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一則“大家都不要自考了,聽聽北大陳瑞華是怎么貶低你們的”帖子在全國各大自考網、考研網上激起熱評。本報記者就此連線陳瑞華教授時,他表示,我不愿傷害自考生,但是,如果自己的言行對自考生造成了傷害,他愿道歉。
雖然網上的討論已相當激烈,當事人陳瑞華還是4月10日晚從學生口中知道的。陳瑞華說,他自己上網瀏覽了帖子后,心情很復雜,他想通過本報澄清三點:
網上所記錄的他上課時說的話只有部分是屬實的,有七八處是不實或偽造的。陳瑞華回憶,那些話是在4月5日第一二節北大法學院刑事訴訟法課上講的。當時有超過300名學生在聽講,其中200名學生是北大自己的學生,其余是旁聽的。他承認,在講到刑事訴訟中的當事人問題時,涉及到今年考研話題,是講過類似“大量自考生進入復試,而把北大自己的優秀生拒之門外,是法學院的悲哀、北大的失敗”的話,前后不超過一分鐘。陳瑞華覺得很郁悶,“我絕沒有講過侮辱自考生的話”。沒說自考生“混吃、混喝、蹭課聽”,也沒奉勸自考生“別在這兒浪費時間了,北大不歡迎你們,鄙視這些沒受過正規教育的人”。至于網上提到“今年我們下決心,凡是進入復試的自考生,我們一個都不要,檔次太低”的話,他更是予以否認:“法學院從來沒有這樣的討論,何況我本人只是一名普通教師?!?/P>
陳瑞華說,他尊重自考生,對他們沒有歧視,更沒有惡意。他了解的自考生大多奮力拼搏,專業學習出類拔萃,有的還成了學有成就的專業人才。他們是刻苦努力、拼搏向上的群體。自學考試這種形式很好地彌補了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不足。雖然他認為部分自考生缺乏正規系統的專業教育,在研究潛力上有缺失,但絕不是針對全體自考生的。他說,去年法學院刑法學專業錄取了幾名自考生,今年他所在的訴訟法專業也招收了一名自考生?!霸谖业恼n堂上,一直就有許多正在為考研做努力的自考生,我的課從來沒有拒絕過他們,他們的提問我也給予盡可能的解答。”
他本人對自考生和本校生一視同仁。北大法學院和其他研究機構一樣,認為自考生沒有先天劣勢。社會不會歧視任何一名有實力的自考生。對自考生來說,關鍵是個人要努力拼搏,多讀書,多鉆研,多關注現實問題,提高自己研究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北大一直有兼容并蓄的傳統,從蔡元培先生當校長時就是如此,一直延續至今。陳瑞華說:“任何一名自考生在不影響北大教學秩序的前提下,都可以到我的課上旁聽,并隨時提出學習上的問題?!?/P>
陳瑞華在澄清了上述事實后表示,網上的信息被人為夸大和扭曲了。他希望自考生能理解,他是沒想傷害自考生的。他也曾試圖在網上表明自己的心意,卻發現網上幾乎是一邊倒的聲音,不同的聲音根本無法登錄。
記者采訪中發現,自考生大多能冷靜對待這場“歧視風波”。網名diffulty的考生說,我是自考生,絕不愿被人家小看。我們是一群勇敢的人,走上了一條充滿荊棘的艱辛之路,我們必須成功而且必須更成功,否則所有的憤怒或者抗議將統統無效,將被輕易地丟進時代的垃圾箱。“當你是小草的時候,會經常受到各種各樣的踐踏和漠視,你的抗議是蒼白和無力的;長成參天大樹時,你會受到各種仰視的目光,任何無視你存在的人將會接受一個憨實的碰壁。”(記者:邵會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