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金融聯考背景概況
為提高金融學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質量,引導和規范金融學專業本科階段教學,提高我國金融學教學和科研水平,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業發展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在長期醞釀和精心準備的基礎上,全國13所大學和金融教育機構決定從2002年開始,在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中,對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金融學”科目實行聯合考試。
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聯考是參加單位自我規范的協調行動。聯考的準備工作歷時近兩年時間,在這段期間里,聯考單位分別在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和南京大學召開三次工作會議,就有關問題進行討論,達成共識,組織落實。在教育部的支持和具體指導下,在聯考單位研究生院的積極配合下,聯考工作得以順利地,有步驟地開展起來。
2. 金融聯考的目的與基本要求
金融聯考的目的是:(1)規范金融學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考試范圍、內容和形式,統一試題的難易程度;(2)增加入學考試的透明度,吸引更多的優秀考生報考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提高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生源質量;(3)引導和規范金融學專業本科階段教學,使金融學專業教學與科研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
聯考的基本要求是:要求考試理解與掌握“金融學基礎”(含經濟學原理和金融學原理兩部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能夠掌握和運用一定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較寬的專業知識面和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002-2006年參加金融聯考的高校
首批參加“金融學”聯考的13個單位是:(按各單位參加聯考確認函日期為序)南京大學,清華大學,蘇州大學,武漢大學,遼寧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南開大學,暨南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和復旦大學。
參加2003年第三次金融聯考的12所高校是:遼寧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和南開大學;2003年聯考的科目是“金融學基礎”,考試內容含經濟學原理,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3個部分。
參加2004年第三次金融聯考的13所高校是:遼寧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和南開大學;2004年聯考的科目是“金融學基礎”,考試內容含經濟學原理和金融學原理兩部門。
參加2005年第四次聯考的15所高校包括(按拼音字母排序):東南大學、復旦大學、杭州商學院、暨南大學、江西財經大學、遼寧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山東經濟學院、上海財經大學、蘇州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山大學。
參加2006年第五次聯考的16所高校包括(按拼音字母排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復旦大學、湖南大學、暨南大學、江西財經大學、遼寧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蘇州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和中山大學。
4.聯考的科目與內容
2005年聯考的科目是:“金融學基礎”,考試內容含經濟學原理和金融學原理兩部分。2005年聯考內容對宏觀、微觀金融學兩部分的相對比重進行調整,適當增加微觀金融學的比重,試題結構中,五類題型分布不變,調整題型順序,適當降低選擇題難度,論述題不再采取選擇答題方式。
2006年聯考的科目仍然是:“金融學基礎”,考試內容含經濟學原理和金融學原理兩部分。2006年聯考,微觀金融的增加仍是發展趨勢,但增加的幅度和難度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在試題結構方面,2006 年的聯考試題將在2005 年試題的基礎上取消名詞解釋和多項選擇題,增加單項選擇題和簡述題的比重。
5. 06年試卷結構與時間安排
2006 年考試試卷結構如下(共150 分):
單項選擇題(2 分×22 題,共44 分)
簡述題(前2 題7 分×2 題,后2 題8 分×2 題,共30 分)
計算題(8 分×3 題,共24 分)
論述題(前2 題每題16 分,后1 題20 分,共52 分);
考試為筆試,考試時間為3個小時。
6.2006年金融聯考大綱最新變化
1.微觀金融的增加仍是發展趨勢,但增加的幅度和難度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在試題結構方面,2006 年的聯考試題將在2005 年試題的基礎上取消名詞解釋和多項選擇題,增加單項選擇題和簡述題的比重。
2.參加2006 年第五次聯考的16 所高校中,增加了一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減少了一所山東經濟學院。
3.2006 年考試試卷結構:
? |
單項選擇題(2 分×22 題,共44 分) |
? |
簡述題(前2 題7 分×2 題,后2 題8 分×2 題,共30 分) |
? |
計算題(8 分×3 題,共24 分) |
? |
論述題(前2 題每題16 分,后1 題20 分,共52 分) |
表1 《2006 年金融聯考大綱》與《2005 年金融聯考大綱》比較
|
2005 年 |
2006 年 |
1 |
[金融聯考概況] 對2005 年的聯考工作的改進提出了具體建議和安排:2005 年的聯考內容將對宏觀、微觀金融學兩部分的相對比重進行調整,適當增加微觀金融學的比重; |
[金融聯考概況] 微觀金融的增加仍是發展趨勢,但增加的幅度和難度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在試題結構方面,2006 年的聯考試題將在2005 年試題的基礎上取消名詞解釋和多項選擇題,增加單項選擇題和簡述題的比重。 |
2 |
[金融聯考概況] 參加2005 年第五次聯考的16 所高校是(按拼音字母排序):東南大學、復旦大學、湖南大學、暨南大學、江西財經大學、遼寧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山東經濟學院、上海財經大學、蘇州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和中山大學。 |
[金融聯考概況] 參加2006 年第五次聯考的16 所高校是(按拼音字母排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大學、復旦大學、湖南大學、暨南大學、江西財經大學、遼寧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蘇州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和中山大學。 |
3 |
2005 年考試試卷結構如下(共150 分): 名詞解釋(5 分×6 題,共30 分)選擇題(2 分×10 題,共20 分)不定項簡述題(8 分×3 題,共24 分)計算題(8 分×3 題,共24 分)論述題(前2 題每題16 分,后1 題20 分,共52 分) |
2006 年考試試卷結構如下(共150 分): 單項選擇題(2 分×22 題,共44 分)簡述題(前2 題7 分×2 題,后2 題8 分×2 題,共30 分)計算題(8 分×3 題,共24 分)論述題(前2 題每題16 分,后1 題20 分,共52 分) |
7.附錄
2004年幾所大學金融學聯考參考書目
復旦大學:
《2004年全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聯考(金融學基礎)考試大綱》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國際金融新編》(第三版)姜波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RMB36)
《現代貨幣銀行學教程》(第二版)胡慶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RMB35)
《西方經濟學》高鴻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MB65)
《現代西方經濟學習題指南》尹伯成,復旦大學出版社|微+宏(RMB24+22)
《投資學》劉紅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MB32)
南開大學:
《2004年全國金融學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聯考(金融學基礎)考試大綱》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
《國際金融》錢榮堃、馬君潞、陳平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
《國際金融學》姜波克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貨幣銀行學》易綱、吳有昌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西方貨幣銀行學》李崇淮、黃憲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年
《貨幣銀行學》黃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上海財經大學:
《2004年全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聯考(金融學基礎)考試大綱》金融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聯考指導
小組,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
《貨幣銀行學》戴國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
《國際金融學》馬君路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
《西方經濟學簡明教材》尹伯成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
《證券投資學》霍文文,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
(注意:05/06年大綱均未指定教材,也沒有輔導班,僅以金融聯考指導小組秘書處頒布的金融學考試大綱為準)
2004年金融聯考院校復試分數線 |
復旦大學 |
364 |
東南大學 |
347 |
上海財經大學 |
346 |
南開大學 |
340 |
中山大學 |
340 |
浙江大學 |
340 |
廈門大學 |
335 |
山東大學 |
310 |
2005年金融各院校復試分數線 |
南開:政治60 英語60 數學95 金融聯考95 總分340
復旦:政治60 英語60 數學90 金融聯考90 總分375
中山:政治60 英語60 數學90 金融聯考90 總分375(根據網友更正) 南京大學?。叮埃梗埃常叮?BR> 武大 345(根據網友補充)
浙大 355(根據網友補充)
廈大:兩條線符合任意一條都算過線
政治60 英語60 數學90 金融聯考90 總分330
政治60 英語55 數學90 金融聯考90 總分355
(廈門大學金融不要第二線的,其次,復試金融學是345.可是內部已經是已經決定 360以下的原則不要,360到345的只是給外人看的,好讓明年繼續有人敢報考,除非本校本專業而且復試表現很突出的,而360以上的復試表現很差 的也刷掉1.2個)
浙大今年355分
上財:361(55/83) | |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