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工業大學2007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生調劑聯系方式
院(系)、所名稱 |
招生學科專業及代碼 |
聯系人 |
聯系電話 |
郵箱 |
綠色包裝與生物納米技術應用重點實驗室 |
生物醫學工程(083100) |
江南 |
0733-2182107 |
|
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00) |
劉正軍 |
0733-2622048 |
|
倫理與道德教育研究所 |
倫理學(010105) |
賀文峰 |
0733-2622153 |
|
社會科學部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030503) |
沈芳芳 |
0733-2622996 |
|
外語系 |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050211 ) |
唐玉玲 |
0733-2622284 |
|
包裝設計藝術學院 |
美術學(050403) |
黃海文 |
0733-2182078 |
Huanghaiwen@163.com |
設計藝術學(050404)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080201) |
孫 曉 |
0733-2622294 |
|
機械設計及理論(080203) |
包裝與印刷學院 |
材 料 學(080502) |
鄧 進 |
0733-2182095 |
Dengjing0102@sina.com |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
電機與電器(080801) |
曾紅媛 |
0733-2622220 |
Dianqixi2622220@163.com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080804)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081101) |
計算機系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081202) |
王志斌 |
0733-2622485 |
Hngdjty@yahoo.com.cn |
計算機應用技術(081203) |
土木工程系 |
巖土工程(081401) |
何杰 |
0733-8182108 |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081404) |
經濟管理學院 |
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 (120202) |
劉桂玉 |
0733-2622324 |
|
備注:聯系人為各院、系研究生教育干事
綠色包裝與生物納米技術應用實驗室
0831生物醫學工程
(一)學科概況
生物醫學工程于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專業是湖南工業大學綠色包裝與生物納米技術應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專業,具有四個個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目前研究隊伍有固定研究人員18人,外聘研究人員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兩人,教授/研究員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9人,中級職稱人員6人。他們中絕大多數具有博士學位,其余的具有碩士學位。近五年來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SCI、EI、ISTP)論文逾100篇,出版書學專著2部,教材2部,獲得專利12項。目前承擔的省、部級主要項目1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其他省部級項目8項。本專業研究手段先進。主要儀器設備有AFM原子力顯微鏡、SEM掃描電鏡、熒光光譜與壽命分析儀、XRD射線衍射儀、NANOZETA納米粒度分析儀等先進設備。
(二)專業研究方向
1.生物芯片與生物傳感
目前主要進行下述研究:1)DNA微陣列(DNA芯片)的原位合成新方法新技術探索和應用研究;2)基于生物芯片技術的生物分析新方法;3)用于疾病發病過程及遺傳影響研究的基因芯片開發研究與應用;4)多肽芯片原位合成及其應用。
2.生物物理
本專業方向應用現代數學、物理、化學方法和生物信息學等學科交叉方法對界面、生物大分子、高聚物、微乳、膠體等體系中的生物大分子運動與相互作用以及生物分子之間的電子傳遞性質進行研究,獲取相關體系的生物學信息。同時對蛋白質分子的微觀結構、蛋白間相互作用進行探索研究,并對微觀結構與宏觀性質之間的聯系進行統計關聯,為藥物篩選提供理論基礎。
3.納米功能材料
本方向目前主要進行下述研究:1)磁性復合納米材料制備及其應用;2)納米纖維材料制備與應用;3)生物納米標記材料的制備及在生物分析中的應用;4)介孔與發光材料的合成和應用;5)可食用納米生物色素技術。
4.醫藥中間體與生物制藥(與湖南省輕工研究院等機構合作)
本方向主要從事下列方向的研究:(1)氨基酸衍生物;(2)蚊蟲驅避劑、合成香料;(3)精細與醫藥中間體;4)生物制藥。
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1201管理學科與工程
(一)學科概況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于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管理科學與工程是我院重點建設學科之一,經多年學科建設與研究積累,目前已形成金融工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現代企業組織與管理決策、企業信息技術與價值工程、企業間財務治理等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凝聚了一支由8位教授、10位副教授為骨干的學術隊伍,學科帶頭人陳世平教授為湖南省管理科學與工程學術帶頭人。2000年以來,本學科做了一些開拓性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三大檢索(SCI、EI、ISTP)論文8篇。已出版專著8部。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0多項。
(二)學科研究范圍
1、金融工程理論及應用:研究金融產品定價、金融風險計量、金融保險最優策略等理論問題,以一般框架下信用風險與債券定價問題、隨機波動滿足擴散過程的期權定價問題、金融風險計量理論以及金融保險最優投資,最優消費等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
2、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企業間合作關系對供應鏈整體及成員企業運作效益的影響問題、信息系統技術與電子商務應用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以及企業戰略信息系統的規劃問題、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調問題。
3、現代企業組織與管理決策:利用交易成本理論、博弈論與委托代理激勵理論,研究企業網絡組織、戰略聯盟、企業組織結構與內部激勵機制、以及企業技術創新與兼并重組等理論問題。以信息共享與利益分享等協調與激勵方法對企業網絡組織與企業戰略聯盟績效的影響、企業組織結構與內部激勵機制對企業橫向兼并決策行為及其效應的影響、企業技術創新與專利許可策略等為主要內容。
4、企業信息技術與價值工程:研究電子市場與企業信息化、企業信息技術能力的價值分析、信息空間的組織治理等問題。涉及電子市場與企業信息化、信息空間的組織治理和企業信息技術能力等內容。
5、企業間財務治理:利用契約理論、激勵理論等研究企業間財務戰略聯盟,企業間交易成本優化、利益協調與公司治理平衡,企業間財務激勵、約束機制,企業間財務信息披露及財務信息失真的治理等內容。
倫理與道德教育研究所
010105倫理學
(一)學科概況
倫理學學科于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研究隊伍結構合理、高學歷、高職稱且具有鮮明學術特色的專業學術隊伍,現有教授5人,研究員1人,副教授8人,講師4人,其中已畢業的博士3人,在讀博士2人,已畢業的碩士4人,在讀碩士1人。先后已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發表于《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學研究》、《哲學動態》、《道德與文明》、《孔子研究》、光明日報等核心刊物60余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和新華文摘轉摘論文30余篇;負責及主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27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3項,科研經費總額達31.6萬元;出版學術專著18部,教材3部,其中獲得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7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二)學科研究范圍
1、中國傳統倫理思想:該方向主要以我國傳統倫理思想研究為基點,重點研究傳統儒家倫理思想及其現代價值、中國古代經濟倫理思想與當代經濟倫理建構研究、中國古代家庭倫理道德研究、先秦管理倫理及其當代意義等課題。
2、 應用倫理學:以倫理學理論為基礎,主要研究當代中國在社會轉型時期所面臨的一系列前沿道德問題。如:經濟行為的道德價值分析及相關的制度建構研究;當前社會普遍存在道德失范與社會道德重建背景下傳媒的倫理責任及其價值建構問題;商品包裝倫理研究;決策倫理研究等
3、 德育教育:主要著眼于道德修養、德育科學、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社科部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是我校2006年新增碩士點,已經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與發展趨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兩個頗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力量較強,擁有教授9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人??蒲谐晒@著: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29部,完成了一批國家級、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獲得多項省部級成果獎。陳邵桂教授先后獲得湖南省社科規劃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項,與人合作撰寫的《論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動力觀》一文,1996年12月入選全國第三次鄧小平理論研討會,與會期間和會議代表一起受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并合影留念,獨著《世紀的追求——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振興中華的思想軌跡》,湖南人民出版社作為1998年度重點圖書出版,并參加第九屆、第十屆全國圖書展。李軍林副教授(博士)先后獲得湖南省中共黨史學會科研成果一等獎、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著有《鄧小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等2種著作,主編《跨世紀的理論思考》等書,現正參與譚雙泉教授主持的國家重點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研究》,主持湖南省教育廳青年基金項目1項、中國包裝總公司科研項目1項。吳長清副教授(博士)先后主持、完成省社科基金項目等多項研究項目,獲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國包裝總公司科技成果三等獎等,著有《江澤民權力思想研究》等著作。周宏軍教授主持、參與省社科基金項目等多個項目的研究,撰寫的《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論文被省委講師團評為一等獎。陳益元副教授(博士)撰寫的博士論文《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政權建設與農村社會變遷》,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資助,2006年由上海市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先后主持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3項。
外語系
050211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科于2005年獲得國家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三個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中西語言文化信息研究。本學科由一支年富力強,勇于開拓創新的教學科研隊伍組成,有教授8人,博士3人,副教授20余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43人,現有碩士研究生導師6名。本學科梯隊近年來在國內外各學術期刊上共發表論文400多篇,出版專著9部,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3項,目前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20余項。本學科點配備了自主學習型網絡語音教室600余座,配備了研究生培養專用的電腦30余臺,境外衛星電視接收系統,語言學習資源庫,5萬余冊的外文圖書資料室,訂閱了40余種外文專業期刊和10余種外文原版期刊。
應用語言學:在認知科學關照下,綜合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文化語言學等相關學科的觀點和方法,對社會變量造成的各種語言變異現象進行系統研究。將應用語言學理論研究與我國的外語教學改革實踐緊密結合,重點研究外語教學模式、外語教學方法、語言習得、語言測試等問題,特別在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上進行深入探討,為外語教學改革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翻譯理論與實踐:構建翻譯語境,對翻譯行為各構成要件及其相互作用關系作出系統分析;從認知科學中選取切入點與譯學嫁接,找出翻譯的認知規律;以翻譯目的為取向,研究文本類型――功能類型――翻譯策略之對應關系。
中西語言文化信息研究:從語言文化信息的角度,探討語言對文化的包涵,及文化對語言的能動作用;以文化視角開展中西文學及語言比較和研究,探求民族學,民俗學、民間文學等學科的差異與共性,揭示文化促進語言、語言承載文化的互動發展關聯。
設計藝術學院
包裝設計藝術學院是在全國藝術設計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教學、設計和科研單位。1985年在全國率先開辦包裝設計專業方向,經過不斷發展,現設有藝術設計、動畫和藝術設計學三個本科專業。擁有設計藝術學、美術學兩個碩士學位授予點。藝術設計專業為湖南省重點專業,設計藝術學為湖南省重點學科,現代包裝設計理論及應用為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現代設計史為湖南省精品課程。本院現有教職工9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4人,在讀本科生2357人,研究生74人。
050403美術學
1、陶藝理論與創作:陶藝是水、土、火的藝術,現代陶藝是把現代文化思潮與傳統陶瓷工藝的高度融合。陶瓷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我校的現代陶藝教育重點放在陶藝與繪畫、陶藝與設計等內容(環境、日用、現代、傳統),目的是讓我們的學生學習到更為完整的現代陶藝概念和服務于社會的能力,這是我?,F代陶藝教育的宗旨。
2、中外美術史與理論研究:本方向在全面、系統研究中外美術發展歷史的基礎上,注重美術與政治、經濟和文化關系的探討,結合時代發展需要,對美術作品鑒賞進行理論構建。本方向不僅圖書資料豐富,而且導師近年來先后承擔了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具有良好的學術研究平臺和基礎。
3、裝飾繪畫理論與創作:本研究方向重點是研究國內外傳統的、現代的、不同時代和風格的裝飾繪畫特點,并結合其他同類藝術的研究,進行再創造,實現從理論上、實踐上對裝飾繪畫的完善和創新。
4、公共藝術理論及創作:本學科側重在美術學、設計藝術學的學科交叉結合上,通過學習中外公共藝術發展史及公共藝術相關理論,了解公共藝術創作與工程實施相關方法及表現,對公共建筑、壁畫、雕塑、景觀、公共園林等公共環境,實施整體的創作研究與工程技術項目的方案實施。
050404設計藝術學
1、中外藝術設計史:主要研究中外藝術設計發展歷史、規律及其特征,旨在為當代和未來設計提供理論指導,培養具備扎實設計理論基礎,熟諳藝術品、尤其是設計作品創作技法,具有一定鑒賞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本方向的導師近年來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的科研項目,可以為研究生學習提供良好科研平臺。
2、現代設計理論與文化:本研究方向主要是在研究現代設計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借助考古學、人類文化學、符號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與研究方法,總結與歸納現代設計實踐的共性與規律性,以探索現代設計各種思潮與風格的理論體系和文化形態。
3、現代包裝設計理論及應用:主要研究包裝設計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內容包括包裝造型分析、包裝結構分析、包裝材料分析、包裝視覺傳達要素審美性分析。通過研究,進一步建構現代包裝設計的理論,使之在銷售包裝的設計實踐中加以應用。
4、數碼藝術與信息設計:本研究方向重點是研究數碼藝術設計理論與實踐,結合信息處理技術在數碼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實踐,研究在動畫、游戲等多媒體應用方面的創作理論與方法。
5、視覺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方向以平面的印刷品、互聯網與電子出版物等媒體為研究對象,包括標志、包裝、廣告、企業形象(CI)、書籍裝幀及網頁、動畫等設計方向,培養具備視覺傳達設計技術與平面媒體相結合,能從事視覺傳達設計理論與橫縱向課題開發、電子出版及相關文化產業的研究人才。該學科的導師近年來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的科研項目,為研究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研究與發展空間。
6、環境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方向培養從事環境藝術設計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以景觀設計、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園林藝術等為專業方向,教學內容綜合了建筑裝飾文化、建筑技術和園林方面的專業課和基礎課,培養學生具備設計創新和團隊合作精神,掌握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扎實的中外文文獻基礎,為今后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和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打下基礎。該學科的導師近年來先后承擔了多項省部級的科研項目,為研究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研究與發展空間。
7、服飾文化理論及應用:本方向側重從中外服飾發展歷史中,揭示服飾款式、風格的變遷與文化的關系,重點探討首飾文化的理論的含義,為創立中國服飾的民族品牌提供理論指導。
機械工程學院
080201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學科于2005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三個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隊伍層次合理,目前共有高職稱人員41人,其中碩士生導師10名,教授16人,副教授25人。享受zhengfu特殊津貼專家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人。先后已發表學術論文32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6部,獲得專利10余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和市級及其它科技獎勵5項,目前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共26項。本學科依托包裝機械研究所、現代水射流研究所、快速成型技術研究所、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高壓水射流與湍流應用技術及設備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機械基礎實驗室等單位,研究手段先進。主要儀器設備有UG+SE數據處理系統、超高壓水射流切割機、快速成型系統、激光測速系統、金相圖像分析系統等先進設備。主要研究方向是:
1、包裝機械制造與控制技術:研究自動包裝機械及包裝材料成型機械的制造及控制技術。
2、現代特種加工新技術:從事微細電火花加工技術、電火花加工CAD/CAM軟件、快速原型技術、水射流加工等技術的研究。
3、數控加工技術:研究機械零件數控加工工藝和數控程序的自動編制與集成。同時研究機械零件幾何與工藝信息向CAPP與CAM的有效傳遞。
080203 機械設計及理論
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是在包裝機械、礦山機械和化工機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于200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依托包裝機械研究所、現代水射流研究所、機械清洗技術研究所、快速成型技術研究所、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高壓水射流與湍流應用技術及設備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機械基礎實驗室等單位,研究手段先進。主要儀器設備有UG+SE數據處理系統、超高壓水射流切割機、快速成型系統、激光測速系統、金相圖像分析系統等。該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思想過硬、業務水平高、具有創新意識、富有朝氣的學術梯隊,共有高職稱人員3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7名,享受zhengfu特殊津貼專家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7人。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9項,專利授權20多項,發表科技論文600多篇。本學科教師近五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4項、省部級課題32項,經費總額600多萬元。特別是在高效脈沖水射流的理論、包裝機械設計理論、高效機械式強化傳熱技術應用和二次流強化水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使本學科在某些研究領域已達到了國內的先進水平。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080801電機與電器
電機與電器二級學科于2005年11月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4個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該學科研究隊伍層次合理,目前共有高職稱人員15人,其中碩士生導師7名,教授7人,副教授8人。享受zhengfu特殊津貼專家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人。先后已發表學術論文210篇,出版學術著作6部,獲得多項專利,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余項,目前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共16項。本學科依托電氣工程教研室、湖南省優秀教學示范基地——電子實習中心、湖南省示范實驗室——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實驗室、湖南省重點專業——自動化等單位,研究手段先進。主要研究方向是:
01新型電機及其驅動控制系統
02 電力電子技術應用
03 現代交流調速系統
04 新型電機理論分析與設計
080804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二級學科于2003年9月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依托電氣工程教研室、湖南省優秀教學示范基地——電子實習中心、湖南省示范實驗室——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實驗室、湖南省重點專業——自動化等單位,研究手段先進。擁有各類實驗設備310臺(套),設備總值300多萬元。該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思想過硬、業務水平高、具有創新意識、富有朝氣的學術梯隊,共有高職稱人員16人,其中博士后3人,碩士生導師4人,享受zhengfu特殊津貼專家2人,教授4人。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先后已發表學術論文240篇,出版學術著作5部,獲得多項專利,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承擔了“燃料電池客車電機及其控制系統”、“EQ6110HEV混合動力城市公交車用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等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共26項。主要研究方向是:
01電力電子自動控制系統
02現代電力電子技術及系統
03現代控制理論及其在電力電子系統中的應用
04 電網無功補償與諧波污染治理
08110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是在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于2005年11月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F有高職稱人員2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博士后2人?,F有電工與電子基礎實驗室、自動化專業實驗室、電氣工程學科基礎實驗室等多個實驗室,擁有各類實驗設備430臺(套),設備總值400多萬元。目前經常性訂閱的各類刊物為106種,本單位各學科的圖書11.93萬冊。目前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承擔了“非線性動力系統的混沌智能控制方法研究”、“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在燒結過程中的應用”、“脈沖系統的定性研究及其應用”、“激光全息印刷防偽與裝飾技術”等省部級科研項目19項。近幾年有“智能圖像信息處理方法及其在工業系統中的應用”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包裝工業過程智能控制新理論研究與開發”、“包裝生產線上的智能檢測機器人”、“鋁塑泡罩產品計算機圖像檢測系統”科研項目等15項獲省部級獎勵。主要研究方向是:
01智能控制理論及其工程應用
02自動化集成技術與應用
03優化控制、系統集成
04混合系統穩定分析及其應用
包裝與印刷學院
“材料學”和“材料加工工程”學科是我校的重點學科,目前均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材料學”學科是湖南省十一五重點學科。上述兩個學科的科學研究和研究生培養平臺包括:(1)兩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國包裝總公司包裝新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和“綠色包裝與生物納米技術應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2)三個省部共建基礎實驗室——“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實驗室”、“包裝原理與技術實驗室”和“印刷原理與技術實驗室”;(3)兩個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省輕工研究院”。目前,科研用實驗室面積超過 5000平方米,科研用儀器設備總值超過 3000萬元。
“材料學”和“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的科學研究和研究生培養主要方向包括:(1)高分子材料加工及功能化;(2)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與制備;(3)新型高性能包裝與印刷材料;(5)包裝防護原理與技術;(4)先進材料制備與加工成型技術(6)包裝、印刷過程控制與設備等。近5 年來,上述兩個學科共主持和參與國家863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省部級項目30多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7項;省級鑒定成果10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轉化科技成果8項;出版教材(教學用書)22部;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超過100篇。上述兩個學科擁有一支科研能力強、學術水平高、年齡結構合理的碩士生導師隊伍,其中教授(研究員)15人,博士20人。目前在讀研究生45人。
“材料學”和“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的依托單位——包裝與印刷學院,目前在國內和國外頗具影響力。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包裝教育委員會、中國包裝技術培訓中心、、中國包裝總公司包裝新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全國性專業技術中心均以我院為依托建設。我院 2003 年被國際包裝組織 IAPRI 接受為正式會員,并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德國斯圖加特應用科技大學、法國蘭斯大學、韓國延世大學、日本神戶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中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湖南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建立了廣泛的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關系。
計算機系
0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
(一)、學科概況
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于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在讀碩士研究生42人。該學科經過10余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四個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隊伍層次合理,目前共有高職稱人員16人,其中有湖南省學科帶頭人2人,碩士生導師9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人。在《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及《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及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SCI、EI、ISTP)收錄論文38篇,出版書學專著6部,教材6部,獲得專利1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4項及十余項其它科研項目。本學科依托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學校網絡中心等單位,研究設施完備,研究手段先進。
(二)、本學科研究方向
1、數字水印與網絡信息安全:
2、網絡智能信息處理
3、計算機控制技術
4、管理信息系統:
081202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一)、學科概況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學科于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研究隊伍層次合理,目前共有包括湖南省學科帶頭人及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在內的高職稱人員17人,其中碩士生導師9名,教授5人,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人。先后在《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及《Evolutionary Computation》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其中三大檢索(SCI、EI、ISTP)論文32篇,出版書學專著6部,教材6部,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及其他省部級項目2項。本學科依托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學校網絡中心等單位,研究設施完備,研究手段先進。
(二)、本學科研究方向
1、軟件工程與軟件工程環境
2、語義web服務與網格計算
3、智能計算
4、分布式及嵌入式數據庫:
土木系
081401 巖土工程
(一)學科概況
巖土工程學科于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六個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隊伍層次合理,目前共有高職稱人員20人,其中碩士生導師5名,教授(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5人,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1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人。先后已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三大檢索(SCI、EI、ISTP)論文38篇,出版書學專著6部,教材10部,獲得專利13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工程勘察設計獎6項。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及其他省部級項目23項。本學科依托巖土工程研究所、部省共建力學實驗中心、巖土工程實驗室、室內大比例的模型實驗室等單位,研究手段先進。主要儀器設備有同步多點加載實驗系統、動三軸試驗機、壓剪試驗機、動態測試分析系統、工程動測儀、土工試驗微機數據采集處理系統、三軸剪力儀、四柱式電液伺服壓力實驗機等先進設備。
(二)學科研究范圍
1、樁-土共同作用理論及應用:研究不良工程地質條件下樁基礎的沉降和承載力計算分析理論,以研究大直徑樁的荷載傳遞理論、橫向受荷樁與土的相互作用、膨脹土與樁的相互作用及超長樁和嵌巖樁的荷載傳遞理論等學術前沿的熱點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
2、地基處理技術:以探索新型、實用的地基加固新技術為重點,以錐式剛性摩擦樁復合地基、多元復合地基、變截面柔性樁及散體材料樁復合地基的承載及變形性狀、循環荷載作用下復合地基的承載及變形性狀為主要研究內容,開辟一條高效、方便、經濟的加固不良地基的新途徑。
3、邊坡穩定理論與實踐:主要從事邊坡及洞室穩定性分析。主要內容包括:邊坡的可靠性分析、深基坑穩定性分析、土與支護結構的相互作用、土坡漸進破壞過程分析、震動載荷作用下邊坡的穩定、地表沉陷的預測與控制、支護結構與圍巖的相互作用、圍巖參數反演。
4、巖土地質災害防治:主要從事高地應力下深部地下工程的誘變災害與防治、特殊土工程問題、滑坡災害問題的防治與治理理論與試驗研究、交通荷載作用下的路基和路基邊坡的穩定性研究。
5、深基坑開挖及新型支擋結構:研究主要從事深基坑開挖技術研究、土工加筋技術的研究、新型支擋結構的研究、土工勘察原位測試機理的研究、特殊土關鍵技術研究。
081404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一)學科概況
本學科研究為滿足人類生產和生活要求所需的各種人工環境。其內容包括民用與工業建筑、運載工具及人工氣候室中的溫濕度、清潔度及空氣質量的控制,為實現此環境控制的采暖通風和空調系統,與之相應的冷熱源及能源轉換設備,以及燃氣、蒸汽與冷熱水輸送系統。本專業的中心任務是在盡可能減少對常規能源的消耗,降低對大氣環境污染的基礎上,為人類提供各種最適宜的人工環境,促進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續發展。
本學科以傳熱傳質學、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人工環境學基礎理論,并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機電技術等。研究內容設計人工環境系統的基礎理論,但更側重于人環境系統的設計與施工、運行調節和設備開發等實際工程應用中的理論問題。
該學科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2人,在讀博士4人。近三年,學科組共取得了10多項科研成果,目前在研的項目有1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基金1項、部級項目2項、以及其它企事業單位委托的科研項目等。學科組獲湖南省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近三年,發表論文共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5篇;目前在讀研究生3人。
(二)學科研究范圍
本學科主要研究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和設備研制等有關的理論、方法和工藝。
主要研究方向有:
1、計算流體力學在建筑環境與設備仿真中的應用;
2、建筑節能技術;
3、城鎮污水處理生化技術;
4、室內空氣品質檢測技術;
5、二次流凈化技術。
經濟管理學院
120202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專業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學科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管理決策與系統分析、戰略管理與公司運作、市場營銷與商品包裝、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財務與投融資分析、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等六個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隊伍結構合理,目前共有高級職稱人員35人,其中碩士生導師21名。近年來,我院致力于學科建設,加強教師學術隊伍建設。在科研學術方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注重加強與學術界的交流與聯系。在實踐教學方面,積極參與社會生產和科研實踐活動。目前,我院正積極申報,“工商管理”和 “區域經濟學”兩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
近年來,我院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很高,科研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2000年至2006年,我院獲國家社科立項基金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湖南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7項;湖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項目11項;湖南省財政廳項目3項;湖南省教育廳項目9項;湖南省科技廳項目7項;中國包裝總公司項目5項;株洲市各部門科研項目立項11項;校級科研項目立項20項。先后發表各類科研學術論文350余篇;出版各類學術專著8部;各種教學科研獎勵15項。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