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2010年考研(論壇)
政治大綱的新增科目,而中國的近現代史是指1840年以來中國的歷史,其中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歷史,是中國的近代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中國的現代史。中國近代史綱要涵蓋了中國包括“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前夜--風云變幻的八十年”(1940至1919)、“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的成立--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至1949)和“從新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輝煌的歷史征程”(1949至2007)三段近170年的歷史。雖然,中國的歷史課是從小就接觸的,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有別于高校的歷史課,它是通過近現代歷史來學習政治理論,所以,這一點是廣大考生要高度重視的。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全國高等學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當達到什么目的呢?萬學海文給大家的建議就是主要是要認識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的規律性,“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縱橫結合
從縱橫兩個維度宏觀上、總體上把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課程體系:
從縱向的維度,就是要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這160多年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大的歷史階段:前三章敘述1840至1919年80年的歷史,主要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第四至第七章敘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30年的歷史,即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發生、發展、勝利的歷史;第八至第十章介紹社會主義改造和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近60年的歷史。
從橫向的維度,就是要在把握上述歷史脈絡的基礎上,著重掌握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內容:
第一,了解和把握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基本國情。
認清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國情,是認清一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基本依據。所謂基本國情,包括這個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基本特點、面對的中心任務等。
第二,了解和把握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以及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跡、功過是非。
例如,1840年以后,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一次又一次侵略戰爭以及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洪秀全、洪仁玕與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奕等與洋務運動;康有為、梁啟超等與戊戌變法;孫中山等與辛亥革命;毛澤東與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鄧小平與改革開放事業的開創,等等。這些歷史事件,有的勝利了、成功了,要把握其勝利的主要原因、成功的基本經驗;有的失敗了,要把握失敗的主要原因以及教訓。相應地,還要把握相關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以及評價。
第三,了解和把握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黨派組織、重要會議和文獻著述等方面的主要內容。
第四,把握和理解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基本理論以及基本經驗。
記憶與理解相結合
在目前的幾門公共政治理論課中,帶有“歷史課”色彩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所以,考生在復習這門課程時,一定要注意掌握其“歷史課”的性質和特點,注意掌握其所涉的歷史背景、歷史課中的相關知識點,如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會議、著作及重要的時間、地點等。這門課的復習中,記憶題是占有一定的比重的。
歷史與理論相結合
既要了解基本歷史知識,弄清歷史發展脈絡,更要把握歷史規律、基本理論、基本經驗等理論問題。從考試內容看,主觀性試題依然考基本理論、原理、歷史經驗、教訓、重要結論等。
理論與實踐結合
緊密結合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實際,通過對有關歷史進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辨別歷史是非和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