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黨的思想路線
其實質就是用什么樣的世界觀、方法論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問題。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犯過“左”和右的錯誤,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思想路線的錯誤。
2.馬克思主義必須與時俱進的理論依據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關于理論與實踐關系的原理。關于人類認識規律的原理。關于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原理。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它要求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名詞解釋)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
毛澤東指出,新民主義革命“基本的革命的動力是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而在一定的時期中,一定的程度上,還有民族資產階級的參加。“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具有兩面性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也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傊?。在中國社會的各階段中,農民是工人階級的堅固的同盟軍,城市小資產階級也是可靠的同盟軍,民族資產階級則是在一定時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軍,這是現在中國革命的歷史所已經證明了的根本規律之一。
4.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
新民主主義政治綱領的基本內容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既不同于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又和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相區別。
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包括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們在內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所采取的國家政權形式是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一人民民主專政。與新民主主義國體相適應的政體是實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體決定了人民當家作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國家的一切權力,這是新民主主義國家制度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準則,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能夠最直接、最全面地體現這一核心內容和準則??傊?,國體——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政體——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就是新民主主義政治。
5.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
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的主要內容是: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資產階級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內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土地制度極不合理,要解放農村生產力,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必須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進行土地革命,實行“耕者有其田”,以掃除封建的剝削關系,把土地變為農民的私產,發展農民的個體經濟,解放農村生產力。黨在民主革命時期,逐步認識到土地革命的極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線,這就是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題中應有之義。沒收官僚資本,包含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雙重性質。
“保護民族工商業”,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中極具特色的一項內容。在新民主主義條件下保護民族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是由中國落后的生產力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所決定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而不是一般地消滅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同官僚資產階級相比,民族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聯系較少。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與新生產力相聯系的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經濟成分,它對發展現代技術、發展社會生產力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必須采取保護的政策。但這種保護不是無條件的。需要保護和發展的資本主義,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是不能操縱國計民生的資本主義。
6.中國的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原因及條件
第一,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國,這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中國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國民革命的政治影響及良好的群眾基礎。第三,全國革命形勢繼續向前發展。(以上3點為客觀條件)
第四,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第五,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正確的政策。這是保證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和發展的最重要的主觀條件。(第4和第5點是主觀條件)
7.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1939年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系統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即: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問題。
8.在革命進程中,必須堅持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策略總方針。發展進步勢力,就是發展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的力量,擴大人民武裝力量,廣泛發展共產黨的組織。爭取爭取中間勢力,就是爭取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孤立頑固勢力,就是孤立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這是黨在處理統一戰線中各階級、黨派、團體的相互關系的基本策略。
9.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不同時期建立過不同政權形式,而對地主階級態度差別最大的兩種政權形式是( B )
A工農民主政權與蘇維埃政權 B工農民主政權與“三三制”政權
C人民民主專政與蘇維埃政權 D工農民主政權與人民民主專政
解析:1940年,抗日根據地各級民主政權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抗日根據地政權問題》的指示,貫徹執行三。三制原則。即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代表無產階級和貧農。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資產階級。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占三分之一,代表中等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
10.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中“保護民族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的依據是 ( ABCD )
A。生產力、商品經濟落后的中國需要有一個新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發展
B。當時中國資本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C。利用資本主義發展生產對工人、農民有利
D。新民主主義國家政權能夠引導和把握資本主義的發展
11.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學說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的矛盾運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毛澤東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也充滿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的運動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
12.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性質完全不同的矛盾。敵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對立基礎上的矛盾,因而是對抗性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對抗性的矛盾。
毛澤東提出了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的基本方法。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這兩類矛盾的性質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敵我的問題,后者是分清是非的問題。因此,對前者要采用專政的方法,對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
13.正確處理和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新方針、新政策
對于政治思想領域的人民內部矛盾,實行“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堅持說服教育、討論的方法;對于物質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內部矛盾,實行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對科學文化領域里的矛盾,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通過自由討論和科學實踐、藝術實踐去解決;對于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的矛盾,實行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共產黨領導下的“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14.如何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國正處在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發展,首先要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需要長期保持較快的速度,并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這樣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2)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3)堅持城鄉協調發展。
(4)堅持區域協調發展。
(5)堅持可持續發展。
(6)堅持改革開放。
(7)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15.怎樣建設全面小康社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解決好以下四個問題:
(1)保持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和控制人口;
(2)積極實現經濟社會結構轉換。包括產業結構的轉換、就業結構的轉換、城鄉社會結構的轉換。
(3)認真解決三農問題;
(4)減少貧困和改善收入分配。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正確處理的重大關系:(就業;公平;環保)
一是技術進步、信息化、結構優化升級與人口眾多、需要提供較多的就業崗位及發揮勞動密集和工資成本相對較低競爭優勢的關系。
二是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與共同富裕的關系,即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
三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發展經濟與人口、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的關系。
16.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途徑
深化改革,建立四大機制:
(1)、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降低能耗、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的企業經營機制;
(2)、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技術進步機制;
(3)、形成有利于市場公平競爭和資源優化配置的市場機制;
(4)、形成有利于集約化生產的宏觀調控機制。
17.可持續發展的哲學意義
可持續發展是一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過程,一旦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遭到破壞,社會的發展就會出現災難性后果;社會發展是目的性和規律性的統一,在把人類利益作為發展的最終目標的同時應尊重自然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要把人們的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
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改變了傳統認識論對主客體關系的處理,即不再只是把客體當作主體認識和改造、征服與獲取資源的對象,而主張在自然和社會發展可持續性的前提下,實現主體與客體,自然與社會的和諧共處。
18.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市場機制是指價格、競爭、供求等市場要素之間相互聯系和作用的制約關系及其調節功能。他作為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具有自發性、事后性和微觀性等特點。
計劃機制是計劃指標、經濟杠桿和經濟政策等計劃要素之間相互聯系和作用的制約關系及其調節功能。它具有自覺性、事先性、宏觀性等特點。
19.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
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注意:這里說的是“公有”,而不是“國有”);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注意:這里說的是“國有”,而非“公有”),如能源、電力、交通、鋼鐵、化工、大型機械等基礎性行業,都掌握在國有大中型企業手里,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20.實現社會收入公平的具體措施(本題重要)
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過高收入。通過以上措施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數,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收入分配格局。(兩頭小,中間大)
21.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所謂“好”,就是要保持發展的穩定性,使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防止出現大起大落;就是要增強發展的協調性,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堅持“五個統籌”,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防止“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就是要提高發展的效益性,低投入、高產出,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防止增長代價過大;就是要實現發展的持續性,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防止發展不能永續;就是要保障發展的普惠性,堅持以人為本,使發展成果由廣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出現兩極分化。面對新時期新任務,必須加快推動國民經濟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否則,資源難以支撐,環境難以容納,社會難以承受,發展難以持續,中國經濟走不好,也走不遠。
22.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要求,是現階段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所要樹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有機整體,它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23.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用
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資源。首先,發展先進文化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引導人們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社會,處理社會問題,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和極端化。其次,發展先進文化有利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指導發展實踐。第三,發展先進文化有利于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發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煉新的思想元素,進而培育新的和諧理念及和諧精神。同時,先進文化本身就是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批判繼承的科學成果,同時又豐富了新時期的和諧理念及和諧精神。第四,發展先進文化同樣有賴于吸收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如其他國家建設和諧社會的政治理念、體制機制和成功做法,做到為我所用。
24.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1)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2)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醫療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必須加強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先進性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25.民生問題
“解決民生問題要首先著眼于困難群體,因為在中國城鄉,困難群體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特別是農民。一個艦隊決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個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個最慢的船只。如果我們改善了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也就改善了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況”-----溫家寶
解析:這句話把中國當今社會本質揭示到極致的哲學高度。如果考試的話,容易結合哲學的“整體與部分”的知識點進行考核?!芭炾牎睉摼褪侵袊裆粗袊罢麄€社會的生活狀況”?!昂叫凶羁斓拇弧保丛试S“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艦隊”永遠是一個不可分割、不可分化,更不可分裂的整體,因此必然有一種所有“船只”都必須嚴格恪守“旗艦”控制下的“戰略速度”。在這個“戰略速度”下,各“船只”都必須受到和諧法則的制約;而在和諧法則的制約下,“最快的船只”必須學會惟“旗艦”意志是瞻;當然,尤其是“最慢的船只”不能脫離“戰略速度”,更不能被遺棄到“艦隊”行列之外。否則,“艦隊”最后的結局是將被“快”船與“慢”船各自脫軌的“速度”撕裂。
26.中共歷屆領導集體對臺灣工作所恪守原則
(1)一個中國原則;
(2)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原則;
(3)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原則(臺灣問題是中國國內戰爭遺留下來的問題,屬于中國內政。反對把臺灣問題國際化,不需借助任何國際場合解決臺灣問題);
(4)堅持經濟發展為重點。
27.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建立國際新秩序,各國政治上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而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經濟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文化上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共同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28.為什么要改善黨的領導
首先,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
其次,是黨內思想、組織、作風狀況決定的;
第三,這是對國內外經驗教訓的總結;
第四,這是我們黨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體現。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