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材料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結合所學知識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
36.以下是我國冶金企業的改革經驗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1
1990年,邯鋼與其他鋼鐵企業一樣,面臨內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場疲軟的雙重壓力,經濟效益大面積滑坡。當時生產的28個品種有26個虧損,總廠已到了難以為繼的狀況,然而各分廠報表中所有產品卻都顯示出盈利,個人獎金照發,感受不到市場的壓力。造成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廠內核算用的"計劃價格"嚴重背離市場,廠內核算反映不出產品實際成本和企業真實效率。
邯鋼從1991年開始推行了以"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為核心的企業內部改革用產品的市場售價減去目標利潤,按廠內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標成本等項指標真實地反映市場的需求變化。
摘自《經濟日報》1995年1月25日
邯鋼由于緊緊抓住了單位產品勞動時間的節約,使它們的產品成本連年下降。按同口徑計算,1991年下降6.86%,1992年下降4.83%,1993年下降6.13%,1994年下降8.9%,1995年下降1%,利潤同樣連年增長。
摘自《當代經濟研究》1998年第3期
材料2
邯鋼針對產品的不同情況,對原來虧損但有市場的產品要做到不賠錢或微利,原來盈利的產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對成本降不下來的產品停止生產。
摘自《經濟日報》1995年1月25日
從1991年到1997年,邯鋼共投資40多億元時進行了22次大中型技改,每項均比別的企業少投入30~50%的資金,但效益卻多產出50%以上……,為了滿足國民經濟對高品質鋼材的需要,調整產品結構,改變目前只能生產普通建筑鋼材局面,形成以板材為主,建筑用鋼材為輔的產品結構。
摘自 《燎望》1999年第6期
材料3
通過學習邯鋼,邢鋼〈邢臺鋼鐵公司〉人學精了,學得有了市場觀念……嚴格抓管理,噸鋼成本下降,產值和銷售收入都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總成本卻比
去年下降了5.9%。
摘自 《經濟日報》1996年12月12日
濟鋼〈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是在學邯鋼過程中,從冶金行業涌現出來的又一個典型。濟鋼學習邯鋼既掌握了邯鋼經驗的實質,同時又在具體方法上加以創新。其不僅依據市場情況和目標利潤倒推出成本計劃,而且把主要經歷放在影響成本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上,根據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同行業前三名和本企業歷史最好水平的原則,正算成本,然后比較修正,確定出科學的成本計劃再進行層層分解、層層考核。從1993年到1998年濟鋼在提取設備折舊率11.28%,比全行業平均水平幾乎高出一倍的前提下,實現利潤卻由1.48億元提高到1.8億元,增幅達21.6%。
摘自 《經濟日報》1999年7月8日
請回答:
①從價值規律的要求出發,結合材料1說明邯鋼主要改革舉措的科學依據。(4分)
②結合材料2分析邯鋼經濟的成功所在。(2分)
③結合材料1、2、3談談推廣邯鋼經驗的意義。(4分)
37.下面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內關于革命道路問題的幾組材料:
材料1
①鄉村是統治階級的四肢,城市才是他們的頭腦與心腹,單只斬斷了他的四肢,而沒有斬斷他的頭腦,炸裂他的心腹,還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摘自 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諸問題》(1930年6月)
②(有人)以為中國象西歐各國一樣,大城市的經濟力量可以統治全國,所以大城市暴動成功以后可以影響小城市及鄉村;而在中國,則找不到一個大城市的經濟力量能統治全國的。
摘自 中共六屆二中全會的政治問題報告(1929年6月)
③中國豪紳資產階級因為資本主義發展的落后,不能成為一個整個兒階級勢力,他們內部分裂沖突,而沒有組織全國家中央集權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奪取"首都",一擊而中的發展形勢。
摘自 瞿秋白:《武裝暴動的問題》(1927年12月)
材料2
①不要城市就是否認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就是否認無產階級對農民的領導,結果共產黨只有變成小資產階級農民黨。(你們)在斗爭的布置上有用鄉村包圍城市的企圖,這種傾向是極危險的。
摘自 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②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疑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③現在就全國看來,農民運動的發展比較城市的工人運動要快得多。在這一種情勢之下,若我們依然是將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實不如用在農村中為好。革命勢力占據了廣大農村之后,可以結合起來包圍城市,封鎖城市,用廣大的農村革命勢力向城市進攻,必然可以得著勝利。
摘自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1930年5月)
④以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農村包圍城市可以取得勝利,這無論在理論上與事實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沒有城市做領導,則任何鄉村都是不能"聯合起來"的。并且,沒有城市工人激烈斗爭,則一切"包圍城市"的計劃完全是空談。
摘自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3
如果革命的隊伍不愿意和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妥協,而要堅持地奮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隊伍要準備積蓄和鍛煉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夠的時候和強大的敵人作決定勝負的戰斗,那就必須把落后的農村造成先進的鞏固的根據地,造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偉大的革命陣地,借以反對利用城市進攻農村區域的兇惡敵人,借以在長期戰斗中逐步地爭取革命的全部勝利。
摘自 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1939年12月)
請回答:
①分析材料1,說明近代中國社會城鄉關系的特點及其原因。(3分)
②閱讀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觀點及其分歧的實質。(3分)
③綜合材料1、2、3,指出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客觀依據和革命新道路理論的基本點。(4分)
(責任編輯:考研秘籍網) |