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院及學位點:
為進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和效益,適應碩士學位授權點迅速增加的實際情況,各研究生學位點應對各學科專業的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修訂。為指導各單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修訂培養方案的基本原則
1、本著優化學科結構、突出學科特色、提高辦學效益、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原則,開展研究生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
2、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和國家有關文件規定為依據,反映國家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基本要求,體現本學位點的辦學優勢和特色。
3、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規律,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與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各級各類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要。
4、認真總結本學位點的研究生培養經驗,積極吸取有關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各項研究成果,大膽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研究生培養經驗和管理模式,進一步優化和規范研究生培養過程。
5、要努力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注重發揮研究生的個人才能和特長,突出研究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方案應為制訂研究生個人培養方案留有足夠的回旋空間,使研究生的培養在滿足培養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時,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可對課程選擇、科研實踐及學位論文選題等進行不同的安排。
6、培養方案原則上應按照一級學科制訂,沒有一級學科的學位點按二級學科制訂;
二、培養方案的基本內容
培養方案是培養單位進行研究生培養的主要依據,一般應包括:培養目標、研究方向、學習年限、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研究選題、培養方式與方法、考核方式及要求、學位論文工作及各學位點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其他內容(如教學實踐、科研實踐、學術活動等)。培養方案應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考核、檢查。
1、關于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應根據國家對學位獲得者的基本要求,結合不同學科專業、不同類型的研究生培養以及本單位的特點,闡明對本學科專業碩士學位獲得者在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方面應達到的廣度和深度,科學研究能力或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能力,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質、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2、關于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設置要科學、規范,寬窄適度,相對穩定,數量不宜過多。應考慮本單位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密切關注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具有重大或深遠意義的領域,努力把握本學科專業的發展趨勢,使研究生的培養立足于較高的起點和學科發展的前沿。所設研究方向應確屬本學科專業范疇。
3、關于學習年限
研究生的學習年限在達到培養目標所要求的前提下由學科點自行確定,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并且可根據實際情況允許研究生提前或延期畢業。非全日制攻碩士學位的學習年限一般不超過4年;
4、關于課程設置
政治理論課程和外國語課程的設置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政治理論課要重視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要結合我國國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職業道德、團結合作精神和堅持真理的科學品質的培養。外國語課程應重點培養研究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碩士生應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
學位課的設置應根據各學科專業、各類型的研究生培養的具體要求,注意課程體系的優化、課程內容的合理性和整體功能。課程設置可按一級學科范圍內相關的二級學科進行拓寬,要體現二級學科本身的特征和學科應有的知識結構。
選修課的設置要體現學科發展的前沿,適應高層次專門人才培養的高、精、深的要求以及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要反映交叉學科、邊緣學科和新興學科的新發展,并應根據學科發展和社會需求變化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
碩士生階段的課程要注重基礎性、寬廣性和實用性。面向碩士生階段的課程內容要與本科生階段的課程內容拉開檔次。
對于培養方案內確定的課程,應編寫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教學大綱應包括課程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要求、預修課程、考核方式、參考書目等。
研究生課程的考核方式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應有一定量的筆試。
5、關于學位論文工作
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應鼓勵碩士生參與導師承擔的科研項目,注意選擇有重要價值的課題,學位論文要有新見解。
培養方案應對學位論文工作的全過程,如開題報告、論文中期檢查、論文評閱和答辯程序等環節和要求作出具體制定,切實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
6、關于培養方式與方法
研究生培養方式應靈活多樣,應充分發揮導師指導研究生的主導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發揮學術群體作用的培養機制。應強調在培養過程中發揮研究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更多地采用啟發式、研討式的教學方式,可規定研究生參加必要的學術講座、學術報告、討論班、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加強研究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對于除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工作以外的其他培養環節,培養方案也應有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