟、政治與外交
俄羅斯經濟、政治的轉型。俄羅斯外交政策的調
整?!?/TD>
無變化

  
(八)中國對外關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與作用








  
1.中國對外關系的發展與調整
中國對外關系的發展進程。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

2.中國對外政策的宗旨、原則和鄧小平國際戰
略思想及其新發展
中國對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標。中國對外政策的根本原則。中國處理同一切國家關系的基本準則。中國外交政策的立足點。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及其發展。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與外交實踐。

3.中國在當今世界的地位與作用
新中國成立的世界意義。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及
其對當今世界的意義。
當前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及外交努力?!?/TD>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詢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考研咨詢 QQ 3455265070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郵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稱:昆山創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考研秘籍網 版權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日本免费人成网ww555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