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點擊免費訂閱:[QQ考試通] 大考小考一網打盡!
1、意識與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1)意識的產生
(2)意識的本質
(3)意識的能動作用
(4)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5)一元論和二元論
2、唯心主義的兩大派別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史上互相對立的兩大基本派別。唯心主義內部也有兩種基本形態:一種叫做主觀唯心主義,一種叫做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把精神,即人的感覺、經驗、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萬事萬物的創造者。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神秘精神力量看作是先于物質世界、獨立于物質世界之外而存在的。
唯物主義的發展階段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者把物質歸結為某種或幾種具體物質形態,是從物質本身來說明物質,而不是把物質看成是某種精神或神所創造的,但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者沒有揭示物質的真正本質,也不可能解釋物質世界的無限多樣性。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和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和發展,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物質觀開始取代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物質觀。這種物質觀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猜測性。認為物質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也就是一切物質的特性,從而把原子這一物質的具體形態、結構看作一切物質的屬性。這種唯物主義與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一樣不能把唯物主義貫徹到歷史領域,不能解釋社會的物質性。在歷史領域必然陷入唯心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發展的第三個歷史形態,成為真正科學的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實現了人類認識史上的革命變革。
3、現代西方哲學的特點
現代西方哲學一般是指19世紀中期以來的西方哲學。在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以后,一方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與傳播,另一方面是現代西方哲學的出現和發展。
在現代西方哲學中存在兩大思潮:即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兩大思潮??茖W主義思潮為法國哲學孔德所開創,人本主義思潮為德國的叔本華所開創,這種哲學承認哲學的世界觀功能,重視對世界本體和人生根基問題的探討,認為把握世界和人生的本質只能借助于非理性的生命直覺和神秘的內心體驗。
現代西方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在總體上都屬于唯心主義,是唯心主義哲學的現代表現形式。
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
(1)人的本質的科學含義及特點
(2)人的雙重價值的含義及對人生價值的評價
(3)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4、相對靜止是物質運動的特殊形式
靜止是指物質運動中的相對穩定狀態,是運動的特殊形式。靜止有兩種表現:一是指一事物相對于其它事物來說沒有發生位置的變化。二是指事物的性質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運動是永恒的、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靜止則是暫時的、有條件的,因而是相對的。在相對靜止中總是包含著絕對運動的一面,不運動的純粹靜止是沒有的;反過來,絕對運動中也有相對靜止的一面,沒有相對靜止的純粹運動也是沒有的。
承認事物的相對靜止具有重要意義:第一,相對靜止是運動的量度,只有承認相對靜止的存在,才能說明某一運動是什么事物的運動和什么形式的運動。第二,相對靜止是物質分化的根本條件,只有承認相對靜止,才能說明物質世界的多樣性。恩格斯指出靜止是生命產生的條件。第三,相對靜止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它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事物的可能。
5、物質及其存在形式
(1)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2)時間與空間的含義及其與物質運動的關系
6、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
(1)實踐的定義、特點及其基本形式
(2)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
(3)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特點
7、形而上學的機械決定論只承認必然性,完全否認偶然性;唯心主義非決定論把一切都看成是純粹偶然的,否定必然性。
辯證的否定
否定是事物發展的推動力量,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辯證的否定具有兩個重要特點:第一,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事物的發展只有經過批判、否定才能實現。第二,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否定體現著新舊事物之間的歷史聯系。
作為發展環節和聯系環節的辯證否定就是揚棄。揚棄就是對舊事物既克服又保留:克服體現了發展過程的非連續性;保留體現了發展過程的連續性,是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是包含著肯定因素的否定。
8、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肯定和否定及其關系
(1)質、量、度的含義及特點
(2)量變與質變的復雜性及其相互滲透
(3)“左”和右的錯誤
9、對立統一規律
(1)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及其原因
(2)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的含義及其關系
(3)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及其方法論意義
(5)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10、認識的發生和本質
(1)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
(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作為革命的、能動的反映論的特點
(3)認識的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兩大矛盾的含義及關系
(4)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知行觀的特點
認識的發展過程
(5)認識過程中兩次飛躍的含義、關系及實現兩次飛躍的條件
(6)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及其關系
真理與價值
(7)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
(8)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
(9)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含義及關系
(10)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的內容及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