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北京中醫藥大學作為唯一一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以及教育部直屬院校,擔負著弘揚中醫藥文化,發展中醫藥科技產業,加強對外交流,在世界傳統醫學及文化教育領域進一步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的歷史使命。九五期間在中醫藥管理局和教育部的領導下,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取得了重大的標志性成果。國家重點學科六個,局級重點學科十個,北京市重點學科三個。在新的歷史時期,我校同樣是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前景光明而任務艱巨的客觀形勢。面對兄弟院校強勁的發展勢頭,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歷史責任感,通過“五”“211”工程建設,努力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層次、加強內涵建設、增強綜合實力、突出辦學優勢。只有這樣,才能在中醫藥行業院校中體現一流水平、保持首善地位,才能真正發揮國家重點中醫藥院校的示范和輻射作用,為中醫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為中醫藥學術的發展,為中醫藥現代化作出貢獻。
我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加強科學研究、提高學術水平為先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學科建設為重點,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關鍵,以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順應教育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的新趨勢,牢固樹立特色意識和開放意識,努力構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并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辦學模式以及教育、科技、醫療和社會服務相互促進的自我完善機制,堅持為實現中醫藥現代化、促進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服務,努力為我國生命科學、醫學科學和健康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建設的戰略著眼點
1)根據“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要在保持和發展中醫藥特色并賦予時代特征,將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的中醫藥學提升為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方面做出貢獻。
2)通過中醫藥學與現代自然科學特別是生命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滲透,瞄準中醫藥發展的重大問題,提高中醫藥學術整體水平,實現中醫藥現代化,為進一步提高人類對生命和疾病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為世界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3)通過提高中醫臨床療效,并參與保健康復,為人民健康做出貢獻。
4)通過提高中醫藥研發能力,為中醫藥產業特別是中藥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5)通過提升學科建設的先進性、通用性與開放性,為提高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程度,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做出貢獻。
建設思路
1)以重點學科為核心,以凝煉學科方向為關鍵,通過交叉提升水平,瞄準關鍵實現綜合。突出和保持中醫藥主體學科的優勢和特色,積極培育生命科學及技術、信息、哲學等相關學科、支撐學科。瞄準中醫藥學術與產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問題,在二者交叉滲透過程中實現綜合,并從中選擇“211工程”建設重點學科和學科發展方向,在與包括生命科學與技術在內的現代科學技術相互交叉綜合的高度上,實現異峰突起,走跨越式發展之路,走有特色發展之路。
2)處理好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究的關系。一部分學科從事基礎研究、實現知識創新,對中醫藥獨特的理論內涵、中醫藥治療機理進行現代研究與詮釋,將中醫藥學未來發展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促進中醫藥學為國際廣泛認同,快步走向世界。大部分學科從事應用技術研究、進行技術創新,瞄準行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進行中醫藥優勢病種治療方案、作用機理及新藥開發的平臺與技術研究,從根本上推動中醫療效的提高與中藥產業發展。
3)提高學科建設的國際化水平,突出“三性”:①先進性:教學科研的條件與水平具有國內外同行業一流水準;②通用性:培養的優秀人才、教學科研資源及科研成果能為世界同行認同與共享;③開放性:能向世界全方位開放和交流,既能輸送本國的又能接納外國的優秀留學生,并能進行學術成果的交流與共享。
4)以人為本,把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建設學科創新團隊放在首位。
5)堅持資源共享,走集成式發展之路,與綜合大學以及企業合作,將“十五”“211工程”建設作為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的重要內容,并與國家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十五科技攻關等項目相銜接,多方籌措資金,達到更好的建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