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等國家重點大學近年來招收農村學生的比例呈下降趨勢,貧困地區教育質量有所下降,教育價值有所失衡,教育行為有所失范,特別是教育公共投資不足,國民占有教育資源嚴重不平等等教育公平性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普遍關注。 接連兩天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廣西代表團上至自治區領導,下至基層干部,對推動教育公平問題都反響熱烈。
來自基層的徐欽恒代表說,作為西部的一個少數民族地區,轉移農民才能富裕農民,要轉移農民就得重視農民教育。以前教育資源比較偏重高等教育,農村基礎教育長期得不到照顧,致使上大學的農家子弟越來越少。接受教育是每個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在“以人為本”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實現教育公平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7個農民不吃不喝才能供養一個大學生
“西部地區一個大學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當于貧困地區7個農民一年的純收入,一個本科生4年至少得花2.8萬元,相當于貧困縣一個農民家庭十幾年的收入。你說農民的子弟怎么上得起大學?”楊才壽代表算的這筆賬在代表中引起了強烈反應。
曹伯純代表說,以前我們在貧困地區調研時,發現困難群眾往往是因為自然條件惡劣,難以發展生產而貧困;現在不少農民家庭卻是因為送子女上學而貧困。要構建和諧社會,解決教育不公平的問題拖不得、也拖不起。
陸兵代表接過話頭:“教育不公,說到底就是教育布局、教育投資、教育師資力量調配不合理所造成的。比如現在的教育資源,絕大多數都投到高校去了,而對基礎教育的投資少得可憐。所以現在的孩子讀書,考高中比考大學還難。這種狀況不改變,使青少年過早地走向社會,不僅會影響下一代的素質提高,而且還會影響整個社會的就業和穩定。”
“兩基”欠賬不知何時才能還清
賀州市市長陳利丹代表講了他所面臨的“難題”。“兩基”(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達標攻堅工程的工程款欠賬較多,影響了目前的農村教育。前些年,農村稅費里還有鄉統籌、村提留、教育附加等項目,因此不少縣區為了早日達標,向銀行舉債或由一些老板先墊付工程款,相當于提前用了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教育附加費。如今隨著農村稅費改革,農業縣、鄉、鎮的財政收入銳減,一些老板一看勢頭不對,急著要收回工程款,有的鄉村學校甚至被封了。要還這筆欠賬,對不少縣區來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縣區70%的財政收入都用來支付老師的工資,再加上其它“吃飯財政”支出,不知得等到何時才能還清這筆欠賬。
60%的農村人口只獲得23%的教育資源
“現在都在談素質教育,但在眾多的農村中小學教育中,沒有素質教育亟需的師資力量,也沒有資金對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林東池代表說。林東池所在的廣西幼兒師范學校只提供中專學歷教育,生源素質較低?!耙郧岸际侵锌汲煽兒玫膶W生才能上中專、中師,但隨著中專學歷教育逐步淡出、高校擴招,中考成績在400分以上的學生都愿意選擇普通高中,希望最終能考上大學。這些年,學校的錄取線都在300分左右調整。這樣的生源素質,畢業后去中小學當老師,能提高農村學生的素質嗎?”
“全社會5800多億元的教育投資,總人口占60%的農村只獲得其中的23%?!薄巴ㄟ^交贊助費、擇校費進入高中的平均比例占19.5%,進入城市重點高中的比例則達25.2%?!贝髮W教師出身的甘幼玶代表指出,重點中學是優質教育資源的集中體現,家長和考生趨之若鶩,難免成為腐敗滋生的溫床。不少代表提議,應公開重點中學的教育資源,對其收費實行聽證。聽證代表應具有廣泛性,其中家長代表不應少于代表總數的1/2,同時要擴大知情面和參與面,以確保聽證會的公開透明。(記者劉光金、龐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