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企業管理方向教師
1.流通理論與營銷管理
王學軍、王興邦、王新蘭、曲靜
2.人力資源管理
董原、趙玉田、廉志端
3.品牌與質量管理
黃怡、馬欽援
流通理論與營銷管理
從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員
|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干姓名
|
高職人員數
|
中職人員數
|
|
王學軍、王新蘭、王興邦、曲靜
|
6
|
3
|
本研究的方向、學術地位、作用和意義
我校企業管理學科是甘肅省最早培養企業管理本科生的學科之一,1998年開始被確定為蘭州商學院重點學科。近十年來,我們在學習、借鑒和傳播國內外先進管理理論,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同時,立足西部,著重解決西部大開發中的若干重要理論與實踐問題,逐步確立了流通現代化與營銷管理創新這一較為穩定的研究方向。
方向特色
本方向主要特色表現在,通過對該領域系統、深入的研究,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對我國及甘肅市場與商品流通產業的規范發展進行了論證分析,特別是對我國及甘肅零售業競爭模式構建及結構調整戰略、甘肅商業集團組建與成長等問題的研究,為政府及企業的宏觀調控與微觀創新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參考意見與決策支持。本方向的研究集中在;(1)商品流通產業營銷與競爭秩序的實證研究;(2)商品流通產業的市場結構、業態結構、組織結構的整合研究;(3)流通企業的成長路徑與營銷管理創新研究;(4)市場營銷策劃與西部地區形象營銷的研究;(5)西部地區物流體系發展與分銷渠道重構研究。其中已完成的主要項目有:獲得省部級科研獎的“市場演進與營銷戰略選擇”、“我國連鎖業的競爭模式選擇與探索”、“甘肅省商業企業集團組建與成長研究”等。正在研究的項目有:國家社科規劃項目“西部地區形象設計與塑造的應用研究(主持)”、“中國發展傳播學研究(子項負責人)”等課題。
學術地位
本方向有一支扎根西北、充滿活力、高水平的學術隊伍,目前該領域的研究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西北處于領先地位?,F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講師3人,其中博士后1人,碩士4人,近幾年先后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醒目2項,省部級課題6項,在國家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2篇,出版專著1部,教材兩部。獲省部級科研獎12項,教學成果獎1項,有1人入選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1人榮獲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2人被聘為武漢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
意義和作用
積極推進我國流通現代化,不斷提高我國及西部企業尤其是甘肅流通領域的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提升我國及甘肅流通企業核心競爭力,更好地實現流通領域資源的有效配置都有重要的意義。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流通現代化雖有一定進度,但仍然存在諸多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入世后,我國流通業的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因此,有針對性研究和解決我國流通業發展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和矛盾,提升我國流通產業和甘肅流通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具有很強的理論和實際作用。
人力資源管理
從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員
|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干姓名
|
高職人員數
|
中職人員數
|
|
董原、趙玉田、廉志端
|
4
|
3
|
本研究方向的特點、學術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方向重點研究西部大開發中西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問題,在研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基礎上,著重研究企業人力資源競爭力對企業整體競爭力的影響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對提升西部企業競爭力的推動作用。該方向的特色還體現在把人力資源競爭力的研究與我國零售連鎖企業、西部民營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理論研究的企業特色、行業特色和地區特色。本方向的研究集中在:①知識經濟條件下西部企業人力資源的培養與教育、開發、評價研究;②人力資源管理與新競爭環境之間的關系;③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內容、特點及構成要素;④我國連鎖企業和西北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其中已完成的項目有:獲得省級科研獎勵及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的“我國連鎖業實現規模化經營的途徑探析”、“企業經營方式與發展戰略研究”、“發展連鎖經營與企業名牌戰略研究”等。“知識經濟與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知識營銷與我國超市新競爭優勢的形成”、“人力資源管理和新競爭環境的關系”等研究成果并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正在承擔的項目有甘肅省教育廳一般研究項目“西部民營企業綜合競爭力研究”、“人力資源開發管理與提高企業競爭力問題研究”等。
學術地位
本研究方向學術隊伍實力強,取得了一些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現有教授有2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其中碩士2 人,近年來先后主持或參與省部級課題3項,在國家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2篇,出版教材2部,獲省部成果獎5項,有1人被聘為武漢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有3人次擔任全國性學術團體理事,1人為省級學術團體常務理事,1人榮獲甘肅省青年教師成才獎,1人任中國高校市場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學科帶頭人:董原教授,女,1963年生,在公共關系、形象設計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在《中外企業文化》等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完成編著4部,省級課題2項,獲省級獎1項,參與國家級課題1項,現任甘肅省市場營銷協會理事。
意義和作用
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條件下,如何提升我國企業尤其是零售業和西部民營企業的綜合治理競爭力,更好地抓住加入WTO后的歷史機遇是我國理論界和企業界界普遍關注的問題,目前我國零售業和西部許多企業與外資企業的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形成這種競爭劣勢的重要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界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水平較低,影響了企業整體 競爭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拓寬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范圍,通過提升人力資源競爭力來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對于我國零售企業,西部企業界尤其是西北民營企業走持續發展道路,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同時通過以上理論與實際上的研究對于我們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復合型,高素質管理人才,使我們的教學與研究更好地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基礎建設服務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品牌與質量管理
從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員
|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干姓名
|
高職人員數
|
中職人員數
|
|
黃怡、馬欽援、蘭國慶
|
5
|
2
|
本研究方向的特點、學術地位、作用和意義:
我國加入WTO后,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企業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在市場競爭中顯露出獨特的競爭優勢。一個國家名牌產品的多少已成為其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企業的產品與服務質量是提升企業名牌戰略研究深度和廣度的必然選擇。為此,本研究方向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以下研究內容和特色:首先,重視研究質量文化環境對名牌戰略的影響,把質量文化作為品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質量文化提升品牌文化的影響力、吸引力。其次,對質量意識、質量體系與名牌戰略的邏輯關系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把質量意識、質量體系作為實施名牌戰略的基礎性工作加以研究。第三,研究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質量對企業名牌戰略的影響力。第四,研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強質量管理,提升名牌企業的國際影響力。1998年以來,該研究方向主持和參與完成了省部級課題三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三項。
今后可能取得的突破成果有:
(1)在新經濟條件下,企業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施企業名牌戰略;
(2)加入WTO后,我國西部地區質量管理如何與國際接軌來提升名牌形象;
(3)加入WTO后政府職能轉變及企業制度創新對企業名牌戰略的影響。主要學術帶頭人:黃怡教授,女,1960年生,近幾年在企業質量體系的建立,質量文化及我國民營企業質量管理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在《中國質量》、《蘭州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馬欽援副教授,男,1962年生,在企業質量管理技術創新和企業競爭力研究方向,有著深入的研究,在《技術經濟》等刊物發表論文10篇。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