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高校開學在即,2009屆畢業生經歷了第一輪求職“小高峰”后,即將投入新一輪求職潮。為更準確了解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心理和需求,團市委最近在上海17所高校中開展的問卷調研和座談顯示,對于目前的就業壓力,大學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迷茫和焦急;但心態總體較穩定,對國家穩定發展持有堅定信心,對全社會動員起來關心大學生就業的局面感到溫暖。
滬籍工科男碩士最“吃香”
信息顯示,校園招聘活動計劃招聘的大學生總數,較去年有所下降。用人單位的“觀望”心態也導致就業供需匹配效率降低。從名牌大學到一般本科院校和民辦高校,應屆生就業簽約率比往年同期有所下降,金融、經貿類專業所受影響最大;部分專業就業率可以保持,但是簽約單位的薪資水平有所下降。不同層次高校畢業生間出現“擠壓效應”,即研究生、本科生就業人群向高職高專就業崗位分流。
問卷調查統計顯示,54.58%的學生認為就業壓力很大,12.08%的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23.5%學生認為自己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不到10%的學生認為就業壓力很小。
按照性別、戶籍所在地、學歷和學科等因素對求職人群分類后發現,畢業生中求職最為容易的一類是“上海戶籍男性工科研究生”,最為困難的一類是“非上海戶籍女性文科研究生”。
普遍認同“先就業再擇業”
大學生對于就業難的現狀有較充足的心理準備,普遍比較接受現實,認同“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不少名牌高校、優勢專業的學生也逐漸適應了“先確定一個工作在手保底,再找尋更好機遇”的路徑。畢業生反對高學歷應聘低學歷崗位、降低薪金的“自我降價”行為,但“順應形勢,也只能這樣”。不少學生積極尋找其他出路,選擇到外省市特別是一些小城市、甚至縣級地區工作,考研、考公務員、考慮出國的人數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大學生求職選擇更加趨向求穩,“外企熱”在一定程度上降溫。選擇國有企業作為求職意向的占31.41%,選擇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的占35.95%,選擇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僅占15.7%。畢業生將薪資預期下調,期望值低于2000元的占4.59%,2000元—3500元的占47.08%,3500元—5000元的占38.75%,5000元以上的占9.17%,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對于目前求職遇到的困境,學生們主要從自身能力、經濟環境和企業的角度找原因,能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也有部分學生認為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是求職難的原因之一。部分畢業生希望學校在求職過程中增設心理疏導課程。
希望暢通重點單位的信息渠道
近期,各級黨政部門和團組織都采取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服務舉措,并出臺相關政策,大學生們對此反響積極。
對于鼓勵去西部、去基層和國家重點單位等措施,大學生們希望加大宣傳力度,暢通國家重點單位及行業的就業信息渠道。學生們基本知曉“西部計劃志愿者”、“三支一扶”和“村官計劃”等,不少畢業生表示愿意前往西部地區志愿服務或就業,但對相關社保政策落實、志愿服務期滿后的就業服務等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對于政府推出的“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受助人身份擴大到畢業2年內大學生”的舉措,學生們普遍表示歡迎。
對于政府大規模推進就業見習工作的舉措,大學生認為,此舉有利于了解用人單位、提升個人就業能力。許多大學生表示,目前主要精力和期望放在求職上,同時很關注就業見習之后的轉正幾率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