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六、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及其關系
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
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它事物的規定性。事物質的規定性是由事物內部矛盾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質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空間上排列組合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離的,但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不影響事物的存在。
質和量的統一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范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
事物的變化表現為量變和質變兩種運動狀態。
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漸進過程的中斷。
區別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
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兩種基本形式或基本形態,它們是由區別的、對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相互滲透的。
唯物辯證法關于量變和質變關系的原理揭示了事物的發展過程:量變轉化為質變,質變又轉化為量變,在量變中有部分質變,在質變中有新質在量上的擴張;由量變到質變,由部分質變到根本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相互交替,以至無窮。
下面看看1997年真題:在工作中防止“過”或“不及”的關鍵在于________.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認識事物的量
C、確定事物的質 D、把握事物的度
分析:我們知道區別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是質變。認識度才能確切地把握事物的質,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認識度才能為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準則即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
所以這一題的正確答案為D選項。
七、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關系
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在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過程中,辯證的否定是決定性的環節。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
肯定和否定不僅是對立的,還是統一的、相互滲透的。
八、辯證的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
辯證的否定觀認為,否定是事物內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作為發展環節和聯系環節的否定就是揚棄,即既克服又保留。
辯證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經歷兩次否定、三個階段的有規律過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事物的這種否定之否定過程,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從形式上看,使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方向是前進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下面來看看1999年真題:形而上學否定觀主張__________.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外在力量對事物存在性的消滅
C、包含肯定的否定
D、主觀、任意的否定
E、抽象的否定
分析:辯證否定觀相對立的形而上學否定觀認為,否定式外在的否定、主觀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絕對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這就既割斷了事物的聯系,又使發展中斷。
所以正確答案是B、D、E選項。而A、C選項是辯證否定觀的觀點。
九、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矛盾是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關系。簡言之,矛盾即對立統一。
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
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的性質和趨勢。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爭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約,同一性規定和制約著斗爭的形式、規模和范圍。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不僅揭示了事物聯系的是在內容,而且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在矛盾推動事物發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各有其作用。矛盾推動事物發展是同一性和斗爭性共同作用的結果。
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是通過矛盾的轉化而實現的。矛盾轉化是指矛盾雙方走向自己的對立面,是具體矛盾的暫時的或最終的解決和新舊矛盾的交替,它既是矛盾同一性的最高形式和最終卻證,又是矛盾運動的最重要的表現。
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因。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它們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
構成事物的多種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這種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也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現。
主要矛盾是在一個矛盾體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過程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則是在一個矛盾體系中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過程不起決定性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規定和影響非主要矛盾,解決好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比較容易解決;非主要矛盾對主要矛盾也有影響,菲主要矛盾處理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決。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轉化。
下面來看2001年真題:1999年,中美兩國就中國加入WTO達成了“雙贏”的協議,它將對兩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這在辯證法上的啟示是___________.
A、矛盾的雙方在相互斗爭中獲得發展
B、矛盾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某種發展為條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獲得發展
D、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發展
E、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
分析:由辯證法可知,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在矛盾推動事物發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各有其作用。矛盾推動事物發展是同一性和斗爭性共同作用的結果。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們對事物發展的作用只有在兩者的結合中才能實現。
中美兩國就中國加入WTO達成了“雙贏”的協議,體現了矛盾斗爭性的作用。所以這一題的正確答案為A、B、D、E.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