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10年考研大綱剛剛公布,萬學海文政治名師第一時間對2009年政治考試大綱進行最全面、最精細、最深度的解析,幫助同學們深入了解大綱修訂變化。
考研政治2010新大綱政治總體變化
2010年考研的政治考察學科的范圍進行了調整,原有考試科目共六科: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思想體系、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形勢與政策。
新方案中考試科目包括五大門:
(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其中包括三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
(2)毛澤東思想概論和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思想合并為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中國近現代史
(4)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
(5)形勢與政策和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從分值方面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比例約22%,毛澤東思想概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比例為30%,中國近現代史比例為14%,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比例為 18%,形勢與政策和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合并,比例為16%。
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變化趨勢分析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總體上變化比較大,第一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對于整個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總體概括,考點新,命題的可能性較大。本章的重要考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含義、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等基本觀點、基本命題的識別。命題形式以單項和多項選擇題為主。在知識點排列順序上將2009年第一章中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移到第二章。
刪除如下考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現象、提高道德素養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科技革命、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另外,在一些知識點的表述上的調整,通過這種調整突出了一些問題,也使得一些知識點的表述更加的精確和簡練。如:突出了馬克思主義的涵義和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的發展,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和基本的特征原有的知識點的表述直接用一句話進行了概括,使得更加的簡練。
第二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2010年大綱的第二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將2009年大綱第二章(唯物論部分)和第三章(辯證法部分)合為一章。
唯物論部分刪去如下考點: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的基本環節、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的關系。新增如下考點:社會的物質性、實踐與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分化與統一、人和自然的關系、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值得說明的是:意識能動作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移到辯證法部分。
辯證法部分的變化表現在刪去如下考點: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矛盾觀及其現代意義 、科學發展觀與唯物辯證法。新增如下考點:形式與內容、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與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另外,在知識點的排列順序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2009年政治大綱中,考點“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屬于第四章認識論的內容??键c“規律及其客觀性”屬于“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內容,考點“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屬于唯物論內容。
第三章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2010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第三章認識論部分刪去如下考點:主體在認識中的作用、認識中的反映與信息、選擇、重構的關系、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知行觀及其現代意義、真理的具體性、價值選擇及其實現。
新增如下考點: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辯證唯物主義能動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的原則區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踐活動的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 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辯證統一。
在知識點的排列順序上考點:認識論與思想路線、黨的思想路線及其意義、移到本章第三大考點(認識與實踐的統一),考點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移入第二章的辯證法部分。
第四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2010年大綱將2009年大綱的第五、六、七三章合并為一章。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唯物史觀部分。
刪去如下考點:社會有機體與社會結構。社會經濟結構的內容和功能、生產力的特性、文明和文明形態、社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交往及其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社會發展和人的活動的關系、人的價值及其實現。
新增如下考點:階級分析方法兩種歷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對立、現實的人及其活動與社會歷史、個人與社會歷史、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現實的人及其活動與社會歷史。
根據這部分變化的情況來看,總體復習需要按照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這兩大主線來進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