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結構工程、巖土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含交通工程方向)、防災減災工程及相近學科
接收2010 年碩士研究生調劑
各位考生,歡迎報考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研究生!土木學院接收2010年考研調劑考生,請到http://tumu.bucea.edu.cn/shownews.asp?newsid=247&classid=3下載調劑登記表,填全相關內容并發送到wuzhipeng@bucea.edu.cn。請勿在網站上留言。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的北平高工。1936年本校開設的土木工程專業一直延續至今,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土木工程學科之一。七十余年來,為首都城市建設行業培養了大批技術骨干和高級管理人才,其中包括建筑工程領域的杰出領導人李瑞環同志,六位全國工程設計大師,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首都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學院下設四個系和兩個研究所。即:建筑工程系,道路橋梁與交通工程系,地下工程系和材料工程系;土木工程應用技術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始于1982年,現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五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即: 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下的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巖土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 和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下的道路與鐵道工程;此外,還有建筑與土木工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和中澳合作辦學土木工程工程碩士項目。土木工程專業于2002年被確定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專業。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2006年通過建設部土木工程專業評估。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土木工程一級重點建設學科,并榮獲“北京市特色專業”稱號。2009年經教育部批準,榮獲“國家級特色專業項目”。近年來,北京市政府加大了辦學投入,2009年,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各類專項建設經費近2000萬元, 在研科研項目經費達2000余萬元。大部分實驗設備已進入北京市高校先進行列,達到發達國家研究型大學的條件。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的土木工程學科已進入全新發展時期。
學院現有教授12名、副教授24名,90%的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6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近半數的教師曾在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等國長期工作、學習或講學,畢業于世界著名學府。著名巖土動力學家、莫斯科大學正博士戚承志教授,是第十位獲得俄羅斯正博士學位的華人,2009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學院充分利用首都北京科研院所集中及行業界強大的校友優勢,聘請數十位全國知名專家擔任研究生導師。
學院始終以教學、科研為中心,以理論聯系實際和面向國際大都市建設為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院的科研領域涉及建筑結構工程、防災減災、現代施工技術、路基路面工程、市政橋梁工程、地下空間開發及利用、現代大都市交通系統和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等。近五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科技成果獎、教材獎40余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50余篇。目前承擔多項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大量橫向科研項目。
學院在七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以行業為依托,與北京市各大設計院、建筑公司、市政路橋公司、地鐵建設公司、建設監理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等大型土建企業和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學院注重工程實踐,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創建了北京建工建筑設計研究院、京精大房建設監理公司、致用恒力建材檢測公司、遠大工程施工公司。擁有工程設計國家甲級資質、建設監理甲級資質以及北京市高校唯一的工程結構與建材檢測資質。2010年學院與北京城市建設行業四個龍頭單位聯合申報的“工程結構與新材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獲得北京市政府批準。作為北京市城市建設行業與高校唯一的工程研究中心,必將成為推動首都城市建設行業科技進步的推動器。
學院注重國際學術交流,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戴維斯加州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國際大學、北達科他州立大學、南澳大利亞大學、日本武藏工業大學、德國Wupptal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建筑大學、圣彼得堡建筑大學、波蘭琴斯托霍瓦科技大學、亞美尼亞國立建筑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與部分學校建立了教師、學生的交流計劃。伴隨著首都北京向著世界城市目標的邁進,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正以嶄新姿態,為首都北京的土建行業繼續培養合格人才,并逐步發展為本學科應用科學技術的研究中心。
通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展覽館路1號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院辦 吳老師<收> 郵編:100044
電話:68322520 吳老師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