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9日上午召開的北京市科學技術大會上,清華有23項優秀科技成果獲得2005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校長顧秉林院士出席大會并做了題為“發揮研究型大學綜合優勢 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的大會交流發言。
在清華的23項獲獎項目中分別有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9項。精儀系徐端頤教授等完成的“高密度光盤存儲技術”項目、精儀系金國藩院士等完成的“超高密度超快速光學體全息存儲及相關識別技術研究”項目、建筑學院秦佑國教授等完成的“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項目及建筑學院李先庭教授等完成的“地鐵暗挖車站新型通風空調系統研究”項目榮獲一等獎。
根據《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通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評審,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此次共授予北京市科學技術獎277項,其中一等獎39項,二等獎131項,三等獎107項。
顧秉林校長在大會發言中強調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也是應用研究的重要方面軍和高技術產業化的生力軍。清華大學地處首都、長期受到國家支持和社會關注,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促進首都經濟社會中肩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大會由北京市市長王歧山主持。北京市副市長趙鳳桐宣讀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2005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國務委員陳至立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北京市市委書記劉淇對北京市科技工作做了重要報告,在報告中他強調,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校20余名獲獎項目代表及管理人員出席了大會,金國藩院士、潘龍法教授和秦佑國教授代表獲獎項目上臺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