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點擊免費訂閱:[QQ考試通] 大考小考一網打盡!
1.古典經濟學
古典經濟學產生于十七世紀中葉,完成于十九世紀初的英國和法國,尤其在當時資本主義最發達的英國得到最大的發展。古典經濟學奠定了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這是他們在科學上的功績。古典經濟學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剩余價值。但是,他們還沒有把剩余價值作為一個專門范疇同它的各種特殊形式區別開來,這是他們產生許多錯誤的重要原因。
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古典經濟學的科學成份,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使政治經濟學發生了革命變革。而其中的庸俗成份,則被庸俗政治經濟學所繼承和發展。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2)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的關系。
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
社會經濟制度的更替。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3、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商品的價值與價值量。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商品的二因素
是指商品所固有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兩種屬性。只有在商品經濟中,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商品既然是用來交換、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就不僅具有使用價值,而且具有交換價值。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系或比例。
商品的這兩種因素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二重性,它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統一體。馬克思科學地論證了勞動的二重性,從而完整地分析了商品二因素。
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對立統一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商品必須具有使用價值,耗費在商品生產上的勞動才能被社會所承認,形成價值。這是統一在商品中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一致性。但是,生產者要是自己實現了使用價值,就不能拿出去交換,實現其價值;而要實現其價值,就得放棄其使用價值。
4、價值
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或抽象的人類勞動,構成商品的因素之一。價值是商品經濟特有的歷史范疇:在任何社會條件下,勞動產品都有使用價值,但只有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即商品,它不僅有使用價值而且有價值。由于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人類勞動才表現為價值。因此,價值是一個歷史范疇。勞動產品成為商品的條件就是勞動表現為價值的條件。價值的歷史性由商品的歷史性所決定。
商品不是人類社會自始至終都有的,它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勞動產品成為商品,只因為他們是在社會分工的條件下彼此獨立進行的私人勞動或個別集團勞動的產品。
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5、紙幣和信用貨幣
紙幣由國家發行并強制流通的貨幣符號。紙幣之所以能夠成為貨幣符號,國家的強制力起著關鍵的作用。一般說來,國家的這種強制力只對本國有效,而對其他國家無效。
紙幣之所以能代替金屬貨幣是從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產生的。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是在商品流通過程中不停地周轉,不斷地從一個人手經轉到另一個人手里。對于每一個交換者來說,貨幣發揮流通手段的職能只是轉瞬即逝的事情,只要貨幣能夠成為交換媒介,使自己的商品賣出去,并能買回相當于貨幣額價值的商品就行了。這樣,在貨幣不斷轉手的過程中,單有貨幣的象征存在就夠了。
由于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只是一種代表一定價值的貨幣符號,它只能代替金銀貨幣執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而不能代替金銀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在紙幣流通的情況下,執行價值尺度職能的,仍然是金或銀,商品價值仍然通過金或銀來表現(見貨幣的職能)。
由國家發行的紙幣與信用貨幣不同。紙幣是從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產生的,而信用貨幣是從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中產生的。紙幣只是金銀的符號或貨幣符號,而信用貨幣一方面作為金銀的符號,代表金銀為流通服務,另—方面,則作為信用符號,體現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信用關系。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